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慈濟國際學校 五千人殷殷期待

慈濟國際學校 五千人殷殷期待

E-mail 列印
約五千人出席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進行的「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招生說明會」。2019年5月1日,慈濟志工們熱烈接待每一位與會者,誠懇地說明慈濟的辦學理念,期盼慈濟蓋的這一所學校,為馬來西亞教育體系開拓另一片 天空。

◎國際學校願景 眾人殷殷期盼

「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的成立源自慈濟大愛幼兒園的因緣。2007年,慈濟在吉隆坡開辦「大愛幼兒園」,在人文教育的潛移默化下,培養出謙恭有禮、心中有愛、人見人愛的孩子;因此家長們期待慈濟能有一個更完善的教育體系,將幼兒教育延伸到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慈濟國際學校乃因應老師們的願力以及家長們對慈濟人文教育的殷殷期盼而啟辦。

慈濟教育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希望在現今社會人生價值觀模糊不清的時代,塑造「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的教育典範,並在馬來西亞多元化的教育環境中,以美善大愛為基礎,以品格教育為優先,培育好學及有創造力的孩子,造就優質的世界公民。

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於2017年9月16日動土後,工程如火如荼展開。臺灣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簡稱慈大附中)校長李玲惠多次蒞馬親臨指導,慈濟國際學校師資團也數次組團赴慈大附中觀摩,與該校教育團隊交流,汲取經驗,雙方攜手積極為慈濟國際學校開道鋪路。

預計於2020年1月開課的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課程綱要以國際劍橋IGCSE課程為主,輔以慈濟人文教育課程,以中英雙語教學,附加馬來語,加強學生對三語的掌握能力。第一年將開辦幼兒園、小學一至三年級及中學七年級和八年級。其他年級,從小學到大學先修班,將依收生情況逐年開班。

◎這麼遠來一趟 聽說明會值得

2019年5月1日的招生說明會於不同時段,分四場次進行,約五千人出席,其中不乏一些外國公民。

來自中國吉林省長春縣慈濟委員張憶(明奕)、山東慈濟委員趙艷紅(慮濟)在說明會上喜相逢。女兒若被錄取,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張憶準備在這裡一邊陪讀做志工,一邊進修英文,提升自己的英文水準,冀望可以申請為慈濟學校老師,孩子也可以同時接受慈濟人文教育。

若兒子入讀慈濟國際學校,趙艷紅計劃全家移民,把馬來西亞作為「第二家園」。「慈濟人文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視,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具有對各種文化的包容性,慈濟學校能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這是我選擇慈濟國際學校的原因。」兩人異口同聲說:「這麼遠來一趟,很值得!」

來自天津的安麗華克服語言障礙,首次獨自出國來到陌生的吉隆坡參與說明會,收穫滿滿。「有機會來了解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真是不虛此行,很期待回去與更多親友分享所見所聞。」

安麗華陪伴么兒到廈門遊學而接觸慈濟,她說:「我受持《法華經》多年,而上人也在講《法華經》,緣分很好,認識慈濟真的很法喜。」對慈濟教育充滿信心的她,當天(5/1)捐了二十套福慧桌椅供學校使用,她感恩證嚴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大家都有機會進入慈濟,學習成長。三位媽媽專程從千里外飛來聽說明會,為的是孩子的希望就在教育。

◎以人文為底蘊 以世界為課堂

現今社會不缺學校,缺的是人文教育。甲洞大愛幼兒園的楊美婷(懿芃)老師和林惠佳(懿嘉)老師講解幼教課程系列。生活教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個案分享和體驗課帶出生命教育,品格教育則靠環保活動和體驗大自然養成。

慈濟學校教育有兩大特色,即「人文素養」及「國際教育」。人文素養是以品德教育為核心,國際教育則是國際移動力。要培養世界人才,不只要學好英文,更要改變視角去看不同的世界,因此慈濟學校會帶孩子出國遊學,以世界為大講堂,擴展孩子的視野。李玲惠校長一再強調「相信孩子、給他機會、用對方法」的教育理念,幫助孩子在人生的地圖上找到自己。

「小學教育打穩人格和生活教育的基礎,中學教育引導人生正確的方向;大學教育則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本分和使命。」李校長也分享慈大附中出色學生的例子。

當學術成績成為大部分學校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時,慈濟國際學校選擇了另一條不同的道路;除了注重學生的學術成績,也強調人文教育的重要。

志工楊家冰(明蓁)幽默地帶出慈濟教育的特色。「在慈濟國際學校,最優秀的學生將會獲得打掃洗手間的機會;能為別人服務,這是他們的榮幸。」語畢,現場傳來家長們的笑聲。慈濟國際學校打破過往大眾對優異生獲得特別待遇的看法,透過服務他人來培養謙卑的心,提醒學生品行與學業並重。

接下來的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課程綱要簡介、收費、上課時間、考試制度、茶道花道的人文素養……提及每日特別的晨間活動、每兩節的小休、半小時的午睡及課餘活動,說明學校雖實行全日制,但仍關心孩子身心靈的全面發展。

她一再強調,慈濟國際學校不以盈利為目標,唯同時要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希望慈濟國際學校能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中,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在未來成為國家教育的典範。

◎理想中的學校 強調愛的理念

學佛的張國順認為,孩子一生的幸福不完全建立在知識、經濟或物質上的擁有。為了塑造孩子優良的品格教育,未來能利益眾生,張國順和太太帶著兩位六歲的雙胞胎女兒,從砂拉越遠道而來。

他說:「慈濟重視的人文素養,令我非常期待。如果孩子被錄取,我會舉家遷到吉隆坡定居。」篤信因緣觀的他覺得錄取與否,一切隨順因緣。

來自巴生的拉惹士(Rajesh)夫婦特別重視四歲兒子的教育,從三十幾所學校中篩選了四所,作最後的抉擇,而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就是這四所之一。他們認為慈濟學校強調「愛」的理念以及全人教育,很符合他們的教育方向。

夫婦倆認同人文教育的重要,因此確定慈濟學校將是他們的首選,希望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可以培養孩子內在的思維與外在氣質。

薩迪士庫瑪(Satish Kumar)來自印度,因工作關係定居馬來西亞,巧的是慈濟國際學校就在他家對面,他正為兩名分別是三歲與五歲的孩子物色學校。「您們的教學方案,還有人文、生活教育,我都很喜歡。」只是薩迪士庫瑪擔憂在語言方面,孩子難以掌握;讓他放心的是慈濟國際學校課程,是國際認可的劍橋IGCSE為主,這和他的國家教育課程不謀而合。

過去,區雪美不認識慈濟,從臉書才知道有這麼一間學校在她家附近動土。正苦惱十一歲的女兒將要報讀那一所中學時,當天的說明會給她一家人一顆「定心丸」

她說,孩子的將來,我們不知道,家長也不能培伴孩子一輩子,孩子要從學校教育中,培養獨立思考,認清方向的能力。她認為,慈濟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學習環境,培育孩子成才,這才是她的期許。區雪美信心滿滿地說:「我理想中的學校,就是慈濟國際學校。」

◎非讀不可的學校 注重品格教養

祖籍中國內蒙古的高烜,在大馬居留了十八年,太太是大馬公民。接到有關開辦慈濟學校的訊息,他很開心,並一直關注學校的動向,很期待能把小孩送進慈濟國際學校。

重視華人傳統文化的高烜,對於校方所設定的校規都能接受,尤其是孩子茹素這方面。「素食的理念我覺得很好,對於孩子關愛及呵護的方式,我也很滿意,這樣的教育肯定是好的。我對這所學校充滿期待,感恩有一所這樣的學校。」

「我好興奮,可以回到像以前那樣。」黃煒軒說著。「這是一所非讀不可的學校,它真正注重品格的教養,我期待好久了。」黃媽媽亦說。相隔六年,畢業於吉隆坡班丹英達大愛幼兒園的黃煒軒,轉眼間已十二歲了,明年即將升上中學,黃媽媽依然選擇慈濟學校為孩子學習的地方。三年的大愛幼教生涯,讓母子相互陪伴成長,親子關係更融洽。

慈濟人文與學術專業薈萃的國際學校,是一個讓孩子蛻變的地方;它將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懂得思辨與溝通、團隊合作、誠正信實、自利利他的傑出人才,為馬國教育體系開拓另一片天空。

圖左 :慈濟志工們歡喜接待每一位與會者,誠懇地說明慈濟的辦學理念。[攝影者:蔡德青]
圖右 :慈濟委員張憶(左)及趙艷紅專程遠道而來,為的就是孩子的教育。[攝影者:侯秀葉]

圖左 :來自印度的薩迪士庫瑪,因工作關係定居馬來西亞多年,他正為孩子物
色學校。[攝影者:蘇永佳]

圖右 :畢業於吉隆坡班丹英達大愛幼兒園的黃煒軒(中),明年即將升上中學,黃媽媽依然選擇慈濟學校,作為孩子學習的地方。[攝影者:薛傑清]

圖左 :志工楊家冰幽默地帶出慈濟教育的特色,透過服務他人來培養謙卑的心,提醒學生品行與學業並重。[攝影者:蔡德青]
圖右 :甲洞大愛幼兒園的楊美婷老師(右)和林惠佳老師(左)講解幼教課程系列。[攝影者:侯秀葉]

圖左 :約五千人出席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進行的「慈濟國際學校招生說明會」。[攝影者:譚有翔]
圖右 :李玲惠校長一再強調「相信孩子、給他機會、用對方法」的教育理念,幫助孩子在人生的地圖上找到自己。[攝影者:莊貴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