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貼心vs感恩 民衆安心的好所在

貼心vs感恩 民衆安心的好所在

E-mail 列印
為您撐傘、推動輪椅、牽您的手……慈濟志工應您所需,給您方便;感恩志工熱天送水、樂捐爲善、鞠躬致意……民衆感恩在心,行動回饋,人間美善就在此。長達兩個多月的日子,吉隆坡慈濟靜思堂疫苗接種中心,上演了一齣 齣暖心的溫馨故事……

多位穆斯林朋友都誤以為吉隆坡慈濟靜思堂,是一間寺廟而取消接種預約;不同的是傑茲琳娜(Nur Jazlina Sim)在看了靜思堂的照片後,不認為它是一個宗教場所,她打破宗教的隔閡,在兒子的陪同下依時赴約。

接種後,志工的服務態度讓她很感動,請兒子多拍幾張照片,好讓她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告訴大家:「靜思堂不是寺廟,而且非常舒適,請大家前來接種。」

◎服務到位 安你的心

行動不便的廖志雄在報到時,接獲醫院來電,與確診的母親透過視頻互動。志工觀察到他神色有異,趨前關心、慰問、陪伴他完成疫苗接種。來到觀察區,他終於忍不住為母親的病情嚴重而失聲痛哭。

當下,剛好是全球午間的〈祈禱〉時段,志工先撫平他的情緒,再邀他一起為媽媽祈禱。臨走前,他不停地感謝志工的相伴,並期待疫情結束後,重回靜思堂認真參訪,認識慈濟。

在靜思堂開放「直接登門(Walk In)」接種疫苗的服務後,患有弱視的陳妤縈前來報到。得知其丈夫陳亞海於一月中風而無法來接種,志工特別貼心,備妥輪椅,隨她回家接丈夫一起來接種。

細心的印裔醫生古瑪(Dr. Jayakumar)為亞海檢查血壓時,得知他日常所服的藥物所剩無幾,經評估後,醫師同意讓他進行疫苗注射,惟他必須在三天內再次進行血壓和身體狀況檢查,避免二度中風的風險。兩天後慈濟人醫會醫生陳書賢上門往診,之後志工再把藥送上,安了夫妻倆的心。

民衆媞巴(Theepa)對打針有恐懼感,接種的前一晚,她擔心得無法入眠。當天,志工發現她遞上身份證的手抖個不停;關心下,獲知她有心理障礙,且有打針後暈倒的經歷,遂決定陪伴在側。媞巴表示:「志工陪我直到接種完成,甚至答應施打第二劑疫苗時,她同樣會在我身邊,我很感恩她的愛心,慈濟志工團隊真的很棒。」

蔡慧蘭患有高血壓,曾經四度在其他疫苗接種中心,都因為血壓居高不下而無法接種。

當她到靜思堂登門接種疫苗時,醫護人員耐心地從上午十一點半,不停地觀察她的血壓狀況,直到下午三點,血壓恢復正常後,方才爲她接種。蔡慧蘭說:「感恩啊!只有在這裡,我才可以安心接種。這裡的防疫標準作業做得很到位,廁所乾淨又衛生,醫師和工作人員的服務都很好。」

患有糖尿病、腎衰竭與中風的詹姆斯(James),由救護車接送到靜思堂進行「得來速」(Drive-Thru)疫苗接種的服務。

當志工從詹姆斯的資料得知,接近他三十四歲生日時,大家頗有默契地在現場為他唱生日歌,獻上祝福。令人惋惜的是,三個星期後,當志工撥電提醒他接種第二劑疫苗時,才獲悉詹姆斯在療養院内感染新型冠狀肺炎,不敵病魔而逝。

四位不諳本地語言的泰國客工前來接種疫苗,志工透過谷歌翻譯應用程序及肢體語言與他們溝通,總算順利完成登記、施打疫苗等作業。其後,志工還特別打電話拜託懂泰語的志工,為他們講解第二次的預約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熱天送水 鞠躬致意

志工們點點滴滴的付出,讓不少民眾感受在心,激起愛的漣漪,為被疫情籠罩的大都會平添幾許暖意。

8月11日那天,有一位友族老婆婆完成接種,臨走前,回頭望一望靜思堂,發現到志工朱國財(濟濃),靦腆地問:「你還記得我嗎?」朱國財笑說:「有點印象。」

「謝謝你三個星期前的協助,成全了我接種疫苗的心願。每一站的志工都對我道謝,我應該要向你們每一位說謝謝啊!」語畢,老人家與身旁的孫子突然向志工們鞠躬,轉身離開。朱國財不禁對自己説:「我何德何能接受您的鞠躬呢?」

就在他楞住的那一刻,另一對祖孫步入靜思堂,孫子遞上三個福包(紅包),並對朱國財解釋道:「這三個紅包要供佛及捐助醫療器材的……」兩位長者的身教及言教,讓他上了一堂「感恩」課。

住在靜思堂附近的會眾黃香蓮來接種疫苗時,眼見交通組志工必須長時間在戶外忍受陽光曝曬,心生不捨。7月12日,趁著到靜思堂接種第二劑疫苗時,她帶來了二十四瓶親自準備的涼茶,表達感恩之情;貼心的舉動,讓在大太陽底下執勤的志工,內心清涼無比。

友族沙菲克(Shafiq)完成第二劑的疫苗接種後,拎著蛋糕再次折返靜思堂。他說:「你們熱情又大方的接待,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謝意。這蛋糕是我小小的心意,你們的每一口都是我對慈濟的感恩。」

◎感恩不忘 樂捐爲善

輕微中風的李女士撐著陽傘,從住家踽踽獨行到靜思堂繳功德款,順便詢問能否安排他日來接種疫苗。適逢當時已開放給樂齡民衆登門接種,志工向她建議可以現場登記。

在確認她身體狀況適合接種後,她到櫃檯辦理註冊事宜,並靦腆地從小錢包掏出四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二千六百六十三元)樂捐。她說:「其實我不是很有錢,但我是學佛的人,知道捐錢做善事是很好的,所以我每個月都會來捐款。靜思堂蓋在這裡,我覺得這是我們甲洞人的福氣。」

三個星期後,李女士來接種第二劑疫苗時,又掏出「省下的車費」二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一百三十三元)投竹筒,沒一會兒,再拿出二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一千三百三十二元)樂捐。她說:「我有時去弟弟的店幫忙,他會給我一點錢,我一個人花不了那麼多,慈濟需要很多錢來幫人,我這點錢,不多啦,你們幫人最重要。」

已經完成接種疫苗的李昭瑾阿公,獲知慈濟承辦疫苗接種中心,讓人人可以接種,他非常感動。為了表達內心的感恩,走起路來步伐不穩的阿公,特地從二十公里外的住家,騎摩托車來到靜思堂。

阿公捧著四瓶水送給志工喝,再從口袋掏出用塑膠圈綑著的鈔票,要捐給慈濟。他說:「這一點點錢,我存下來也沒什麼用處,所以捐給慈濟去幫一些有需要的人。」阿公的菩薩心,讓在場的志工為之動容。

張月玲是書軒常客,在孫女羅嘉淇的陪伴下到來接種。一進門,張月玲就自然地對著靜思堂鞠躬。志工和善的態度,觸動了她内心深處,她說:「能夠被安排到靜思堂接種是一件非常感恩、也很放心的事。」

接種後,張月玲向志工要了慈濟基金會的銀行戶口帳號,並歡喜表示,自己雖然不富有,但是近年家境改善了,她準備捐馬幣一千令吉(約合新臺幣六千六百五十七元)護持慈濟。

「志工服務周到、和善又樂於助人,我們特別滿意。」李凱文(譯音)帶著爺爺奶奶來接種疫苗說的這段話,正是社區民衆對吉隆坡慈濟靜思堂疫苗接種中心,在疫情當下所扮演角色的一個肯定!

從2021年6月19日正式啓動到8月22日,動員五千八百八十人次志工及四百八十人次醫護人員,為三萬八千四百六十三人次民衆接種疫苗,吉隆坡慈濟靜思堂疫苗接種中心任務圓滿結束。

圖左 :廖志雄忍不住為母親的病情嚴重而失聲痛哭。當下剛好是全球午間的祈禱時段,志工邀他一起為媽媽祈禱。臨走前,他不停地感謝志工的相伴。[攝影者:戴于玲]
圖右 :四位不諳本地語言的泰國客工前來接種疫苗,志工透過谷歌翻譯應用程序及肢體語言與他們溝通,總算順利完成登記、施打疫苗等作業。[攝影者:伍書明]

圖左 :傑茲琳娜(中)在看了吉隆坡慈濟靜思堂的照片後,不認為它是一個宗教場所,她打破宗教的隔閡,在兒子的陪同下,依時赴約。[攝影者:楊家超]
圖右 :當志工從詹姆斯的資料,得知接近他三十四歲生日時,大家頗有默契在現場為他唱生日歌,獻上祝福,令詹姆斯既驚訝又感動。[攝影者:梁倩宜]

圖左 :得知陳亞海(坐輪椅者)因中風無法來接種,志工特別貼心,備妥輪椅,隨陳妤縈(左一)回家接陳亞海一起來接種。[攝影者:楊家超]
圖右 :沙菲克完成疫苗接種後,拎著蛋糕再次折返吉隆坡慈濟靜思堂。他說:「你們熱情又大方的接待,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謝意。這蛋糕是我小小的心意,你們的每一口都是我對慈濟的感恩。」[攝影者:吳詩詩]

圖左 :媞巴表示:「志工陪我直到接種完成,甚至答應施打第二劑疫苗時,她同樣會在我身邊,我很感恩她的愛心,慈濟志工團隊真的很棒。」【照片提供:媞巴】[攝影者:楊家超]
圖右 :志工和善的態度觸動張月玲(右)內心深處,她向志工要了慈濟的銀行戶口帳號,準備捐獻馬幣一千令吉(約合新臺幣六千六百五十七元)護持慈濟。[攝影者:黃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