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遇逆境勇敢面對 收拾心情重振家園

遇逆境勇敢面對 收拾心情重振家園

E-mail 列印
2022年元旦,正當人們歡慶新年之際,一群慈濟志工毅然走入災區膚慰災民。洪水侵襲的破壞造成災民損失慘重,在百般無奈之下,還得收拾心情以重振家園。然而,有人選擇勇敢面對,以正向思維看待逆境,轉苦為甘。

去年(2021年)12月18日,雨水及洪水氾濫侵襲雪隆多區,毀壞程度非常嚴重。位於莎亞南的甘榜武吉蘭棕(Kampung Bukit Lanchong)亦無可倖免,洪水幾乎淹沒整個甘榜。

◎拄杖投入 勇於付出 

2022年1月2日,一群志工踏入甘榜武吉蘭棕,奔走於大街與陋巷,挨家挨戶探訪及關懷災民,了解受災戶的實際狀況後一一登記以編織名冊(簡稱「造冊」)。志工雙腳踩著泥濘的街道,或穿越樹林,心無畏懼,在在地顯示著慈濟人的愛一直都在。

志工林素芳(慮芳)拄著拐杖,在先生的陪同下,參與災區大清掃和造冊。自家工廠遭遇洪水,她心情千迴百轉之餘,堅決地選擇化小愛為大愛,定下心來,勇敢面對。

她陳述,12月18日大雨,看著潮水的起落,根據過去參與慈濟賑災的經驗,她預測自家工廠可能躲不開這次的水患。

不想因爲水淹工廠而影響心情,身爲懿德媽媽(註一)的她,收拾起不安的心,吩咐員工處理水災善後工作,志工們也前來支援;她則按照原定計劃如期參與12月19日的慈青(註二)「畢業感恩會」。當下心想:「沒關係,我有一群法親在背後支持我。」

◎將心比心 投入清掃

看看太子園災區的嚴重性,再審視自家工廠的遭遇,林素芳想起:「在困境中要有因緣觀,在順境中要有無常觀。」這段話,她將心比心,體會到生命重於物命,毅然投入太子園災區的大清掃。

不幸的是清掃災區後的某一天,林素芳因爲清洗工廠厠所而滑倒,傷及膝蓋和脚踝,行動受阻;連串的遭遇,她唯有告訴自己:「業障現前,就一件一件消掉它吧!」

念及自己的社區,尚在進行受災戶造冊行動,受災兼受傷的林素芳感同身受災民的「慟」,她說:「不能錯失付出的因緣。雖然我無法大力幫忙,至少也該現身現場,為社區志工們打打氣,給他們一股前進的力量。」

於是2022年1月1日及2日,拄著拐杖的她,跟隨大衆完成了五十多家的造冊行動,這讓林素芳也驚訝於自己的行動力。

對於身外物,她輕描淡寫地認為失去的可以再填補,毀壞的可以再添購。重點在於保住性命,正向面對困難,生活會過得幸福一點。

◎正向思維 坦然面對 

現年三十五歲的蕾妮(化名)感到慶幸,因為自己和家人在洪水淹至之前,得以逃離災區。雖然面對財務的損失,她調侃自己地說:「上帝覺得我擁有太多東西了,所以幫我清理掉一些,然後上帝會再賜予我另外一些東西。」擁有正面思維的蕾妮表示,現實如此,即使傷悲亦無補於事,若坦然面對,或許上帝會賜予恩惠。

蕾妮應志工之邀,帶領志工穿越樹林走捷徑,探訪幾戶災民。對於這個善舉,她認為是舉手之勞。她聲稱自己是一名生意人,在面對逆境時要控制好情緒,還要相信任何困難,都一定可以解決。

她敘述自己當時如何把心定下來,從重要的事情開始,有條不紊地一件一件地處理,同時還能夠兼顧到自己的生意。蕾妮說:「如果我的心慌亂,悲傷痛哭,我會做不成生意,我將會失去一切。」

這一次的災情,讓蕾妮體悟到衣食住行、生活簡單就足夠了。她表示人們不必什麼都想要,甚至要求裝得滿滿櫥櫃,因為一場水災,能把所有的一切化為烏有。對於慈濟人的到來,她深深感動。「如果許可,我真的很想哭。感謝上蒼,至少還有人關心我們,非常感謝慈濟。」

◎裝置支架 穿梭災區 

災區現場,志工張清薇(明弘)身上裝置脊椎支架,小心翼翼地穿梭於大街小巷,帶領及安排志工進行造冊。雖然她罹患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導致四肢協調失常,左眼失明。如今,病情亦造成她的骨彎曲,無法長久坐著、站立或走動,但是她還是堅強地走入災區,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張清薇不把自己當成病人,還時時擁有正向思維。她坦言,身為證嚴上人的弟子,本應承擔重任,挑起天下米籮,尤其災難發生在自己的社區,更應該挺身而出。

她表示自己身體固然有恙,只要好好看顧,依然無阻她付出的意願,亦不能成為自己懈怠的理由。張清薇相信:「病痛都是因為業力,付出助人希望可以減輕業障。然而,我自己會拿捏輕重,量力而為。」

聽到甘榜武吉蘭棕水災與社區動員志工的消息,當時身在馬六甲的張清薇,隔天即刻歸隊,投入救援工作。在大清掃當天,看到遍地污泥,一片狼藉的災區,不捨災民痛失家園之餘,看到災民的凝聚力與互助的精神,讓她驚覺,招募有志一同的志工參與慈濟大愛行列的重要性。「雖然自己一直都在招募志工,但是,當災難現前時,需要動員的人力是非常多的。」

身體的病痛,時刻提醒張清薇把握當下,積極走入人群多造福。她感恩在付出的時候,總會遇見許多貴人,特別是同樣身為志工的先生,無論到哪裡都陪伴著她,讓她每一次都很順利地完成任務。雖然身體感覺很累,但是她歡喜地分享:「身體累了,休息一會兒就恢復體力,而心靈是輕安自在,法喜充滿。」

在逆境中選擇勇敢面對,讓她們的心靈更富有。生活中的快樂與悲傷只在一線之隔,正向思維能夠引導我們邁步向前,衝破重重難關。與其悲傷度日,不妨積極面對人生,正向過好每一天。

(註一):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後,證嚴上人本著道德重整、人格昇華的理念,特遴選德智兼備的慈濟委員,於同年10月25日組成「懿德母姊會」。1999年,慈濟護專改制為慈濟技術學院,因應男同學的加入而增加慈誠志工的投入,也因此改名為慈誠懿德會,簡稱「慈懿會」。慈懿會志工待學生如親生孩子,因此學生們會稱他們為慈誠爸爸和懿德媽媽,簡稱「慈懿爸媽」。

(註二):慈青聯誼會,簡稱「慈青」。成立於1992年5月31日,秉持佛陀「慈、悲、喜、舍」的精神,以啟發及培養現代青年的良知與良能。證嚴上人對慈青有三項期勉,即利用課餘做慈濟、培養悲天憫人的胸襟及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

圖左 :慈濟志工走進甘榜武吉蘭棕,挨家挨戶探訪及關懷。[攝影者:陳德銘]
圖右 :蕾妮(化名)分享在面對逆境時要控制好情緒,還要相信任何困難都一定可以解決。[攝影者:陳德銘]

圖左 :慈濟志工走進甘榜武吉蘭棕進行造冊,不言倦也不言累。[攝影者:陳德銘]
圖右 :林素芳(左)拄著拐杖,在先生的陪同下,跟隨大衆完成了五十多家的造冊行動,讓她驚訝自己的行動力。[攝影者:陳德銘]
圖左 :志工在蕾妮(化名)的帶領下,穿越樹林走捷徑,探訪災民。[攝影者:陳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