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父愛重如山 全心守護溫馨家園

父愛重如山 全心守護溫馨家園

E-mail 列印
「我寧願自己肚子餓,也絕不去餓到我的八個孩子;我就算經濟不好,也不願耽誤他們的教育……」安德魯(化名)向志工說道。

「你看,這裡有三包白米,我都選最便宜的,不用再擔心孩子肚子餓了!」四十四歲的安德魯 一邊對志工說,一邊用力地拍打著白米,臉上盡是笑容。原本捉襟見肘的生活,有了稍微喘氣的空間。

◎領補助金 全家感受歡喜

2022年3月1日,慈濟志工甫抵達安德魯的屋外時,發現他的孩子們已經很開心地穿著美麗衣裳,迎接志工的到來。安德魯與太太虔誠地拈香膜拜後,他就迫不及待跟志工分享,在獲得慈濟「Kita1Keluarga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2月分的補助後,他馬上買了三包白米回家。

安德魯開心地說:「我這個月從慈濟拿到馬幣九百五十令吉(約合新臺幣六千四百三十元),趕緊打去問Mr. Lee(志工李勇甫),才知道原來補助金裡面包含了三個孩子的開學費用,真的很感謝慈濟。」從銀行領錢後,他就先去買米和乾糧、孩子的校服和學校文具,剩下的則存著以備不時之需。

看著新書包、新校服及各科的練習簿整齊排在長桌上,孩子們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志工逗孩子說,為何笑得這麼開心?安德魯的二女兒靦腆回答:「因為我已經很久沒有穿新校服去上學了……」

志工看著小姊弟開心地翻看新書,歡喜在心裡,因為一個簡單的助人舉動、一分開學補助,造就了孩子們期待就學的情景,也暫時安住了安德魯的心。

◎疫情之下 打亂安寧生活

安德魯來自大家庭,共有十個兄弟姊妹,從小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還得打工幫補家計,砍樹、照顧牛隻、清掃溝渠的工作他都做過。二十四歲,他開始在巴生有名的李水吉花園(Lee Chooi Kiat Garden)從事搭建帳篷的工作至今,二十年多年來都領日薪過生活。未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亂了他原本安寧的生活。

經學校提交表格,去年(2021年)12月,志工初次到訪安德魯的住處。那是一間由貨櫃搭建而成的木板屋,斑駁掉落的油漆,訴說過往二十餘年歲月的痕跡,破舊的木板仍努力地撐起這個家。

步入客廳,只見兩張大小不一的餐桌上,擱著家裡唯一的奢侈品──一臺老舊的電視機。客廳一角的鐵架上擱著簡陋的木板,成為了家中神檯。

每天早上,安德魯和太太都會虔誠祈禱。神檯上的竹筒,是安德魯的次子八年前獲得「新芽補助金」時所領取的。儘管簡陋,但這裡卻是安德魯與太太為孩子打造出的溫馨家園。

當時,安德魯從腰包掏出12月的工作紀錄簿。「這是我12月的工作記錄,工作不到十天,馬幣五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三千三百八十四元)都不到啊!」安德魯臉上滿滿的無奈。蓋因疫情前工作穩定的他,每個月可領到馬幣兩千多(約合新臺幣一萬三千多元)的薪水,如今他的薪水銳減,看著八個如梯級般的孩子等他撫養,安德魯鬱結的心情可想而知。

「2020年,老板的生意最慘淡,我不知道那年我是怎樣走過來的了,有幾個月是零薪水的,幸好這裡是老板提供的宿舍,無需還租金以及水電費,不然都不知道要怎樣了……」逼於無奈之下,安德魯曾經向高利貸借貸度日,後來經濟逐漸開放,只要他一領到薪水,就馬上償還。生活雖苦,但他絕不以此為借口而拖欠債務。

「我常常跟孩子說讀多一點書,有了知識,至少可以去超市打工,有穩定的收入,不要像我這樣辛苦,日曬雨淋的。如果他們肯讀,我做牛做馬都願意……」窮困人家的心聲,在這個繁華城市的背後,顯得如此渺小。

◎生活清苦 感恩家人健康

為了一家十口的生計,安德魯很努力找工作,如果得知隔天沒有搭建帳篷的工作,他就到處打聽哪裡需要散工,獲取日薪馬幣三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二百零三元)至五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三百三十八元)不等的薪酬。

就算沒有獲得兄弟姊妹的支援,他都毫無怨言,因為疫情下的每個人都不容易,他將現今面對的這一切,視為上天給他的考驗,因此他坦言,寧願自己餓肚子,也絕不餓到妻兒們。

「有米大家一起吃,米不夠,我可以不吃,我餓肚子沒關係,但妻兒們不能。有工作了,早餐買印度煎餅給孩子們吃,手頭再鬆一點的時候,我會去華人大排檔買炒麵、炒米粉、炒飯給孩子當晚餐,那是他們最期待的了,雖然這種快樂只能一個月甚或兩個月才出現一次,但無妨,最重要是我履行了孩子吃『大餐』的承諾。」安德魯微笑著說道。

生活或許清苦,但安德魯從不抱怨,反而慶幸孩子們都健康,能在他眼皮底下成長。十八歲的長子目前是一名跟車員,和父親安德魯一樣過著領日薪的生活。他對長子語重心長地說:「我不奢求什麼,只希望你們都能交到對的朋友,而不是抽煙酗酒的酒肉朋友……你走對路,前途就光明,如果走歪路,前途就沒了,不是嗎?」

◎四處打工 換來妻兒溫飽

安德魯用以代步的摩托車,經不起十年來的奔波,已經出現故障,得花好幾百令吉修理,對他來說,這又是一筆額外開銷。因此,他積極地找兼職賺外快,以修好他唯一的代步工具。

適逢從事安裝鐵架的志工高泉藝(濟剛)需要工人協助安裝鐵架,安德魯即刻答應去上班。雖然安裝鐵架不是他的專業,但經過講解後,他隨即收拾心情投入工作中。

「我以為是搭帳篷,哈哈。但不用緊,就當作是學多一門手藝。我搭的帳篷有時比這個鐵架還高的,所以應該沒問題。剛剛裝鐵架的速度,換作平時,我已經可以搭起兩個帳篷了!」安德魯打趣地說著。他跟著老板和其他工人的步伐,一心只想著今天有工作,有收入,就可以把錢存起來,有需要用到時,不必向老板和朋友借錢。

2月份,安德魯說,只工作了十一天,一天的工資五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三百三十四元),所以僅有五百五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三千七百二十二元)收入。朋友們知道他收入不穩定,只要有工作機會,就會叫他一起開工。「坐在家裡不工作,誰來給我錢呢?孩子們還小,萬一生病了怎麼辦?家裡東西壞了,也需要錢來修理……」安德魯無時無刻都牽掛著妻兒的溫飽,這一分精神,讓志工為之動容。

負責關懷安德魯一家的小組長李勇甫(本吉),為人夫也為人父,在看到安德魯如此疼惜孩子,為孩子付出時,心裡無不感觸滿滿。

「見到安德魯一家人住在貨倉櫥櫃改成的鐵皮屋時,我真的無法想象。這樣的屋子,如果出現在八十年代,並不出奇。但在廿一世紀的今天來看,對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李勇甫對於安德魯一家的處境,即同情又顯得難以置信。

看到他們一家十口人的簡單晚餐,李勇甫心裡衝擊不在話下。清炒青菜、咖哩汁及咖哩雞肉分別裝在鐵碗裡,安德魯的太太一一將菜餚放進盤裡,再由大女兒分給已經坐在地上的弟妹們。家中沒有多餘的家具,孩子們從小就習慣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享受他們的晚餐。

「坦白說,我真的很難想像,不論是住處或是生育眾多的孩子。我也是一個父親,本身有四個孩子,覺得養四個孩子都不簡單,更何況安德魯要養八個孩子。」李勇甫跟安德魯互動時,發現他疼惜孩子的心,不論是吃或者教育,就算生活很辛苦,還是會給孩子溫飽。「這些他都很努力去完成,我很欽佩他。」

3月18日,志工在第二次家訪時,送上已框好的全家福照片,大人小孩皆露出開心的笑容,尤其是排行最小的兒子,更是目不轉睛地盯著照片,喜形於色,這一幕讓決定將照片洗出來,送給安德魯當禮物的志工許(音包)玲(慈柔)很是感動,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舉動,圓滿了他想要的「全家福」心願。

父愛重如山,志工深受安德魯的精神所感動,在他無助時,即時伸出援手,釋出關懷與愛,讓安德魯與家人感受到了慈濟志工真摯的情誼。

圖左 :志工為安德魯拍下彌足珍貴的全家福。[攝影者:覃平福]
圖右 :安德魯(化名)工作日薪馬幣五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三百三十八元),生活拮据,他感恩有「K1K2.0 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讓他有喘息的空間。[攝影者:許(音包)玲]

圖左 :「K1K2.0 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下的受惠者安德魯,與家人住在由貨櫃箱改造而成的木板屋裡,雖然簡陋卻不失溫情。[攝影者:覃平福]
圖右 :清晨虔誠膜拜祈禱,啟開安德魯新的一天。[攝影者:覃平福]

圖左 :看著新書包、新校服及各科的練習簿整齊排在長桌上,孩子們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攝影者:覃平福]
圖右 :穿上父親安德魯用慈濟補助開學費用所請購的新校服,孩子們皆雀躍不已,也期待著新學期的到來。[攝影者:覃平福]

圖左 :安德魯用以代步的摩托車,經不起十年來的奔波而出現故障,因此他積極地找兼職賺外快,以修好他唯一的代步工具。[攝影者:覃平福]
圖右 :當搭帳篷的正職沒有工作時,安德魯會積極地尋找兼職賺取額外的收入,確保妻兒溫飽無慮。[攝影者:覃平福]
圖左 :家中沒有多餘的家具,安德魯的孩子們從小就習慣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享受他們的晚餐。[攝影者:許(音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