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K1K 2.0慈善紓困 深入社區及校園

K1K 2.0慈善紓困 深入社區及校園

E-mail 列印
延續「Kita1Keluarga 1.0」守望相助的精神,慈濟於2021年再度推出「Kita1Keluarga2.0 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這回慈濟志工除了深入社區,更走入校園,關心社區弱勢家庭、關 懷學生面對的困境,提供爲期三個月的短期補貼。

◎疫情重創 財務緊迫

隨著疫苗的接種率上升,經濟活動也逐步復甦,但抗疫仍有一段長遠的路,時至今日仍有許多的家庭生活陷入困頓。根據官方資料,疫情前後相比之下,許多家庭的平均收入跌逾百分之十,五十八萬中收入(M40)的家庭滑落到低收入(B40)的等級,而極度貧困家庭增長了兩倍,約七萬八千戶。

疫情重創下,人們陷入岌岌可危的財務困境中,許多低收入者先後從公積金局,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三種提款計劃(i-Lestari、i-Sinar和i-Citra)提款應急。

公積金的存款用途,原本是讓打工族在退休後有錢養老,有關當局破例允許民衆領未來錢,它不僅影響到個人未來的生活,也讓國家社會經濟和財務健康狀況面臨挑戰。

◎紓困計劃 三大方向

自疫情發生以來,慈濟的慈善援助行動並沒有停歇,延續過去「守望相助」的精神,於2021年再度推出「Kita1Keluarga2.0 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簡稱:K1K2.0);志工深入社區、走入校園,關心社區弱勢家庭、關懷學生面對的困境,提供爲期三個月的短期補貼。

發掘有需要的家庭,給予更深切的援助;通過人帶人的方式,傳承經驗、提高志工訪視技巧;帶動勸善勸素的人文素養,種下愛與善的種子,是「K1K 2.0」的三大方向。

從2021年11月3日至12日,志工根據「慈善Careline專線」、「K1K 1.0計劃」、「Food Care社區關懷計劃」(簡稱:Food Care)受惠者的資料,繼續跟進;通過電話聯絡、推薦、申請、初訪……而最大的特色是志工也動員走入校園宣導,邀約老師們參與11月13日的線上說明會,借力使力,由老師推薦家庭陷入困境的學生。接著,志工將親自向申請家庭進行了解及評估。

緊接著11月16日的志工線上經驗交流會,志工以個案故事分享如何秉持「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的情懷來協助申請者,以及面對挑戰、鍥而不捨的大無畏精神。

◎電訪關心 延續大愛

攤開手上的資料,志工逐一撥電聯絡關心前受惠者,如老朋友般聊起近況,找回過去的熟絡感。

「您最近好嗎?」
「感恩慈濟、感恩慈濟!我們現在還可以,就把機會留給別人……」
「我有工作了,不需要這筆錢,把它讓給更需要的人……」
「省省用,還可以過啦!」
「cukup lah! boleh tahan……」(足夠了!還過得去)

知足最大富。電話那端傳來聲聲感恩,不貪不求,反應來自各方的支援,助他們度過經濟困頓,生活漸入佳境,因此有人婉謝了慈濟的善意。

當然也有不乏還在山窮水盡中掙扎求存的,志工向對方傳達K1K 2.0的申請。就如先生因疫情而失業、被迫返回沙巴,獨留妻子薇妮(化名)和四個孩子在這兒。爲了求溫飽,薇妮經營網售的小本生意。曾是「K1K 1.0計劃」和Food Care受惠者的薇妮,在電訪中向志工申訴生意難做,生活窘迫,表達了對這筆援助金的期待。

透過電訪,志工得知K1K 1.0計劃前受惠者拉妮娜(化名)因跌倒而造成骨裂,行動不便。對方不求金錢上的補助,只向志工提出需要一張病床的要求。志工二話不説,隔日便從環保站合力搬來回收病床,病患可以上下自如,感動得紅了眼眶。一通電話解決了拉妮娜一家的困擾。

「既然讓我們看到了、聽到了,就要及時手伸手扶她一把。」志工覃淑芬(慮珦)謹記證嚴上人這段話,除了為小兒麻痺症患者吳春花(化名)女士申請社區Food Care補助,也積極推薦她爲K1K 2.0的受惠者。她說:「眾生遇到到了坎坷的路跨不過去,生活被卡住,需要有人指引救拔。志工就要有心、有愛,要先去愛别人,别人才會愛你。」

◎走訪學校 瞭解需要

多年前,慈濟因「幸福校園計劃」方案,或大愛媽媽入校講故事的因緣,累積了愛的存款。2021年11月3日至12日啓動入校園說K1K 2.0的舉動,再度獲得多所學校的校長和老師的肯定與配合,踴躍報名13日的線上說明會。

「你們是來傳教的嗎?」

2021年11月9日,志工走訪美佳園國民型中學(Sekolah Menengga Kebangsaan Alam Megah),對宗教特別敏感的校長哈芝﹒諾丁(Tuan Haji Nordin Bin Ahmad)誤解志工的來意。

經身旁印裔老師卡維逹(Kavitha A/P Subramamian)向校長提起,慈濟曾在多所淡米爾小學推動「幸福校園計劃」,補助貧困學子往返學校的交通費與食物津貼,嘉惠不少學生,免於失學之苦。校長聽完卸下心防,欣然接受13日「線上說明會」的邀約。

沙登新村華文小學一校副校長陳艷冰和輔導老師楊媚喬,十分認同這項紓困計劃,覺得它可以實際幫助受影響的學生家庭。楊老師表示,班主任都會關心學生的出席率,若有學生時常缺席網課,班主任就會致電家長了解情況。老師將透過學生上網課的狀況,遴選真正有需要的家庭,再提名推薦。

◎燃起希望 完成求學

斯里沙登國民型中學(SMK Sri Serdang)輔導老師曾彩晴,從行管令開始,就跟進每一個受影響的學生情況。校內一位就讀中四的印裔女生突然停學,曾老師登門造訪,方知道學生是因為經濟問題而輟學。聽到慈濟的紓困計劃,曾老師特別開心,承諾會推薦有需要的家庭,讓學生不再因家裡經濟困擾而輟學。

這兩年來,近三十位史里肯邦安國民型中學(SMK Seri Kembangan)學生受家裡經濟的影響而輟學,家長讓孩子去打工幫補家計。志工的走訪,給有需要的學生燃起了希望,讓每個孩子都能完成求學的夢,校長表示,此計劃可以幫到許多家庭。

阿茲莎(Pn Azizah)老師在梳邦國民型中學(SMK Subang)任職時,因「幸福校園計劃」而接觸慈濟。調職武吉日落洞國民型中學(SMK Bukit Jelutong)後,發現校內有些居住較遠的學生家境貧困,她一直在等待慈濟人的出現,希望慈濟可以援助這些孩子的校車費與食物津貼。

2021年6月,校內不少學生沒有上網工具、無法繳付網絡費而沒有上學。她集合教師與家長五十多人,籌資支援五十位貧寒學子得以上網課,並提供二手手提電腦給需要的家庭。籌得的援助金還擴及因染疫而失去家人的學生家庭,因此團隊有時亦面對援助金不足的窘境。慈濟志工的適時出現,阿茲莎老師特別高興,願意承擔負責K1K 2.0的協調老師,和志工攜手幫助貧困的學生。

獲批的申請者將在2022年1月開始領取慈濟援助金,爲期三個月。疫情發生以來,從最初的慈善「Careline專線」、「K1K 1.0計劃」、「Food Care社區關懷計劃」到目前的「K1K 2.0」, 慈濟志工一路陪伴,撒下愛與善的種子,給予受惠者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氣。

圖左 :「K1K 2.0」 最大的特色是志工走入校園宣導,邀約老師們參與11月13日的線上說明會,借力使力,由老師推薦家庭陷入困境的學生。[攝影者:陳俐霖]
圖右 :先生因疫情而失業、被迫返回沙巴,獨留妻子薇妮(化名)和四個孩子在這兒。薇妮在電訪中向志工申訴生意難做,生活窘迫,表達了對這筆援助金的期待。[攝影者:陳思妤]

圖左 :斯里沙登國民型中學輔導老師曾彩晴,聽到慈濟的紓困計劃特別開心,承諾會推薦有需要的家庭,讓學生不再因家裡經濟困擾而輟學。[攝影者:許國進]
圖右 :沙登新村華文小學一校副校長陳艷冰(左)和輔導老師楊媚喬(右)十分認同這項紓困計劃,覺得該計劃可以實際幫助受影響的學生家庭。[攝影者:許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