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開拓生命寬度 為未來人生加分

開拓生命寬度 為未來人生加分

E-mail 列印
七十六歲的孫美華(化名)曾是慈濟「Kita1Keluarga守望相助」慈善紓困計劃的受惠者。在志工誠與情的邀約下,參與「社區品書會」、做環保,進而參加7月的經藏演繹;她,活出了生命的價值,為未來的人生 加分。

2022年7月2日的清晨,一行人集聚在志工徐志勤位於八打靈再也大學花園(Taman Universiti)的家,為「2022年七月吉祥月祈福會」的經藏演繹進行手語練習。在素食分享環節,七十六歲的孫美華對志工鄭絜元(明衍)示範如何做「無蛋沒奶滋」和「蔬適卷」頗感興趣,緊握手機對準畫面專注地在錄影,唯恐漏掉其中的步驟;她神色自若,已融入這一群志工的圈子裡。

◎志工成就慈濟因緣

孫美華曾是慈濟2020年「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紓困計劃的受惠者。對於這位單身長者,志工詹月美(慈旨)一直在關注,希望可以引導她把生命拓寬,活出不一樣的色彩。

退休多年的孫美華續聘為前老闆處理一些文書的工作,每月獲得固定的生活津貼。2020年政府因新冠病毒實施的行動管制,導致她的老闆生意不好、拖欠多月的津貼,間接打亂了她的生活預算。

在社交群組獲悉慈濟為雪隆地區,受疫情重創家庭收入的國民,推出短期的「Kita1Keluarga守望相助」紓困計劃,孫美華馬上填寫表格求援。在過程中,因為家訪而認識了訪視員詹月美,在詹月美的穿針引線下,一步步開啓了她和慈濟的因緣。

對於孫美華的無神論,詹月美的邀約不曾中斷。在一而再、再而三誠與情的邀約下,自認主見強、不容易受人影響的孫美華,終於從去年(2021年)4月開始即參與社區的「品書會」,爾後從8月至今也成了雪隆八打靈再也社區主辦「每日午間線上祈禱」的支持者。

◎在聞法中自我反思

「我從志工分享的小故事中了解佛法;這些真人真事的分享蠻有意思的,讓我知道了無常、無明、我慢等等的意思。」對「死亡」避而不談的孫美華,卻侃侃談起自己在慈濟的成長和對佛法的領悟。

在午間祈禱的分享環節,備受慈濟志工推崇和常提起的「行善、行孝不能等」的話,一直衝擊著孫美華的心田。「如果早一點認識慈濟,我對母親盡孝道會更到位,不會有今天的遺憾。」

二十四年前,當母親病倒時,身為老大的孫美華二話不說的就把母親往私人醫院送醫,弟弟們主動分擔了一部分的費用。雖然當年是有盡了一點孝心,但回溯年輕時脾氣不好,對待雙親沒有聲色柔和;當往事的點滴一幕幕在腦海翻轉時,孫美華不禁慨嘆自己以前做錯很多事,如今即便懺悔,也回不到從前。

◎在付出中獲得喜悅

年輕時的孫美華,收入不錯,手頭寬裕,不時把錢花在旅游、爬山;近至沙巴的中國寡婦山,遠至印度和尼泊爾邊境的山峰,都留下了她和一班志同道合朋友的足跡。除此之外,愛好運動的孫美華從短跑、溜冰、打羽球到現在的騎自行車、快走都是她生命的一大頁——像大多數人一樣,是為自己而活的大半生。

從去年9月開始,在詹月美的帶動下,孫美華每個星期六早上都會去 SS3(MBPJ Community Centre)的環保站幫忙分類和整理環保資源。因類風濕關節炎造成手指關節畸形的雙手,並沒有阻礙她做環保的決心;兩個小時半的勞作,讓孫美華做得非常歡喜,體悟到前所未有的那種「付出無所求 、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錢」的滿滿法喜。

在家開始落實環保理念的孫美華表示,雖然有時罐頭開了懶得清理就往垃圾桶裡扔,但現在多了一分醒覺,知道很多資源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甚至化為善款捐助慈善。

報名參加7月的經藏演繹,對孫美華來說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畢竟她已參與社區的「品書會」長達一年多。雖然還不習慣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但她喜歡處在那種談論佛法和心得的氛圍,常常把適合自己的道理聽進心裡,讓它慢慢發酵成自己的思維。

「手語,沒有想像中的難,經過線上的講解,再透過實體的練習,蠻容易上手的。」從好奇到自信,孫美華每一天都在進步中。

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曾受教會的恩惠,後來在弟弟娶了穆斯林太太後,對回教的教義感興趣,如今又輾轉在因緣和合下認識了慈濟。孫美華發覺每一個正信的宗教,都是在勸人向善,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

孫美華最近的笑容變得極為燦爛,除了忙於環保、品書、午間祈禱、練習手語入經藏,她也主動關心身旁的人,為一些看到的事物、活動拍照留記錄。在志工眼中,開拓生命的寬度與厚度、為自己的生命加分是孫美華正在前進的──未來生命的大方向。

圖左 :七十六歲的孫美華(化名),對志工鄭絜元示范如何做「無蛋沒奶滋」和「蔬適卷」頗感興趣,緊握手機對準畫面專注在錄影,唯恐漏掉其中的步驟。[攝影者:林英意]
圖右 :一行人集聚在志工徐志勤,位於八打靈再也大學花園(Taman Universiti)的家,為7月的經藏演繹進行手語練習。[攝影者:林英意]

圖左 :孫美華(左一)每個星期六早上都會去 SS3(MBPJ Community Centre)的環保站帮忙分類和整理環保資源。[攝影者:林英意]
圖右 :志工詹月美(右一)一直關注孫美華(右二),希望可以引導她把生命拓寬,活出不一樣的色彩。[攝影者:呂文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