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參訪環保站 從實作體驗中學習

參訪環保站 從實作體驗中學習

E-mail 列印
每個星期上環保課,學生聽多了,從來不知道環保站如何做資源回收。坐落在士拉央的慈濟環保教育站,經過一夜雨水的洗滌,顯得分外清新。2022年6月18日一大早,慈濟環保教育站迎來了慈濟和氣學習中心,五十位難 民學生和老師的參訪,讓做環保不再是口號,而是實踐。

大家被疫情關了兩年多,可以想像課外實體活動多麼吸引人。當天一大早,小朋友不用家長催促,原本九點開始的流程,八點半學生已經陸續由老師護送到站。每個學生穿著乾淨的校服,女生把頭髮梳理得很整齊,討人喜愛。

◎到環保站 實體活動

螢幕上,一幕幕美麗的自然景色,動物自由自在地奔跑,志工莫澤文(濟冏)問孩子:這個地球美好嗎?大家異口同聲回答:「好。」畫面一轉,一群小朋友歡天喜地要去水族館看不同的動物,可是眼前出現的卻是一堆塑料,孩子看得目不轉睛,相信這一幕讓他們有不同的感受,美麗的環境不是理所當然。

志工宣導以「5R」和「5S」來挽救地球,學生對於「5R」還算了解;「5S」的五種節省資源,比如省水、電、汽油、食物和衣服,是一項新的理念。

學生用心聽課,再以搶答的方式換取禮物,最興奮的時刻,莫過於來到環保站實地學分類。志工耐心解釋,不同資源投入不同的環保籃;孩子乖巧地認真分類,不會的就請教朋友,再不了解,也會問問志工,志工看到不對的主動當場糾正。快樂的時光很快過去,多人的投入,兩大堆資源很快被分類完畢。

◎是對的事 做就對了

卡娜格舒薩里(Kanageshwari)從去年(2021年)來學校任職,看到學校對環保的重視,尤其最注重的是生活環保。學生習慣打包早餐到學校,以前總是看到他們用寶麗龍飯盒,結果學校每天累積很多垃圾,校方叮嚀他們改用自己的餐盒,隔天他們主動向老師報告:「老師,我今天有帶自己的飯盒喔!」雖然不是百分百響應,有改變總是令老師感到欣慰。

學校置放回收桶,鼓勵孩子帶資源到校回收;校方重複使用回收紙張,讓孩子知道大人天天都有珍惜資源。老師也教導他們用環保袋,而不是用塑料袋來裝鞋子;塑料袋的話,每兩三天破了,製造很多廢棄物。

在學校,老師只是用口頭上教學,今天的實體活動,讓人人正確掌握資源的分類。卡娜格舒薩里也是第一次到環保站,學習到「5R」、「5S」,打算之後要與孩子落實環保的持續性,用表格來打分數,鼓勵他們做環保。今天以後,老師們會規劃更多活動來推廣環保。

三年前,在學校吸收到環保資訊,十三歲的阿瑪都(Amatul Subuh)從此與家人把空瓶子洗乾淨,累積到一定的數量,送到家附近的環保站,希望自己一點點的力量保護環境,讓地球可以維持健康。

今天的學習是個很好的經驗,吸取新知識,她充滿信心的承諾:「以後會省水、省電,不再用塑料,一生持續做環保,還會捐錢,因為在我們人生最困難的時刻,有人來幫助過我們。」

學生格溫妮絲(Gwenneth)認為人人應該做環保,看看剛才的影片,大地囤積那麼多的塑料,再不努力,全球暖化,天災不斷,洪水氾濫,真的很可怕。「看到地上的垃圾,我會撿起來,我不怕別人笑,因為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多想一想 不要亂丟

當天的環保活動,志工林泰伸(濟諄)的分享,主要讓學生知道在他們的社區有這個環保站,把家裡的資源回收後,帶來環保站;或者在每月的第三個星期天,帶到慈濟的環保點。希望學生多想一想,不要亂丟,丟掉只會製造太多的垃圾。

志工黃澤強覺得今天的體驗,老師回去後先響應在學校做好環保工作。有老師以身作則的帶領,影響學生,會事半功倍。當然,校方需要一些巧思和時間,才可以看到成果,相信老師積極的作為與榜樣,孩子可以把環保理念帶動家人。

2022年疫情好轉,孩子很想出來做環保,協調楊斌看到孩子們的期待,積極又開心,原來環保是多麼有趣。籌備過程最遺憾的是,不能成就所有學生一起出席,期待再一次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小班的孩子也有機會來體驗。

可用的物資,都是值得珍惜的寶。活動結束了,學生與老師帶著「愛與關懷」,為美麗的母親大地,持續愛護,落實「5R」和 「5S」在生活中。

圖左 :志工耐心解釋,不同資源投入不同的環保籃;孩子乖巧地認真分類,不爭先恐後,不會的就請教朋友。[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2022年6月18日一大早,士拉央的慈濟環保教育站,迎來了慈濟和氣學習中心五十位難民學生和老師的參訪。[攝影者:鄧亦絢]

圖左 :志工林泰伸(右)的分享,主要是希望學生多想一想,不要亂丟,可以把家裡的資源回收後,帶到慈濟的環保點或環保站。[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畫面上出現的是一堆堆塑料,孩子看得目不轉睛,相信這一幕讓他們有不同的感受,美麗的環境不是理所當然。[攝影者:鄧亦絢]

圖左 :學生用心聽課,再以搶答的方式換取禮物。[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學生習慣用寶麗龍飯盒打包早餐到學校,卡娜格舒薩里(左)從去年(2021年)到校任職,就叮嚀他們改用自己的餐盒。雖然不是百分百的人響應,但有改變,令她感到欣慰。[攝影者:鄧亦絢]

圖左 :志工黃澤強(中)覺得今天的體驗,有老師的以身作則,影響學生,會事半功倍。[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大地囤積那麼多塑料,再不努力,全球暖化,天災不斷。格溫妮絲認為人人應該做環保, 她說:「看到地上的垃圾,我會撿起來,我不怕別人笑,因為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攝影者:鄧亦絢]
圖左 :協調楊斌看到孩子們很期待,積極又開心,原來環保是多麼有趣。遺憾的是不能成就所有學生一起出席,期待再一次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小班的孩子也有機會來體驗。[攝影者:鄧亦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