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美味蔬食便當 環保兼顧健康

美味蔬食便當 環保兼顧健康

E-mail 列印
為期九天的第二梯次「愛心蔬食便當」(Bento of Love)在2022年5月17日正式開跑,於6月4日圓滿結束圓緣。志工們再次發揮團隊精神,合和互協,互相補位,務必把熱呼呼的蔬食便當送到各個地區的 訂餐者。

第二梯次「愛心蔬食便當」在2022年5月17日正式開跑前,志工向配合計劃的四家餐館進行試菜及檢討。大部分訂餐者是非素食者,當中包括異族同胞。約百位新的訂餐者紛紛向志工表示,蔬食便當相當美味,非常大眾化;用心搭配的食材,讓參與愛心便當的大德們讚歎:「之前想吃素,可是不知從何開始,這是新的體驗。」

◎彩色餐點 營養均衡

志工吳秀金(明諭)再次邀約同事參與愛心便當計劃,希望能借由食輪轉動,讓更多人接觸到蔬食。在第一梯次的愛心蔬食便當中,同事們都對送來的蔬食讚不絕口,所以帶動了第二梯次的參與人數。

由於同事們都有各自的崗位,且上課時間不同,因此大家會選擇自己的空檔時間用餐;吳秀金就善用這段時間與同事們稍作交流。她自認不擅長高談闊論,然而當同事回饋:「今天的便當菜色搭配得很美!」吳秀金便會向他們解說,不同顏色的蔬果能提供不同的營養,彩色餐點代表營養均衡;在享受豐盛飲食的當兒,也照顧到自己的健康。

當同事們對便當有嘉評時,吳秀金就會告訴他們:「其實我們吃的蔬餐能直接拯救地球,因為導致氣候變遷的其中最大元兇,是動物排出的甲烷。」吳秀金認為,讓大家認識蔬食,喜歡蔬食,降低飲食碳足跡,讓地球不再升溫,那是責無旁貸的本分事。

羅燕美老師是吳秀金的同事,她說:「吃了蔬食午餐不容易犯困,蔬食可以減低身體的負擔。愛心便當的午餐顏色搭配很繽紛,營養均衡。」

大德何韶雯說:「吃蔬也是在行善。蔬食午餐讓我有飽足感,所以晚餐可以不必吃或少吃。」大德高麗美則表示,之前不能接受蔬食,後來因為婆婆去世,需要素食守孝,漸漸地對蔬食不再抗拒。這次的愛心便當美味可口,又能吃出健康,所以她覺得蔬食是不錯的選擇。

◎推廣蔬食 廣結善緣

三十四歲的大德陳思滿律師認為「愛心蔬食便當」,能讓更多民眾從中理解蔬食。他說:「因為不是很多人很了解吃素。朋友們都表示,他們不知如何開始吃素,也不理解素食食材。」

陳思滿邀約同事們一起響應,其中一位張思詩律師和母親一起訂餐。張思詩分享:「我覺得吃素對身體好。可以吃到這樣好吃的蔬食,實在是我的榮幸,我和母親有同感:每一道菜做到很好,而且不油膩。」讓張思詩印象深刻的一道菜是咖哩菜餚。

每當收到便當後,張思詩會把附在餐盒上的靜思語書籤撕下,貼在紙張上,她向志工唐歲芳(慮庭)展示貼滿靜思語的一張紙,欣慰地說:「靜思語教導我們做人的方式,我覺得即使不是佛教徒,也可以感覺到它是很好的提醒。」

大德姍德菈(Sandra Patrick)說:「便當飯菜的分量分配得恰恰好,不會讓我吃得肚子脹脹地;如果以健康為出發點,蔬食是不錯的選擇。」

為了推廣蔬食,新月樺素食餐館(New Moon Vegetarian Restaurant)老闆楊日華配合慈濟製作愛心便當。從研究菜式到構思擺盤,楊日華都親力親為。他說:「我和團隊落力配合,把最好的奉獻給訂餐者。我盡量把餐點做到最好,讓更多人認識蔬食,不要把素食看到這麼單調。」

持素二十餘年的楊日華認為,推廣蔬食可以廣結善緣。他表示,自從新冠疫情暴發後,人類開始面對不同的挑戰,疫情讓他們開始反思,真正需要的不只是物資,更重要的是對環境保護的醒覺。

均衡的蔬食餐也能吃出健康的身體,持素者不只是宗教的信仰,它可以響應環保救地球,減少碳排放。雖然現今素食在亞庇尚未風行,可是志工們把握因緣,推廣素食,期待更多的社會人士響應。圓滿「愛心蔬食便當」的訂餐者,志工積極向他們推介全植物性飲食「健康挑戰21」活動,鼓勵他們自我挑戰,嘗試全植物性的健康飲食方式。

圖左 :愛心便當的顏色搭配繽紛,營養均衡,受到訂餐者的喜愛。 【唐歲芳提供】[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陳思滿律師(中)認為「愛心蔬食便當」能讓更多民眾從中理解蔬食的好處。[攝影者:吳勇樻]
圖左 :羅燕美老師說:「吃了蔬食午餐不容易犯困,蔬食可以減低身體的負擔。」【亞庇人文真善美提供】[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