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竹筒回娘家」 小小撲滿大大力量

「竹筒回娘家」 小小撲滿大大力量

E-mail 列印
受人恩惠,不忘於心。「竹筒回娘家」體現了小小的撲滿發揮助人的大力量;而善與愛的種子在受助人心中逐漸萌芽,期許愛的漣漪擴散,願每個人都獻出愛心,讓這個世界充滿愛與溫情。

◎竹筒撲滿 匯聚愛心

202 1年12月的一場世紀大水災,把莎亞南太子園(Taman Sri Muda Shah Alam)居民一生的辛勞化為烏有,而慈濟志工奔走陋巷,穿梭在太子園社區,從熱食與物資供應、關懷、打掃、造冊到祝福金發放等,「慈濟」的名字和「藍天白雲」的身影逐漸進駐居民的心坎裡。

為了持續關懷居民,慈濟社區志工於2022年4月17日舉辦一場「竹筒回娘家」活動,邀約居民將1月15日祝福金發放日所結緣的竹筒撲滿,帶來慈濟太子園環保站,冀望將大家的善心匯聚起來,捐助遭受戰亂影響的烏克蘭難民,體驗小錢行大善的力量。

早上八點,志工陸續抵達環保站。雖然天氣悶熱,大地未有一絲微風,勤奮的志工還是忙裡忙外地布置場地,個個汗流浹背。充滿創意的志工就地取材,採摘環保站周邊的野花和植物來點綴「竹筒回娘家」區塊,並把原本不起眼的容器裝點得雍容大度。

◎受助於人 感恩回報

活動主旨在於接引居民行善之外,宣導環保之重要更是刻不容緩,畢竟水災的發生和環保課題是息息相關的。居民報到後,由三組志工分別進行環保解說,「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之環保十字口訣,以及物資分類、惜福愛物和珍惜物資的理念。過後勸善、勸素以及贈送「有緣卡」和內含五穀粉及茶包的「福慧袋」。志工也藉此機會邀約居民到環保站來付出。

雖然活動定在早上九點半開始,但是一些居民卻在八點多就抵達,讓志工感受到他們那顆真誠想幫助人的心。

卡迪加(化名)帶著一個裝滿零錢的塑料罐子前來環保站。大水災後,他接受過慈濟各方面的援助,其中包括協助打掃災後一片狼藉的家園和經濟上的補助,令他感激不盡。

竹筒撲滿是他兒子凱文(化名)領回家,並且鼓勵一家人每日投錢幣和發善念。就這樣,短短的幾個月時間,竹筒撲滿就滿了。他們把錢倒在一個較大的塑料罐子裡繼續投錢。卡迪加感慨地說:「目前很多人都斷糧,迫切需要幫助。曾經身為災民的我與家人得到慈濟的援助而得以紓困,況且這些善款來自很多善心人士的點滴愛心,我很欣慰可以伸出援手,造福別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他透露自己曾經把資源送來環保站,以後亦會繼續。他感動於每個人捐出微不足道的小錢,竟然可以匯集成一筆可觀的數目去助人。去年的那場大水災,他親眼見證慈濟救濟災民,讓他們一家人都非常樂意每天投竹筒、發善念。他也表示很開心收到「有緣卡」,並會把它供奉在家中的神檯上。

甫踏進環保站,王有光(化名)就不停地流淚,那是感激和感動的淚水。王有光訴說:「當自己飢餓時,有人及時獻出一分愛心,確實令人感動萬分。這不一定是金錢上的幫助,就算是幫忙打掃家園也是一種愛的行動!」

疫情肆虐導致他失去工作長達兩年,所幸兩名女兒幫補家計,生活才得以維持。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大水災讓他的家庭苦上加苦。王有光哽咽道:「當時的水位只差三個梯級就到二樓了。樓下所有的家當都泡壞了,損失慘重!」他含淚表示感激慈濟猶如及時雨般援助,令他們一家人擺脫困苦,心中非常感激。

雖然遭受重大損失,他依然投竹筒助人。王有光哭訴:「我只是盡一分心意去幫助那些比我更苦的人,他們也確實需要被幫助。」在自己身陷困境的當兒尚能有這分善心,令旁觀者動容。

臨別時,他向志工承諾會抽空來環保站幫忙分類資源。

◎匯集小錢 捐助愛心

來自緬甸的單親媽媽海莉(化名)已在馬來西亞定居多年。育有四名孩子的海莉是個全職家庭主婦。丈夫去世後,家庭生計完全落在大女兒一人身上,其餘三個孩子仍在求學,需要母親的照顧。經歷大水災後,對於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所幸得到慈濟及時的幫助,令她滿心感恩。

她和大女兒多拉(化名),一起帶著竹筒前來環保站把愛心投入功德海,母女都很開心可以盡一點心意幫助別人。經過志工一番講解後,母女倆對於環保有了深一層的認識,特別是知道資源變賣後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她們更是樂於把資源送過來。

母女二人首次收到「有緣卡」,經由志工講解,知道「有緣卡」是證嚴上人給予的一分祝福,她們覺得很歡喜。志工貼心地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塑料積木給家中有小朋友的家庭,海莉興奮地接過禮物,表示她那五歲的小孫子一定會開心不已。

從遙遠的印尼泗水(Surabaya)移居馬來西亞三十二年的賀力(化名)表示,水災發生時生活好苦,心理上的憂鬱及經濟上的損失,無不讓他受盡煎熬。當時目睹住家前面一間屋子因不堪大水的衝擊而沉入土中時,他無所適從,內心焦急萬分,但又萬般無奈。災後,望著滿目瘡痍的家園不知所措,亦不知從何下手清理家園。當自己和鄰居們都望著家園發愁時,一群穿著藍天白雲的慈濟人出現,井然有序地協助清理居民的家園,過後還發放祝福金,讓他和鄉親們深受感動及感恩。

慈濟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出現,給予他們最及時的援助與膚慰。發放祝福金時獲贈竹筒撲滿,得知援助金皆由很多善心人士的小錢匯集而成,賀力和鄉親們因而啟發回饋的善念。他謙虛地說自己捐出的錢不多,但皆出自一分誠意。曾經接受別人恩惠的他,也盼望能夠幫助別人以慰己心。職業是羅里司機的他幾乎每天都需要工作,暫時無法分身前來環保站幫忙分類資源,但是他承諾會把環保資源送來環保站。

臨行前,賀力有點失望,因為環保站沒有播放他所鍾愛的歌曲── 〈一家人〉 。志工允諾以後再辦活動時會為他播放此歌,他才滿意地笑了。由此可見,這首〈一家人〉的歌曲涵義已經深植許多居民的內心深處,而慈濟人已成為他們的家人了。

◎贈有緣卡 感恩祝福

育有三名孩子的黃明樂(化名)在2021年剛圓滿培訓,今年將回臺接受上人的授證。加入慈濟長達十五年之久,至今才圓滿受證,原因是她有一名現年二十三歲的過動兒,長年需要她的陪伴;從起居生活、載送上下學等,她都不曾假手於人。如今,孩子長大了,這位慈母總算可以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難掩興奮之情的她喜悅地說:「我非常感恩今年可以回臺受證,以實現一直夢寐以求的心願。」她也補充這一切也歸功於姊姊曾文燕(慈雲)一直給予的鼓勵與陪伴。

黃明樂今天的崗位是協助派發「有緣卡」和福慧袋。她表示,在發放這些物品時,感受到居民眼裡充滿感恩。畢竟在困苦的當兒,還有慈善團體對他們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生活,這些舉動在在地讓居民們感受到人間有溫情。

黃明樂有所感觸地說:「過去志工播下愛的種子開始萌芽了,居民可以體悟到慈濟的善行。縱使自己也面對困難,然而竹筒回捐讓居民了解小小的錢,也可以行善助人。」

黃明樂接著分享,非佛教徒接受「有緣卡」時一樣滿心喜悅,口裡不停地說謝謝、感恩等,或許他們真正感受到「有緣卡」是一種祝福。「縱然不幸遭遇大水災,但相較於身處戰禍不絕國度裡的難民,他們依然是幸運的。水災的不幸已經過去了,而身處戰火國度難民的苦似乎看不到盡頭。」

◎竹筒溢滿 等回娘家

原本活動協調是謝亞忠(濟晸),但因為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密切接觸者而被迫居家隔離,臨時由林華英(惟勗)補位。他感恩志工們的高度配合和團隊之間合作無間的默契,圓滿這一場活動。

林華英表示,水災之後,慈濟和太子園三千多名鄉親結下好緣,希望藉著這次的活動與居民們繼續互動和保溫,讓慈濟這個團體深深烙印在他們的心版上。此外,冀望藉由此因緣接引一些居民來環保站付出,並讓太子園社區人人懂得資源回收愛地球。

他語帶欣慰地表示,當志工撥電邀約居民出席時,許多居民告知竹筒早已滿了,卻不知如何交給慈濟。原來愛的種子早已萌芽,他期許把愛傳遞下去,讓愛的漣漪擴及各社區乃至全世界有需要的人。

林華英解釋:「其實每個人都有愛心,只是需要把愛心喚醒。大家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而小錢確實可以行大善;不管是一塊錢或五毛錢,每一天累積起來就可以幫助很多人。所以,行善是點滴匯集而成的愛心。」

忙碌了一個上午,志工收拾場地,讓環保站恢復原貌。八十三名居民帶「竹筒回娘家」,讓環保站收穫了許多愛心和感人的美善故事。期許愛的善行擴散,就好像綿綿細雨,滋潤久旱的大地;願每個人都獻出愛心,讓這個世界充滿愛與溫情。

圖左 :居民帶著「竹筒回娘家」時,志工除了宣導環保理念、勸善、勸素以及贈送「有緣卡」和內含五穀粉及茶包的「福慧袋」。而「有緣卡」是證嚴上人給予的一分祝福。[攝影者:王鈞盈]
圖右 :協助贈送有緣卡給居民,曾文娛感觸於慈濟志工所播下愛的種子開始萌芽了。[攝影者:陳德銘]

圖左 :志工向會眾講解環保以及資源分類、惜福愛物和珍惜物資的理念。[攝影者:陳德銘]
圖右 :沒有領取竹筒撲滿的居民,將自己精心裁剪的撲滿帶來環保站捐助。[攝影者:王鈞盈]

圖左 :愛莎(右)和女兒(多拉)一起拎著竹筒到環保站,將愛心投入功德海,盡一分心意幫助他人。[攝影者:王鈞盈]
圖右 :賀力(化名)的家園經水災肆虐導致滿目瘡痍,志工的協助清理與發放祝福金讓他深受感動。[攝影者:王鈞盈]

圖左 :雖然遭遇大水災而損失慘重,王有光(化名)依然投竹筒,一心想要幫助那些比自己更苦的人。[攝影者:王鈞盈]
圖右 :小小撲滿匯聚太子園居民的點滴愛心,發揮成助人的大大力量。[攝影者:王鈞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