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背後的力量 讓我們站起來

背後的力量 讓我們站起來

E-mail 列印
「我每次向神明膜拜、祈禱,都是為自己及家人;今天,我感受到這裡像一個大祈福會,每個人都在為天下人祈禱。」——卡米(化名)點一盞心燈、讓微微光明照亮心田;卡米雙手合十禱告時,腦海湧現的不再只是自己及家人 ,他誠心祈禱所有同在講經堂坐著的同胞、志工及天下眾生都平安!

◎曾經擁有 幸福生活

2023年10月22日,對到來參與屠妖節發放的卡米而言,是感動又感恩的一天。這天,他和妻兒抵達靜思堂,驚訝地在講經堂外的佛二看到處處呈現印度色彩的裝飾,志工特地擺設具有印度風味的打卡區,幫印裔同胞拍全家福,更增添節日的喜慶。

面對講經堂正門口,五顏六色的米粒堆砌而成的印度國鳥古拉姆孔雀圖案(Kolam),象徵吉祥、平安及和諧;儘管屠妖節尚未到來,但志工提前為印裔同胞慶祝,令卡米感受到志工的用心和真誠。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到講經堂,但今天坐在講經堂裡,他有著不同的心情,因他不僅來參與屠妖節發放,他也是站在臺上與大家訴說心得的分享者之一。

第一次站在六百多位同胞面前袒露心聲,卡米真誠地表示:「上天指引我認識慈濟,慈濟愛的光芒掃除我心中的黑暗,有慈濟人陪伴、給我們力量,我們也有勇氣活下去……」

卡米回想過去數月來,他和妻子曾經在重重的黑暗裡看不見亮光,也找不到希望,萬萬沒想到,陌生的慈濟人來到他們身邊,帶來光明和溫暖。

回首往事,他不諱言,走過的前半生歲月裡,也曾擁有夢想。中學畢業後,從事羅里司機的他,利用空檔時間向朋友學習拉電、維修水喉、修理電器等。他希望擁有一技之長後,可以經營小生意。

後來,卡米成家並生了一男一女,在2008年,靠著日漸熟悉、安裝電器的手藝,購買一輛國產車,自己承接上門維修工作來養家糊口。原本,在他勤力工作下,一家四口倒也衣食不缺,過著知足、幸福的小康生活。

◎找到希望 陷入絕望

2020年對患有糖尿病的卡米來說,是人生的大轉彎,因為新冠疫情,導致他無法上門承接維修的工作,也失去了經濟來源。他唯有靠撿拾資源變賣度日。

生活漸漸變得艱難。不幸的是,2022年年底,他在撿拾資源時,不小心踢到鐵板,導致右腳尾趾受傷。看似毫不起眼的傷口卻日漸潰爛,他到處看醫生都毫無起色。後來,有位診所醫生給他注射破傷風的針,把其壞掉的皮膚組織切除,並需要每天到診所清洗傷口。

本以為經過治療和洗傷口後就會痊癒,沒想到,事與願違,細菌感染到腳底其他部位,傷口潰爛的愈發嚴重。他試過中醫也不見效,唯有到醫院求醫,醫生卻告知必須截肢。

「這消息簡直是晴天霹靂,我不能截肢,因為我要賺錢養家,我若截肢,更加難找到工作。」卡米擔憂若以後不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該怎麼辦?

妻子海莉(化名)聽到要截肢,更是嚇得六神無主,無助地哭了。卡米四處打聽治療糖尿病的醫生。後來,朋友介紹他到一間專門治療糖尿病的診所就醫。

醫生詳細查看他的傷口,建議把他的右腳尾趾切除,並用藥物把已經腫脹不斷滲出液體的傷口清洗,擠壓出大量惡臭液體再幫他敷藥。他聽從醫生建議,經過治療後,傷口慢慢轉好,也暫時免除要截肢的厄運。但每隔兩天就要去看診、清洗、敷藥等,每月要花上兩千令吉(約合新臺幣一萬三千元),對他而言是無法負擔的費用。

「醫生也說我的治療需要超過半年,我不知要去哪裡找錢來治病?」卡米找到了希望卻又陷入黑暗的絕望裡。

不忍見到丈夫沒錢治療,要面對截肢的厄運,海莉向朋友群求助,一位朋友曾經在疫情間接受慈濟的食物補助,便鼓勵她向慈濟提報,申請援助。

海莉透過朋友給的電話號碼,即聯絡慈濟雪隆分會,原以為要等很久才會有消息,豈料,志工張梅玲(慈帆)很快就上門做家訪。

◎除了感謝 還是感謝

張梅玲在2023年3月接到提報後,便與志工上門來到卡米家,發現那是一間租來的、空間不大的廉價屋,客廳桌椅都靠牆置放,因一家四口晚上就在廳裡鋪上薄薄的床墊安眠。

雖然與志工初相識,卡米卻毫不隱瞞的道出自己的困境:治療費、生活費毫無着落,還欠下屋租、水電費。他也坦言,之前疫情加上自己的傷口,已用完儲蓄,還跟朋友借錢應急,加上兩個孩子,還在唸中小學,也需要錢。

海莉訴說家裡已經快斷糧的愁容,讓志工不捨。當下,志工經過評估後,決定幫卡米申請生活費和醫療費,讓他可以安心的完成治療。同時,也緊急自掏腰包,買了一些物資,以解對方燃眉之急。

「我們彼此不認識,您們一趟家訪,幾通電話就來幫助我們,我不知道要說什麼,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卡米接過志工的物資,滿懷感激。他坦言,曾四處向人求助都被拒絕,甚至避開他。他也試過很努力的去撿拾資源,但得到的錢只夠買幾塊印度煎餅(Roti Chanai)果腹。

志工的到來,不僅帶來希望,也帶來愛,見到卡米的孩子需要補習但沒錢,便安排孩子們上慈濟舉辦的線上補習課(愛伴學),也為孩子們申請電腦,讓他們可以順利的上線上補習課。

在一次家訪時,張梅玲等志工獲悉當天是卡米大兒子的生日,本想到麵包店買蛋糕為他慶生,卡米婉拒了,表示因沒錢,家裡已多年沒辦慶生會。他強調慈濟幫助他很多了,不需再買蛋糕給兒子。志工靈機一動,便為壽星公唱生日歌,然後送他一個祝福紅包,讓他自己去買蛋糕慶祝。

小小舉動讓卡米一家感到溫馨。除此,志工也陪伴卡米去診所治療,聽聞醫生說他的傷口復原很快,也無需再服用維生素,但需注意飲食和不能做粗重工作。

一段日子後,張梅玲發現他腳部皮膚有轉黑現象,關心詢問下,才知他因過度行動,導致傷口腫脹積水,醫生為腳部做護理後,讓他暫停其他治療,並再次服用抗生素。

原本神情漸漸開朗的卡米又變得沮喪,他坦言沒有多餘的錢做詳細檢查,擔心傷口會惡化。當下,張梅玲帶他到慈濟的義診中心看診。義診中心的西醫和中醫雙管齊下幫他檢查,也為他驗血和針灸。醫生們詳細的講解,讓他憂慮的心寬慰不少。

當得知到慈濟義診中心看診是免收費,他不由感到好奇和納悶,遂問張梅玲:「慈濟到底是怎樣的團體?志工來幫助我們,從中有得到什麼利潤嗎?」

張梅玲詳細述說慈濟的緣起、「竹筒歲月」及上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理念,讓他深受感動。聽聞世界哪裡有地震有風災,慈濟人就會湧現,更令他想深入了解慈濟。當他聽說靜思堂每星期需要志工,和有心的大眾前往打掃時,即刻表示自己也可以去協助打掃。

卡米帶著妻兒第一次來靜思堂做福田,就讚歎靜思堂很莊嚴,他在打掃的過程中,逐漸了解慈濟的運作,也瞭然志工的付出都是自願的,非但沒有任何利潤,反而是花自己的錢來幫助需要的人。

藏在心中的疑惑一一得到解答,卡米向志工表示,以後若有需要,他和家人都可以一起來付出。當第二次再來靜思堂做福田時,他在擦拭講經堂的蓮花椅時,好奇地環顧四周,當他仰望屋梁,看見樑上點點繁星在閃爍,他看得目不轉睛,心情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安詳。

◎發揮良能 找回人生價值

張梅玲得知卡米擅長修理電器等,便帶他到環保站,希望他能發揮良能,協助修理廢棄的電器。

第一次來到環保站,卡米驚訝來做分類的志工和會眾,很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他看到環保站的燈光不夠明亮,會影響老人家的視力,便毫不猶豫的爬上屋梁檢查電線、換新燈管,讓環保站變得明亮無比。

環保站內一堆被廢棄的電器,對他而言,都不是問題,他熟練地拆拆轉轉,敲敲打打,電器一件件修好,成為可以再用的物品。志工讚歎他心靈手巧,是專業的修電器高手,也敬佩他雖然腳傷未痊癒,不能久站,但每星期都會出現在環保站,專心地修理電器。

志工的讚歎,讓卡米感受到付出的快樂。他不諱言,之前生活穩定時也有助人的心念,也曾經祈問神明,哪裡可以尋找助人的管道?沒想到,在受到慈濟援助的同時,他竟然也能成為付出的人。他終於明白:「幫助人不是等有錢才能做到,只要有心就能助人。」因此,他不但積極參與活動,也到共修處參加聯誼會,藉此多了解慈濟。

當張梅玲告知,雪隆分會將在10月22日為印裔照顧戶舉辦屠妖節發放,希望他能上臺分享自己的經歷,鼓舞其他人也能走出黑暗,發揮良能而尋找到人生價值;他當下就答應,他認同分享是一種布施,也是可以助人的方式。

臺上,卡米分享完畢,與妻兒回到臺下聆聽其他照顧戶的分享。他聚精會神地聆聽,發現分享者雖有不盡相同的遭遇,有患有糖尿病而導致失明的年輕人,也有痛失丈夫孩子而想自盡的老婦人。他們卻有共同的結局:因慈濟而看到希望,因志工的愛而翻轉人生。

海莉聽分享者從苦轉樂的分享,她顯得激動地向志工說:「慈濟人是我們背後最大的力量,是這股力量讓我們站起來。我現在不擔心不憂慮不孤單,因為背後有慈濟、有您們(志工)。」

卡米聽妻子如此說,也點點頭表示,之前他已經有意願要成為慈濟志工,現在,更堅定要加入志工行列,只因需要幫助的人愈來愈多,他也要成為苦難人背後的力量。

「現在,我終於知道慈濟,我哪裡也不要去找,我只想跟隨慈濟。」卡米體會到幫助人不但能找到快樂,更能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加美好。

他聽司儀宣導,11月底,慈濟會舉辦新進志工課程,讓有意願做志工的會眾來上課,他不想錯失機會,馬上向張梅玲報名。他認真地表示,這是上天指引他的一條光明大道,他要勇往前行……

圖左 :卡米(化名)第一次到靜思堂做福田,儘管有腳傷,不能出力,他遂拿起掃把,輕輕打掃,感到很開心。[攝影者:張梅玲]
圖右 :卡米款款述說自己的經歷,希望藉由自己的分享鼓勵他人也能走出黑暗、重獲光明。[攝影者:林佳謀]

圖左 :點亮心燈,微微光明照進卡米(左)心田。旁為妻子海莉(化名)及兩個孩子。[攝影者:林佳謀]
圖右 :難得參與慈濟舉辦的屠妖節發放,卡米一家四口在充滿印度色彩的布景前留下難得的全家福。[攝影者:莊貴賀]

圖左 :擅長修理電器的卡米在環保站負責修理電器,發揮良能之餘也延長物命。[攝影者:林英意]
圖右 :志工張梅玲(左二)每月都會上門關懷卡米一家,除了關心他的生活外,也關注他的腳傷。[攝影者:林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