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感恩聲中祈福 環保站不一樣的浴佛

感恩聲中祈福 環保站不一樣的浴佛

E-mail 列印
首次在武來岸慈濟環保站辦「浴佛典禮」,不僅讓年長者有機會接觸佛,也讓疏遠的居民找回往日的熟絡,更令悲苦的心靈有了愛的滋潤;這是不一樣的浴佛日,也是希望開啟的時刻。

2024年5月19日清晨,天際剛亮 起晨曦,武來岸打倫新村民眾會堂的門口炊煙裊裊,三兩位志工及居民正忙著烹煮素食、蒸熱壽桃包;會堂隔壁是武來岸慈濟環保站,志工正在彩排獻供儀式,陣陣佛號聲傳出,似乎在提醒路過的人們莫忘今天的浴佛典禮。

當一盒盒素食便當、一袋袋壽桃包已準備妥當,三三兩兩的居民也陸續到來,志工熱情地迎接大家進去就坐,也有志工接獲有居民要來,卻沒有交通時,也馬上駕車去載,讓想來浴佛的都如願以償。

◎第一次舉辦浴佛 環保站裡擠滿人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武來岸辦浴佛典禮,儘管之前已邀約六十多位會眾答應出席,但也擔心到時人不來,整個場面就會冷清清。」環保站站長孔秀蘭(慮存)沒料到,今天出席人數遠遠超過預約,環保站內坐滿了人,還陸續有人進來,志工不斷加椅子,同時也找來小風扇,讓微微的風,為悶熱的空間帶來絲絲清涼。

孔秀蘭忙進忙出打點一切,即使汗流浹背也毫不言累,而是感恩風和日麗的天氣,成就今天的盛會。武來岸慈濟環保站成立已十三年,平時只有三、四位志工和幾位村民在做分類,今天藉由浴佛因緣,整個環保站擠滿了人,熱鬧情況實屬罕見。

早在一個月前,當分會呼籲各社區的志工在環保站、共修處,舉辦浴佛典禮時,她毫不考慮地響應在武來岸環保站辦此活動。因承擔站長多年,她一直覺得環保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環保站雖然成立很久,居民都會拿資源過來,但要他們固定來做環保是一個考驗。所以,如何吸引居民留在環保站,真的讓我們絞盡腦汁。去年(2023年)開始,我們在環保站辦書法班、弟子規課程,希望讓更多人到來。而這次浴佛也是接引會眾的好方法。」

她深感辦浴佛典禮是個契機,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後,居民之間的互動少了,彼此漸漸疏遠,正好藉此把居民的心凝聚起來。另一方面,年邁的居民因精神和體力不允許舟車勞頓,所以邀約他們去靜思堂浴佛也反應冷淡,如今就地舉辦,也可邀請年長者出席。

原以為透過志工挨家邀約、電話聯絡,就能達到邀約目標。但大部分受邀者抱著不置可否的觀望態度,於是,她和志工以「需要準備便當」為由,一再請大家確認與否出席,才有六十多位居民答應出席。

活動前三天,她和志工便在環保站忙碌清理資源,或打包捆綁好、囤積在架子上、或暫時堆積在站外一旁。大家也合力將環保站清洗一番,做了裝飾和美化,務求以最好的面貌迎接大家的到來。

今天,響應來浴佛的民眾約有一百人,令忙碌多日的她,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尤其看到居民們見面互相敘舊話家常的熱鬧場面,也有不少年輕人踏進來浴佛,她深感欣慰,期待地祈求:「看到年輕人就看到希望,我們這一代的慈濟人畢竟慢慢年邁,希望這群年輕人參與活動後,了解慈濟在做什麼,會進來一起做好事,傳承慈悲和大愛的精神。」

◎不能等待的孝道 行善行孝需及時

志工張梅玲(慈帆)在分享環節時上臺,以大家熟悉的客家話穿插馬來語講述自身故事。她憶述童年,一家人住在新村木板屋裡,父親靠售賣糕點維生,把九個孩子拉拔長大。在家中排行第七的她,唸完小學就輟學。當年膽子大的她,因愛唱歌,十多歲就離鄉背井當起唱片騎師,等到有固定收入了,便回家鄉為父親慶生。

可惜,好景不常在,她剛有能力孝敬雙親時,母親患上急性肺癌,從被醫生證實診斷出病因到往生,只有十三天而已,措手不及的無常,讓她久久無法走出來。每每在唱媽媽喜歡的歌時,就感到悲傷不已。

一直到加入慈濟,接觸上人的法才了然:「上人說,善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為社會作出貢獻、利益人群,就是給予父母最大的回報。」自此,她積極投入慈善志業,關懷貧苦的一群,其中不乏長者和弱勢。

因佛法的熏陶,她在做好事的當兒也沒忽略父親。向來粗枝大葉又魯莽的她,曾是父親最不放心的孩子;然而,當父親患病,她噓寒問暖的關懷和照顧,讓父親感受到貼心與愛。

如今,她的父母已離世多年,她依然繼續發揮生命良能,深耕慈善,以助人的形式回報父母恩,並呼籲大家要牢記:「行善行孝不能等。」

前來浴佛的印裔婦女瓦佳珃(Vajaram),聆聽張梅玲的分享後,忍不住眼眶濕潤。她坦言:「張梅玲師姊照顧父母的方式,真的太棒了!現今很多人都不願意照顧父母,選擇把父母送到療養院去。」

她憶述自己的母親也是因患上癌症而往生。當時,她沒能在母親面前盡孝,只在母親離世前見了最後一面,這讓她深感遺憾,因而期盼張梅玲的分享,能啟發更多人及時孝順父母。

瓦佳珃是一位腎友,去年初,因洗腎費而尋求慈濟補助。今年,她的經濟好轉,已能承擔每月開銷,慈濟也已停止補助,但志工沒有忘記她,會時時與她聯繫,每當有活動,也會邀約她參與。

身為基督徒的瓦佳珃,曾經去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參與浴佛,對不分宗教、種族而場面盛大的浴佛典禮,深感讚歎。今天在志工邀約下來此浴佛,同樣感受到莊嚴與喜悅。她坦言,平時除了去洗腎,鮮少出外,但來到慈濟,可以見到很多人,不管認識不認識,大家都笑臉盈盈,而且還有可口的素食招待,又能聆聽志工分享,讓她倍感快樂。

「在教堂,我們會歡迎每一個人,在慈濟這裡也一樣,我們踏足這裡,志工列隊歡迎我們、問候我們,讓我覺得很美妙、很溫暖,甚至感受到我們不是陌生人,我們是朋友,甚至比手足還要親。」她真心感恩志工的邀約,讓她度過很不一樣的一天。

◎心中的憂傷和苦 希冀上達諸佛聽

「我感覺心裡很苦,真的很苦,不知道要怎麼辦?」 住在士毛月的黃翠燕帶著大女兒一起前來,看到孔秀蘭時猶如見到親人,忍不住吐露心中的憂傷。

孔秀蘭忙著張羅廚房事宜,聽到黃翠燕的心聲,遂放下手中的活,給予安慰:「不要想太多,每個人面對的問題都是大同小異的,要看您如何度過。何況您還有三個孩子要照顧,一定要振作起來。」

黃翠燕點頭表示明白,但想到面對的種種,還是忍不住落淚。一旁的志工連忙鼓勵她說,心中有苦,除了可以和志工傾訴,也可以在浴佛時向佛菩薩訴說,並虔誠許下好願,讓心願上達諸佛聽。

黃翠燕不諱言,此刻真的希冀能將心聲上達諸佛聽。原來,她的先生在半年前中風,經治療後,雖然如今走路還不穩定,但已在康復期間,她正感到欣慰;不料,今年三月,先生卻被診斷罹患肝癌,突如其來的噩耗令她幾乎崩潰。

「這些年,我一直面對不幸的事。我爸爸五年前中風,目前還無法自理;我媽媽在兩年前跌倒就走了(往生);我的叔叔在去年(2023年)也去世,現在,我的先生又遇上病痛,我不理解他沒有抽煙沒有喝酒,為什麼還會患上肝癌……」

黃翠燕坦言,接二連三的不幸快將她擊垮,慶幸的是在艱難時刻,孔秀蘭等志工給予關懷,鼓勵她為了家、為了孩子,尤其是有學習障礙的大女兒處處需要她,她更要勇敢面對。

志工的關心溫暖她的心。黃翠燕回想十多年前,當孩子們上小學、中學時,都是「慈濟新芽助學金」的受惠者,大大減低她的負擔。為了回饋慈濟,她也在張梅玲接引下,到士毛月環保點做環保,一做就是十年,至今還是會到環保點幫忙。

黃翠燕感恩地說:「我要照顧大女兒,也要工作補貼家用,所以能配合到的就是每月做環保。我很感恩總是得到慈濟人的幫助。這次,我先生中風、患癌,無法工作,孔秀蘭師姊會關心我家裡缺少什麼,不管是米糧還是物品,她一定及時送上我們需要的東西。」

生活雖苦,但志工的關懷,讓她感受到人間有情。今天,黃翠燕在浴佛現場,看到擺放在浴佛臺上的琉璃佛像散發慈悲光輝,她雙手合十,看著莊嚴的獻供儀式在聲聲佛號中進行,憂慮的心漸趨平靜。

在禮佛足、接花香時,她面對琉璃佛,在心中默默祈求:「我真誠祈求佛菩薩,讓我的先生早日康復,不要再遭受病痛的折騰,也祈求我的爸爸少受痛苦。」

法水滌心,黃翠燕心中的憂傷似乎減少了。從浴佛現場出來,孔秀蘭貼心地遞上一袋裝有乾糧的紙袋給她,並叮嚀她臨走前,記得去領素便當和壽桃包。

「今天來浴佛,不但可以出來透透氣,我的心也舒服很多。大家看到我都給我祝福,我覺得自己增加了不少能量,往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會勇敢面對。」黃翠燕向孔秀蘭坦言,她不會就此倒下,因為她除了要照顧先生,也要照顧八十多歲的爸爸,為了家人和孩子,她會堅強起來,她相信,一切的病苦都會過去……

◎不同信仰同祈福 和諧之美動人心

莎倫•考爾(Sharon Kaur)是一位錫克教徒,和印度籍丈夫一起出席浴佛典禮,深感好奇的他們,雖然不很了解浴佛含義,但她深感浴佛典禮在祥和、寧靜的氛圍下進行,讓她有種賓至如歸的舒適感。

「我來自不同的族群,信仰也不同,但在這裡,大家都被平等對待,我感覺很好。」她笑著表示,不久前,她和丈夫曾經在『三節合一』的前夕,到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協助清理場地及做一些籌備的工作時,便察覺到慈濟真的融合各宗教、各種族的人來做好事、來助人。

她感動在今天的浴佛當中,看到人人都有善良的心,為天下無災難與社會祥和祈福。她堅信:「這個社會需要更多願意伸手助人的人。我覺得能助人是一種祝福,因為當您幫助別人,美好的祝福也會來到您身邊。」她欣喜地表示,她和先生都會去上慈濟的「新進志工」課程,因為他們已決定要加入慈濟志工行列,成為慈濟大家庭的一分子。

武來岸打倫新村村長張自強應邀出席浴佛典禮,他邀了幾位朋友同行。在現場,看到志工的用心布置,將堆滿資源的環保站,變成處處透着著祥光的道場,感覺心情很平靜,頓時少了很多雜念。

他很感動志工的用心,除了引領大眾浴佛,也安排節目,透過志工分享、小組甜甜圈環節,讓大家多認識慈濟,知道慈濟不只做環保也做慈善。

他很感恩慈濟能在新村成立環保站,讓原本被隨手丟棄的垃圾有了「落脚處」,亦提高了村民們的環保概念,會將資源送到環保站來,也學會不亂丟垃圾,讓髒亂的新村變得乾淨多了,更難得的是,環保站也可以讓無所事事的老人家來做環保、聊聊天,晚年生活也會變得更開心。

今天在浴佛現場,看到有印裔、外籍會眾齊來參與,令他感受到和諧之美,也感覺到處處充滿祥和氣氛。他祈願慈濟能將如此美善的精神發揚光大,繼續傳承下去。

浴佛典禮圓滿結束後,陸陸續續有民眾過來,雖然活動已結束,但志工依舊歡喜引導會眾浴佛,並將浴佛時間延長,讓更多人能來親近佛,共同為天災人禍頻傳的世界祈福!

圖左 :志工在獻供儀式時,展現禮儀之美,讓觀看典禮的會眾感受到祥和氣氛,深感攝心。[攝影者:凌碗有]
圖右 :不同宗教、種族的人士一起「禮佛足、接花香」,令人感受到和諧之美。[攝影者:凌碗有]

圖左 :士毛月武來岸的居民齊聚在慈濟環保站,為災難頻傳的世界祈求平安。[攝影者:凌碗有]
圖右 :志工張梅玲分享自身經歷,呼籲大家「行善行孝不能等」,在做好事的時候,莫忘報答父母恩。[攝影者:凌碗有]

圖左 :志工為阿嬤們講解「竹筒歲月」,讓阿嬤們明白一點一滴都是助人的力量。[攝影者:凌碗有]
圖右 :武來岸打倫新村村長張自強(中)邀約朋友一起出席浴佛典禮。莊嚴的浴佛儀式,讓他感受和諧之美,期許慈濟能將美善精神發揚光大。[攝影者:凌碗有]

圖左 :印裔婦女瓦佳珃(右一)參與過吉隆坡慈濟靜思堂的浴佛,深感攝心。今天來到環保站浴佛,感受到大家都是一家人,比朋友、手足還要親。[攝影者:凌碗有]
圖右 :武來岸慈濟環保站站長孔秀蘭,看到來浴佛的會眾遠超過預約人數,不由開心地表示,這是接引會眾、開啟希望的好時機。[攝影者:凌碗有]
圖左 :住在士毛月的黃翠燕(左)與大女兒(右)同來,原本心裡很苦的她,在志工開解及祝福下,找到面對逆境的勇氣。[攝影者:翁書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