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吉隆坡靜思堂導覽 展現慈悲本懷

吉隆坡靜思堂導覽 展現慈悲本懷

E-mail 列印
吉隆坡慈濟靜思堂是一座莊嚴、樸實的建築物,敘說著慈濟人如何結合各階層、族群、不同國籍、不同信仰者,共同實踐慈悲的真諦,亦發揚人類大愛的事蹟,為後世子弟保存了慈濟的歷史足跡。

2024年4月20日和5 月1日是慈濟雪隆分會朝山的日子,逾五千位民眾參與,與會者除了志工,更吸引了不少第一次到訪吉隆坡慈濟靜思堂的民眾大德。朝山結束後,為了讓民眾認識慈濟世界,大會安排了靜思堂導覽環節,報名參加導覽人數達兩百八十位。

◎從單一文化 到大同世界

來自埃及的穆斯林婦科醫生湯姆(Dr.Tommy Tamer Saleem),2015年第一次受邀來到馬來西亞參加藥劑活動。湯姆醫生指出,埃及是一族文化的國家,來到這個多元種族文化的國度,打開了他的世界觀,讓他驚喜萬分,於是決定留下來成為大學的座上嘉賓講師,空閒之餘繼續探索馬來西亞的文化,圓滿心願。

湯姆醫生住在靜思堂附近的公寓,每次步行去捷運站(MRT)都會經過靜思堂,「它的外觀讓我印象深刻,除了宏偉,還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今早在居家露臺看見許多人集聚,我的內心湧現出一股熱騰騰的感覺,於是我抱著好奇心來了。」

走進靜思堂,湯姆醫生形容,他被志工熱情款待,謙謙有禮地引領他加入導覽隊伍中。導覽員很專業的介紹慈濟,他歡愉地表示靜思堂內容豐富,使他的世界觀有了寬度,開始認識到世界有「慈濟」和它的「大同理念」。

導覽完畢後,湯姆醫生有感,在慈濟世界裡,能感受到很深的和合理念,亦展現美好與團結一致的精神,尤其在助人這一方面,大家都有非常明顯、共同一致的方向,「佛教教義到底如何運用在生活上?我很有興趣要更了解有關佛教和慈濟的教導。」

湯姆醫生指出,慈善是一個無盡的旅程,並且期許:「雖然我是穆斯林,但我會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加入慈濟慈善活動,貢獻我的知識、能力和時間去幫助他人,這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帶領下,體現利他慈悲,更力行悲智合一的理念於行動。上人的思想與實踐,讓慈濟展現的包容,跨越了族群和宗教籓籬,亦時時刻刻體現在靜思堂的每個角落。

◎佛法引導 明了生命

皮膚略顯黝黑,壯碩手臂上的刺青,讓胡炳麟在人群中特別顯眼。接受英文教育的他,自小對佛法產生興趣,不時會自行上網搜尋講解佛法的影片。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故,胡炳麟較傾向於泰國佛教。

直至同事向他提起慈濟,他出於好奇心,於是上網查詢。「我發現慈濟是一個用行動來說話的團體,我以前只是捐錢做好事,所以就報名來朝山和導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胡炳麟第一次踏入靜思堂,深入了解慈濟。

透過一幀幀照片,導覽志工一一講解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和人文志業,志工付出的身影觸動了胡炳麟。「前段時間我進了醫院,終於體會到時間不多。所以,我想幫助更多的人。」經歷了病苦,胡炳麟開始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覺悟。聽了志工解說佛陀的足跡與佛法,他隨即到靜思書軒請購英文版《無量義經講述》,以便可以明白佛法的意涵。

胡炳麟直言以前的自己,會將泰國的經文紋在身上,同時祈求神明的庇佑。如今,他希望透過佛法的引導,可以為人群付出,同時明了生命的價值。

靜思堂是結合了宗教、歷史、教育和藝術這四大元素的建築物,同時也代表著佛教精神的真善美。靜思堂也是洗滌人心,提供社會教育之道場。許多會眾來參訪之後,稱靜思堂為「心靈療癒之地」,他們在此地感受到平靜與祥和。

上人開示:「若慈善、醫療和教育是為了眾生,那靜思堂就是為了佛教,它述說的都是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圖左 :胡炳麟直言以前的自己,會將泰國的佛教經文紋在身上,同時祈求神明的庇佑。如今,他希望透過佛法的引導,可以為人群付出,同時明了生命的價值。[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上人的思想與實踐,讓慈濟展現的包容,跨越了族群和宗教籓籬,亦時時刻刻體現在靜思堂的每個角落。[攝影者:蔡夢萍]

圖左 :來自埃及的穆斯林婦科醫生湯姆(右三黑衣男)指出,他生長在單一文化世界裡,靜思堂導覽後,拓寬了他的世界觀,讚歎「慈濟」和它的「大同理念」。[攝影者:林佳謀]
圖右 :湯姆醫生拍下來臨的浴佛節信息:「佛教教義到底如何在生活上運用?我很有興趣要更了解有關佛教和慈濟的教導。」[攝影者:林佳謀]

圖左 :兩個場次的朝山,逾五千位民眾參與,與會者除了志工,更吸引了不少第一次到訪吉隆坡慈濟靜思堂的民眾大德。[攝影者:文偉光]
圖右 :於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舉行的朝山,隊伍浩蕩長,衆人虔心為天下祈福、為人間祈願。[攝影者:文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