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三步一拜 三千多人邁向自性靈山

三步一拜 三千多人邁向自性靈山

E-mail 列印
逾三千一百人浩蕩長的朝山隊伍,三步一跪拜中,參與者無不汗流浹背,不僅考驗體力,更是鍛鍊大家的意志力。人人虔誠跪拜,除了懺悔與自省,更希望善念共振,祈願天下祥和、無災。

2024年5月1日勞動節,有人 選擇在家休息或出遊,也有人趕赴吉隆坡慈濟靜思堂的第二場朝山活動。逾三千一百人浩蕩長的朝山隊伍,各年齡層皆有,從抱在懷裡的寶寶到白髮蒼蒼的長者。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已是第二次參與。有心就不難。行動不便、大腹便便、背著小孩等,皆非障礙,大家把握因緣,同沾法益。種族、宗教或許有異,但前來朝山祈福的恭敬心,卻無差異。

◎二度朝山 善念共振

微風輕拂,涼意陣陣;天空雲彩繚繞,隊伍中身著「藍天白雲」的志工身影與之相輝映。唱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隊伍同步前進,同步轉彎,感受人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三步一跪拜中,參與者無不汗流浹背,不僅考驗體力,更是鍛鍊大家的意志力。人人虔誠跪拜,除了懺悔與自省,更希望善念共振,祈願天下祥和、無災。

中風一年多的照顧戶黃美華(化名)因為有了4月20日第一場次的朝山體驗,心生歡喜而再度參與。在第一場次的朝山,黃美華為了挑戰自己,毅然克服身體狀況,跟隨大隊三步一拜。剛開始走得不穩,整個人會搖晃,蹲下去,跪下來需要一點時間,走了幾步之後,發覺有能量了,愈來愈順,很開心能逐漸適應。朝陽照射下,感受到宇宙的能量,她頓時淚如雨下。

5月1日大清早的朝山,黃美華叫不到電召車,心急如焚。一心想朝山的她,雖然不熟悉路線,手腳也不靈活,但她硬著頭皮,依靠汽車導航,獨自開車前往靜思堂。

朝山過程中,她腦海裡浮現孩子和家人,懺悔因為中風而無法好好教育及陪伴他們成長,眼淚不聽使喚而流下。「我對不起孩子們,但感恩慈濟把大愛帶入我家,兒子如今已是慈少。」

第二次參加朝山的黃愛芬表示:「和幾千人一起跪拜,感動、感恩和懺悔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整個道場莊嚴無比,那股道氣,非常震撼!在慈濟朝山真的不一樣。」她提醒自己,學習包容和尊重。任職人事部的她,經常處理各種人我是非,有時會聲色不佳。

她透過朝山學習謙卑,讓內心平靜,處事有耐心和智慧。從小失去雙親的她,希望把朝山功德,回向給今生和累世的父母,並期許自己對待每個人如親父母。深信佛法的黃愛芬説:「希望未學佛的會衆,會因爲朝山因緣而踏入佛門!」

人生路難免有起落。「當自己跪下,就是我要懺悔的時候。」二次參與慈濟朝山,鄭財發依舊會感觸落淚。

2020年疫情肆虐,他面對了人生中的失敗,背負一大筆債務,面對巨大的壓力與考驗,他希望透過學習佛法,朝山跪拜來懺悔和學習放下,讓自己心靈能夠靜下來,才能開智慧解決問題。很奇妙的是,當發生了這一連串的考驗,卻感覺自己愈來愈有佛緣。他說:「在朝山跪拜間,會把煩惱放一邊,感受清晨的美好,內心的平靜與舒服。」

在參與過後,他很想邀約家人與朋友,一起來參與這麼有意義的朝山,把日常工作上所面對的煩惱與壓力,透過三步一拜,讓身心靈做到放鬆及專注。

◎跪拜之間 壓力釋放

慈濟新聞組同仁劉靖欣抱著好奇心,帶上家人一起朝山初體驗。她說:「每次聽新聞採訪都很好奇,也質疑朝一個山,真的會有那麼多感受嗎?真的可以放下一切、專注於當下,放輕鬆嗎?」當天走入朝山隊伍,隨著佛號聲三步一拜,她心中的雜念果真逐漸消散。當跪下再起身的刹那,看到斜前方邁入老年的媽媽,一陣懺悔湧上心頭。她哽咽道:「原來自己的習氣很重。」

回到家門,她鼓起勇氣對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愛您!」她也準備在每天出門前給媽媽一個擁抱,讓愛不留遺憾。

志工李世慶陪伴太太和孩子第一次參加朝山,剛開始不抱期待。平日為工作奔波勞碌,李世慶覺得與慈濟漸行漸遠。「職場太現實了,就像負數;慈濟有許多善知識,多接觸他們才能讓自己加分,所以每次覺得自己被拉得太遠時,會趕緊回歸原點。」

隨著朝山隊伍不斷重複跪拜的動作,他感覺煩惱和壓力也一點一滴放下。「生活中有太多雜念和不知足。當我把手放到地上,剎那間感覺所有的東西都放下了,一切都要知足和感恩。」一百零八拜,相等於跟地面親密接觸一百零八次,平日累積在體內的負能量,似乎得到了釋放。「當頭磕在地上時,感覺回歸大自然,同時把煩惱和壓力釋放到地上,我覺得很享受。」

◎佛號聲中 心生懺悔

隨著佛號聲,關冰繽背著十個月大、約七公斤重的孩子,三步一跪拜,堅持完成她首次的朝山。貼心的丈夫林建德多次扶起太太,調整孩子。依偎在媽媽背後的孩子安靜、乖巧,好奇地觀望四周,累了就閉上眼睛,彷彿也感受到這是一個莊嚴的活動,要讓父母安心地朝山。

朝山時,許多過往的習氣,如嘴巴、脾氣不好都一一浮現,而她也一一懺悔。朝山後參與靜思堂導覽,進一步了解慈濟後,摒除了心中的誤解。「證嚴法師願力很大,蓋醫院、建靜思堂,慈濟志工遍布各國,利益大眾,令人非常感動。」剛開始參與大愛媽媽成長班的關冰繽,感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修正自己的習氣。

照顧戶黃正義(化名)年輕時因誤交損友,加入黑社會,而在監獄中虛度了十多年的光陰。出獄後,他洗心革面、改過自新,娶妻生子。患有腎病的他,以一顆懺悔和堅毅的心,圓滿了朝山。他說:「一個人若有心懺悔,就會忘記病痛的存在。」跪拜中想起昔日做過的壞事,傷了父母的心,他祈求父母的原諒,尤其是疼愛他的媽媽。

全程一心一念,沉浸在聲聲佛號中的馮慧敏,汗流浹背,衣服濕透了。「跪拜時,膝蓋總碰到石頭,很痛,過程不容易,但我知道未來路可能更艱難,朝山讓我更有信心、毅力和勇氣面對生活的磨煉。」即使前方的鞋子碰到她的額頭,她也不在意。她回顧過去、思考現在和未來的方向。「以前很多事想不開,現在了解都是我執。當我大聲唱誦、誠心跪拜,感覺內心變得柔軟,脾氣也溫順了!」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證嚴上人曾開示:「三步一跪拜,從起步到目的地,就是一條求法之道,這一條道叫做菩薩道;菩薩道的盡頭,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

圖左 :三步一跪拜中,參與者無不汗流浹背,不僅考驗體力,更是鍛煉大家的意志力。[攝影者:李貴業]
圖右 :「一個人若有心懺悔,就會忘記病痛的存在。」跪拜中,黃正義(化名)想起昔日做過的壞事,傷了父母的心,他祈求父母的原諒,尤其是疼愛他的媽媽。[攝影者:蔡夢萍]

圖左 :鄭財發面對了人生中的失敗,背負一大筆債務,面對巨大的壓力與考驗,他希望透過朝山跪拜來懺悔和學習放下,讓自己心靈靜下來。[攝影者:陳世權]
圖右 :隨著朝山隊伍不斷重複跪拜的動作,李世慶感覺煩惱和壓力也一點一滴放下。[攝影者:陳世權]

圖左 :當劉靖欣跪拜時,看到前方邁入年老的媽媽,一陣懺悔湧上心頭。回家後, 她鼓起勇氣對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愛您!」[攝影者:陳世權]
圖右 :關冰繽背著十個月大、約七公斤重的孩子,三步一跪拜,堅持完成她首次的朝山。[攝影者:李貴業]

圖左 :行動不便並非障礙,有心就不難,只要把握因緣,就能與大家同沾法益。[攝影者:蘇永佳]
圖右 :從小失去雙親的黃愛芬(右)希望把朝山功德,回向給今生和累世的父母,並期許自己對待每個人如親父母。[攝影者:莊貴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