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師父領衆勤精進 靜思法脈心相繫

師父領衆勤精進 靜思法脈心相繫

E-mail 列印
因緣殊勝,臺灣花蓮靜思精舍師父,親臨傳承靜思法脈精神理念,同時,資深志工遠道而來傾囊相授,讓參與大精進日的志工得以萃取妙法,受益匪淺。

2024年4月28日,清晨時分,在萬籟俱寂之際,人們依然沉睡在 夢鄉中,約一千六百多位慈濟志工紛至沓來,到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共赴一場因緣殊勝的大精進日。

慈濟雪隆分會特邀臺灣花蓮靜思精舍德勷師父、德格師父、德渊師父,德泰師父,以及慈濟副總執行長林靜憪,和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濟雨,蒞臨分享與授課,傳授靜思法脈精神理念。課程從禮拜〈法華經序〉掀開序幕,而臺灣法親傾囊相授,眾人受益匪淺,滿載而歸。

◎清晨禮佛 身心清淨

「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由德勷師父、德格師父、德渊師父及德泰師父四位師父,親自帶領眾志工禮拜〈法華經序〉。從〈爐香讚〉起,講經堂內眾人隨著經文唱誦、跪拜,禮敬諸佛。一片祥和的念佛聲縈繞堂內,道氣充盈;誠如德勷師父在拜經前叮嚀眾人虔誠禮讚諸佛。「大家要觀想兩千多年前,佛陀講《法華經》時,我們隨著上人在法華會上,同時觀想諸佛菩薩跟我們在一起……」

德勷師父亦叮囑眾人要一心恭敬,當唱誦到「一心頂禮」時,雙手合掌,雜念歸一心,全部繁雜事務都放下,以一顆很清淨,很寧靜的心來進行禮拜。「當我們長跪時,無論是發願、懺悔或回向,要感恩我們的父母、家人成就我們做慈濟。同時,觀想現世父母、累世父母,甚至冤親債主、法界眾生,一一化解惡緣結善緣。」

眾志工以虔誠心禮拜,冀望上達諸佛菩薩聽,祈願天下無災無難。隨眾拜經後,葉峻琿分享:「拜經讓心沉澱,在繁忙生活中讓自己沉浸在一段清靜時刻。」

曾經跟隨著慈青營隊回到臺灣花蓮靜思精舍尋根,被莊嚴且道氣十足的氛圍震撼。葉峻琿聽從德勷師父的叮囑,在拜經時觀想諸佛菩薩來到法華會上。因此,他誠心懺悔,回向給冤親債主。他期許自己能把禮拜《法華經序》這種莊嚴、攝心的儀式分享,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後,親身感受拜經時的體會、收穫與法喜。

◎承擔責任 知福惜福

「大家早!大家歡喜嗎?」劉濟雨一上臺就以可愛的廣東口音問候大家,引起現場一陣爆笑。他表示,踏入靜思堂有一種「家有喜事」的感覺,感受到大家的歡喜心。

他以主題「要成長就要承擔」,分享學佛的目標在過程,而「頓悟」即是找回清淨本性。他譬喻,在雞群裡長大的老鷹,會因為生長環境而以為自己是小雞,但潛能一旦被激發,就能展翅高飛。人亦如斯,時日讓人長大成熟,但心地風光隨著環境改變,而失去了本能,亦忘記了清淨本性。

他提醒:「大家都有清淨本性,切莫被世俗或大環境所限制。」並勉勵大家來慈濟不僅要培養能力,更要用心增長智慧;時時充實、提升自己,以妙法對治煩惱。

劉濟雨指出,清淨和喜悅是相輔相成;待人處事得歡喜,是因為自己心地清淨。他期許人人常保歡喜心,「即便含著眼淚,也要帶著微笑」。會笑的人,就會看到希望,命運不會太差;反之,命運差的人,根本無法笑出來。他期許大家把法運用在生活中,珍惜因緣,勤耕福田。

在感恩堂的另一堂課,劉濟雨談「福到用時方恨少」。他以過往自身經歷分享三十幾年的慈濟路。回首往事,驚覺自己安然度過兩次商業危機,關鍵在於一念間。

「1996年,商業夥伴邀我投資紅磚生意。上人告誡:『製作紅磚破壞山林,造惡因。』於是我決定撤資,結果隔年發生亞洲經濟風暴,我才不至跟大家說『謝謝收看』。」

某年,工廠訂單過多,無法如期交貨,劉濟雨感到身心煎熬如處地獄。「我跟菩薩發願,若順利出貨,將利潤捐給慈濟。很不可思議,顧客居然同意延期交貨。」他勸勉大家要相信,發利益眾生的願,自然會有貴人相助。

近期臺灣發生強震,他提醒大家要在無常來臨前做好準備。「這輩子扮演好命的角色,是過去生寫下好劇本;現在寫的劇本,將成為來生的角色。自耕福田,自得福緣,不要福到用時方恨少!」

劉濟雨幽默風趣的分享,讓學員留下深刻印象。

在商場打拼多年的李珉賦直言:「我在接觸客戶時就會開始計算,要用最短的時間賺取最大的利益。聽劉濟雨分享,提醒我要『誠正信實』,因為人一旦起貪念,會忘記誠信。」

劉濟雨生活經驗中的實際案例,讓李珉賦產生共鳴。當年劉濟雨聽取證嚴上人教誨,撤資紅磚生意,此舉令李民賦深思;在商業活動中,往往為了名利而忽略他人或對大地的損害,「身在商界,總以盈利為主;我往後要考量對後世所造成的影響,究竟是蠅頭小利重要?還是保護環境重要?」

臺灣頻頻發生強震,印證人生無常,生命稍縱即逝。「我們都知道行善行孝不能等,偏偏在現實生活中,總會找些理由和藉口拖延付出。」李珉賦開始自我盤點並決定抓緊時間:「我要跟時間賽跑,把握所剩無幾的光陰。」他堅定的語氣,沒有計算盈利,一念心想做好事,累積福德。

◎師父慈示 破疑解惑

如何守護好一念心?回答志工提問時,德勷師父慈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我們此生有幸皆得,應好好把握,聽上人的話修習。而德淵師父則勉勵大家,聽得懂上人的言語,要時時多聞法。

兩位師父以溫馨座談方式,為大家破疑解惑。其中,有人提問:「做慈濟,可否只選自己喜歡做的事?」

德勷師父深覺可惜,因為進來慈濟,卻沒有機會成長;猶如深入寶山,空手而歸。若當初上人只做喜歡的事,就沒有今日的慈濟。

對於最近臺灣發生地震,其他國家亦有天災人禍,整個大環境不調和,該如何把心安住?德勷師父勸勉:「四大不調,就要淨化人心;把心調好,影響自己,進而影響家庭和社會。

至於做錯應該道歉,但需要很大的勇氣,該如何突破自己?德淵師父解說放下身段不容易,但好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師父舉自己為例:「以往行進間不小心與人碰撞,我第一個念頭是『你沒長眼睛嗎?』但修行過程中,逐漸學習自我反省,主動道歉。如今,道歉認錯成為自然的反應。」

德勷師父補充,「我」很大,就會過不去。在慈濟要有兩「下」子,即是「放下」和「把握當下」。對的事、該做的事,就去做;把握當下,學習增長智慧。

◎慈濟十戒 靈方妙藥

另一邊廂,德格師父于280講堂宣講「慈濟十戒」。「戒非常重要,是佛教的命脈,學佛的根基,更是保護修行人的盔甲。」慈濟人「堅守十戒,力行十善」,是身、口、意的護身符,能止惡、行善,自利利他。

德格師父總結「慈濟十戒」是上人給弟子淨化身心靈的靈方妙藥,期許弟子們生生世世遵守。師父亦提醒:「上人最擔心的是弟子慧命沒有成長。」他鼓勵薰法香,唯有法才能對治煩惱,而付出則能法喜充滿。

在感恩堂,德泰師父分享「靜思家風之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首次蒞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德泰師父見感恩堂上三尊佛像和精舍大殿內供奉的一樣,心中浮現早期上人在大殿講經說法的情景。

回首當年,話慈濟的點滴。上人在接觸佛教後,察覺臺灣社會對佛教和出家人存著誤解,因此期望有朝一日出家後能自力「耕」生,維持精舍眾僧生活且不接受供養;堅守本分,真正為佛教付出。

早期的精舍生活非常困苦,為了建立自力「耕」生、秉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之家風,精舍師父們從什麼都不會,嘗試農耕和學習二十一項手工品與代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的成立,做手工品和日存五毛錢,以小錢行大善的「竹筒歲月」,至今已流傳全球;是慈濟人落實和力行的精神理念,亦是世代相承的靜思家風。

◎師徒之間 把握分秒

林靜憪分享,跟在上人身邊四十多年,最重要是學習「分秒不空過」以及「勤於發掘問題,用心在當下」,並時刻發揮智慧,善用每一顆細胞。

當年,上人請身為會計師的林靜憪,協助處理基金會帳目,希望能詳實記錄每位善心人士每一年、甚至是一輩子的捐款。受到上人的身教感化,林靜憪自願從每週一天付出到如今,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奉獻給慈濟。

林靜憪陳述慈濟蓋醫院的艱辛歷程,常常帶著希望出門,懷著失望而歸。在她萬念俱灰,尋思了結生命以終結煩惱的剎那,一念「不行,明天報章會登出來,你置上人於何地啊?」讓她打消輕生念頭,堅持面對。

走過慈濟草創期的篳路藍縷,上人堅定落實愛的醫療,用最大的包容心照顧大家。林靜憪期許學員們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藉事練心,從學習到覺悟;更要心手相連,生生世世同行慈濟菩薩道。

來自萬撓的林友珍,非常感恩與開心參與大精進課程。

身為家庭主婦,在照顧三名孩子的過程,令她容易陷入擔心與急躁不安的情緒。林靜憪加入慈濟的因緣,以及上人當初蓋醫院時所經歷的艱辛,令林友珍由衷感佩;相較之下,自己所面對的困難,確實微不足道。

林友珍表示瞭解道理,她會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同時吸取成長過程中的養分,讓自己不只做一名稱職的媽媽,也可以做個善良的人。她說:「我會從付出中學習打開心扉,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多參與和投入行善活動幫助更多的人;我要發揮生命的良能,以鐫刻亮麗的人生。」

今日課程所領悟,林友珍要學習林靜憪分秒不空過,端正且快樂地過好每一天;時刻把握每分、每秒,踏實地過日子。

大精進日猶如一場法會,眾人吸收法髓,之後走入人群,發揮良能行善助人。會後,志工們揮動手中竹筒,隨著「愛心車隊」,誓願要把愛心傳送到各社區每一間商店,冀望「愛心商店」如蓮花般朵朵盛開,讓社區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愛。愛的能量愈盛,淨化人心、社會祥和方指日可待。

圖左 :德勷師父(右)及德淵師父(左)以溫馨座談方式,為大家破疑解惑。[攝影者:李偉建]
圖右 :課程結束後,志工手中拎著竹筒,井然有序出發,誓願要把愛心傳送到各社區每一間商店。[攝影者:陳德銘]

圖左 :林友珍對林靜憪加入慈濟的因緣,以及上人當初蓋醫院時所經歷的艱辛,深感敬佩。她決心打開心扉,投入行善,幫助更多的人。[攝影者:陳世權]
圖右 :李珉賦體悟人生無常,生命稍縱即逝;他自我盤點後,並決定抓緊時間做好事。[攝影者:陳世權]

圖左 :慈濟雪隆分會特邀臺灣花蓮靜思精舍四位師父,親自帶領眾志工禮拜〈法華經序〉,一片祥和的念佛聲縈繞堂內,道氣充盈。[攝影者:李偉建]
圖右 :葉峻琿期許能把禮拜〈法華經序〉這種莊嚴、攝心的儀式分享,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後親身感受拜經時的體會、收穫與法喜。[攝影者:李偉建]

圖左 :劉濟雨指出清淨和喜悅是相輔相成,「即便含著眼淚,也要帶著微笑」,他期許人人常保歡喜心。[攝影者:陳世權]
圖右 :林靜憪期許學員們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藉事練心,從學習到覺悟;更要心手相連,生生世世同行慈濟菩薩道。[攝影者:李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