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人文室主任謝麗華 談「軟十力」

人文室主任謝麗華 談「軟十力」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巴生靜思書軒邀請了慈濟技術學院人文室主任謝麗華以「廣結善緣軟十力」為主題,舉辦心靈講座。謝麗華以深入淺出,幽默且生動的分享,配合引人深思的影片,讓近六十 名出席的會眾有所領悟。

畢業於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教育與行政領導系博士,目前任職於臺灣慈濟技術學院人文室主任的謝麗華,因公務從臺灣回到馬來西亞,趁此良機,巴生靜思書軒於2012年3月 23日,邀請謝麗華主講一場心靈講座,分享「軟十力」的觀念。藉此勉勵與會者在面對人生挫折或障礙時,能夠發揮潛在的「十力」 去完成每一件事。

謝麗華於講座會中所提及的軟「十力」可分為:安靜的能力、人際能力、處理問題、情緒能力、專注力、觀察力、欣賞力、聯想力、善解包容及執行力。

◎來自「心海」的聲音

在「安靜的能力」裡,謝麗華先是播放了一首輕音樂,接著她問在場的會眾聽到「什麼」?會眾都回答說是動聽的音樂。謝麗華解釋說,只有在安靜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聽到自己「心 裡的聲音」。這當中,每一個人都會有一種要求被肯定的聲音,而當我們的聲音得到肯定時,我們就會無所求地去付出。

此外,謝麗華也和會眾一起探討何以我們要用善的念頭去解決一切的問題。只要心裡持有善念,凡事都往美善的結果去想,我們才不會把事情複雜化。一個人擁有的多,煩惱也會跟著 越多。世間有很多東西我們不需要真正「擁有」,能夠享用那就很好了!

在播放一張蝴蝶圖片的同時,謝麗華即興唱起了〈年輕人的心聲〉這首歌:「就像蝴蝶必定經過蛹的掙扎,才會有對翅膀堅實如畫,我們也像蝴蝶一樣,在校園慢慢充實又長大……」

在場的會眾也跟著一起合唱,謝麗華笑著說:「原來我們都是同一個年代的人。」幽默的表達方式,除了拉近彼此心的距離,現場的氛圍更因此變得融洽。

美麗的蝴蝶需要經過蛹的掙扎才能成長,人也是一樣,困境和挫敗都是必經之路,只有經歷了,人才會成長,思想才會成熟。

謝麗華分享到有一次她問上人:「當使命與倫理衝突時,該怎麼辦?」上人回答:「多結善緣啦!」謝麗華接著問會眾:「如果你與老闆的想法不一致時,你會怎麼辦?」

「我會跟老闆好好溝通,如果再不行,我會選擇離開……」在場的會眾如是回答。

陳彥志則以自己的工作與人際關系的經驗分享說,剛開始工作時,他都很自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沒有妥協的餘地;這導致他與老闆以及同事間常有衝突的狀況出現。但是經過生活 不斷的磨練,已經慢慢學會縮小自己,人也開始變得柔軟多了。

謝麗華分析:「強──很容易被折斷。只有我們學習柔軟,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不致於受傷害。除此,讓他人的想法有『出路』,這就是慈悲!」

◎「感恩」遇上的考驗

謝麗華也於講座會上播放了〈中國達人秀〉的影片,讓會眾觀看二十三歲無臂青年劉偉如何以腳代手來彈奏鋼琴。

當評審問他為什麼這麼辛苦,要練習用雙腳來彈奏鋼琴?劉偉堅定的說:「我想做的事情就要做下去。」當評審再次問他是以何種心態熬過沒有手臂的日子?他回答:「在我人生的道 路中,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尋死,二是繼續精彩的活下去。」

謝麗華說她很喜歡這個短片,每一次都會讓她感動:「當我們對生活還有抱怨時,看看劉偉,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感恩上天對我們的厚待呢?」謝麗華即席送給會眾九個字:「面對它、 處理它、放下它」,來勉勵會眾以感恩的心態來處理問題。

「軟十力」當中的「善解包容」一環,謝麗華則提到很多父母都會覺得現在的孩子很頑劣、很難管教。她舉例〈獅子的感恩擁抱〉影片,一只獅子隔著圍欄,深情款款地和一位婦女擁 抱,大家都直呼不可思議。其實影片中的那位婦女,是獅子的恩人。因為獅子受了傷,她就負責照顧這一頭獅子直到獅子恢復健康。

謝麗華說:「當獅子都可以擁抱的時候,有什麼理由我們的孩子不能夠擁抱呢?」重點在於陪伴過程中的善解和包容的付出。

另一則影片〈海風當禮物〉,是一個小男孩把「海風」裝進瓶子裡,送給爺爺當生日禮物;當他幫爺爺打開瓶蓋時,「海風」的威力搞砸了當時的歡愉,嚇壞了小男孩。媽媽看到這一 幕也楞在一旁。不一會,媽媽開始笑了,爺爺笑了,跟著全家人都笑了,小男孩也笑了!

謝麗華笑著說:「如果換成是自家發生這種事情,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先教訓自己的孩子。」 謝麗華繼續說:「其實這一個影片帶出的意思,是要我們時時體會他人背後的『善 意』!」我們不能先自我認定孩子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應該學會理解他人行動背後的真正意義。

育有三個孩子的王秀鳳,是一名中學老師。她從這場座談會裡學到做人不要太執著,要學會包容,學習以柔軟來應對事情。謝麗華的分享,除了讓她找到如何以「軟十力」來自我提 升,在教學應用上,對學生也有所幫助。

楊順發是先天腦性麻痹患者(Cerebal Palsy),所以不良於行,他一直都在自卑中長大,還不幸患上抑鬱症。不過最後他還是選擇走出來。在機緣下認識了慈濟,因為 慈濟,他的人生道路上才會走得更加堅定。

他現在很感恩這雙不良於行的腿,當他積極地參與慈濟各種活動時,可以告訴很多人,像他這樣行動不是很方便的人都可以行善,可以去幫助別人,其他身體健全的人應該可以做得比 他更好。

他說:「在這場座談會,我認同謝麗華所說的,我們不需要擁有很多,當我們需要時,我們還是有機會享有的。」他還笑說,雖然自己沒有車子,但是當他需要去外出時,他都可以享 有親友或志工的車子載送。他認為凡事都要感恩,感恩自己已經擁有的,不要去埋怨自己沒有的。

這個座談會裡,還有讓他覺得最受用的一句話是:「多與人廣結善緣!」

圖左 : 將近六十名會眾出席聆聽謝麗華博士以「廣結善緣軟十力」的講座會。[攝影者:林祥傑]
圖右 : 謝麗華以深入淺出,幽默且生動的分享,配合引人深思的影片,讓出席的會眾都有所領悟。[攝影者:林祥傑]
圖 : 會眾專注聆聽謝麗華博士精彩的分享,時不時也做筆記以備日後在生活上可以運用。[攝影者:林祥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