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心蓮朵朵開 祈願靜思堂早日啟用

心蓮朵朵開 祈願靜思堂早日啟用

E-mail 列印
為期盼靜思堂能早日落成,雪隆區志工誠意邀請有心人士捐一朵一千令吉的心蓮,成為8月31日僑民華小大愛園遊義賣會心蓮贊助人。有的雖然生活平淡克儉,卻無私奉獻自己有限 的積蓄;有餘裕者除了出錢,還出力不斷遊說身邊的人一起付出,愛的循環繼續發酵,串起了無數溫馨感人的故事篇章。

◎ 福利金圓一朵心蓮

燙衣、洗衣、打掃、買菜、煮飯,就是人稱「瑞姐」的宋伍女,身為家庭管家五十年來的工作寫照。數十年來所賺取的每一分每一毫都交給媽媽當家用,從來不敢亂花錢。如今生性樂 觀豁達的她,過著閒逸清淡的退休生活;每天就是看看報紙、打掃家裡,買菜煮飯,偶爾串串門子,日子不可謂不快活。

兩年前,瑞姐因緣巧合下接觸慈濟,開始了她的環保生涯,環保成了她每日的寄託,開啟了她晚年的新篇章。動作迅速、身段矯健、說話鏗鏘有力,笑聲滿場飛的瑞姐,一點也看不出 已經有七十五歲高齡。

每次外出,瑞姐都會隨手撿「黃金」(資源)回收,看在鄰里的眼裡,因為不了解而替瑞姐取了一個綽號--「垃圾婆」。雖然如此,卻絲毫不減她做環保的決心。

「剛踏入慈濟,正值吉隆坡靜思堂要動土時,當年也略盡棉薄之力,捐「一塊磚瓦」做善事。」瑞姐開朗地笑着回憶當年和靜思堂結下的緣分。兩年後的今天,瑞姐獲知2012年 8月31日為吉隆坡静思堂籌募建設基金舉行義賣會,腦海中再次浮現要捐助靜思堂的念頭。當她把此念頭和志工莫澤文分享,澤文很讚歎卻擔心:「瑞姐,你有這樣的想法很好啊, 可是你的生活會否有問題,你回家想清楚後才決定,不要急於一時的衝動。」

瑞姐自從退休後,已沒有任何收入,靠的是自己多年工作的積蓄。由於孑然一身,積蓄也不多,多年前瑞姐成功申請到老人福利金,每個月靠區區的三百令吉清儉度日。

「早期師兄姊們要大老遠到馬六甲靜思堂上課或活動,多麼地不方便啊!想到靜思堂能在甲洞矗立是多麼好的福報……」瑞姐心中的單純想法堅定了自己要圓一朵心蓮的夢想,讓慈濟 人的「家」能早日落成,不再像是缺了「根」的孩子般。

一千零吉一朵心蓮,等於瑞姐領取三個月半的老人福利金。已經簡單過活的她卻不以此為絆腳石。「生活上只要再克儉一點,很快地一個月一個月就過了,重要的是看到這個家能帶來 社會的一股清流,淨化人心。」瑞姐表示。

◎ 拋磚引玉激勵愛心

出生於戰亂的年代,父兄早逝,遺留媽媽、弟弟和瑞姐三人。只靠媽媽一雙手辛勤地工作,一點一滴地辛苦拉拔孩子們長大。瑞姐十二歲時,不忍媽媽這般辛勞,毅然到有錢人家幫傭 賺錢幫補家計,一做就是五十年。而自小生長的環境不允許瑞姐對物質有過多的要求,節儉多年的她從來都沒有揮霍的習慣,退休的日子能平安度日,即是她最大的願望。

一杯咖啡或美祿,幾片麵包或餅乾就是瑞姐每日的早餐。由於外面販賣的食物多半添加了許多調味料或味精,因此瑞姐都是自己下廚料理每一餐。大部分時候都是煮一餐,當兩餐吃。 偶爾吃不完的,瑞姐還將剩飯剩菜收進冰箱,第二天弄熱再吃,絲毫不浪費。簡單、克儉的生活,是她從小養成的習慣。

「留下再多的錢也沒有用,將來離開人世反正也帶不走,不如將之用在有用之處。」一朵心蓮的捐獻,即是她心中認為用在有用、有意義的地方。

一個需要靠福利金過活的人,尚且願意憑一己之力護持一朵心蓮;這一份心意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帶動了更多人一起加入此善舉。社區的心蓮也因此朵朵綻開,造就更美麗的慈濟世 界。

本來一開始就想捐心蓮的黃美瓊,後來因為某些事故而打退堂鼓,改以購買義賣會的固本(園遊券)來護持靜思堂。可是在聽到瑞姐的故事後,美瓊改變了想法。「瑞姐都能捐心蓮, 為什麼我不能呢?」美瓊決定以兒子的名義捐心蓮,即使在接下來的日子需要節約用度,她甘之如飴。

攝影志工劉美賢原本想購買價格不菲的相機鏡頭,因此她從來沒想過要捐心蓮。一次,她不小心摔壞了相機鏡頭,拿到相機店去維修,恰巧維修費約馬幣一千令吉,志工們遊說她應該 把一千令吉拿來捐心蓮。聽了瑞姐的故事,加上摔壞鏡頭的因緣,美賢決定捐一朵心蓮。

瑞姐的這一善舉,印證了靜思語: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

◎ 心蓮綻放一○五朵

2012年4月陪伴實業組志工到台灣,慈濟志工王建德被委為隊輔。第一次感覺責任在身,笑說加了「慈濟油」的建德,不但讓他的心靈充電,也加深了自己的慈濟精神理念。而且 自靜思堂動土以來,王建德加入靜思堂募款小組,常常關心靜思堂建設的進展,並搭建了一所食堂在靜思堂工地的前面,與慈濟的緣繫得更緊了。

不曾向人開口勸募的建德,把所有可網羅的名單整理好,逐一地以電話邀約,努力地向身邊的商業夥伴及親朋好友們勸募。

「我曾經如此對我的一位朋友說,我這一生沒有要求過你捐錢,這一次希望你捐一千令吉來護持靜思堂做善事,應該沒問題吧。」由於朋友對慈濟了解尚淺,建德因此碰了不少釘子及 考驗。「有些朋友口頭上答應要捐,不過一餐飯局後就沒有下文了。」不善於向朋友勸募的建德不無感慨。

回憶起2006年第一次參與實業組到台灣參訪,建德當時在太太蘇淑儀的遊說下,把位於吉隆坡增江北區太太娘家後面的空地捐出作環保站,以圓滿太太慈悲喜捨的心願。只是當時 的建德還是一個門外漢:「雖然捐建了環保站,我只是看看卻沒有實際行動。」

然而幾年下來,看著志工無所求的默默付出,讓建德非常感動。於是在2011年再把環保站對面的空地買下捐給慈濟,成為目前增江北區的惜福屋,並成功把年逾八十歲的舊地主帶 動成為環保志工。

王建德深刻體會要募人心不容易,特別是要募捐榮董,更是難上難。每次和友人會面,建德手裡總不忘拿著靜思堂手冊,一見面便向他們介紹慈濟。介紹完畢後,建德不斷遊說友人, 甚至親自帶他們來到甲洞參觀正在如火如荼興建的靜思堂。

雛形的靜思堂尚未成形,卻已微露莊嚴的形象,建德的朋友們都被這座巍峨壯觀、由人字簷所組成的藝術殿堂所震懾。「即使募不到榮董,大多數的親朋好友都願意捐錢成為義賣大會 贊助人。」 看著漸漸增多的心蓮數量,建德倍感欣慰。

不僅如此,建德也不斷地影響公司職員。他開完笑地對員工說:「既然職員的老闆(王建德自稱)都捐心蓮了,職員哪能不護持?」就這樣,公司職員、親朋好友以及商界朋友的響應 下,短短兩個多月內獲得令人鼓舞的成績,募得了一百O五朵心蓮(相等於馬幣十八萬),讓他感到特別窩心。

「多做多得啦!」建德認為,做多就是福多。招募更多有心的善士,成就甲洞靜思堂的建設是他繼續要努力的方向。



圖左 : 王建德(灰衣)邀約捐心蓮的朋友一起來參與大會剪彩儀式,期許一朵接一朵的心蓮,化成靜思堂的一磚一瓦,成就了人間菩薩的道場。[攝影者:李國強]
圖右 : 雖然被鄰居稱為「垃圾婆」,卻不減宋伍女做環保的決心。環保日是她最忙碌,也是最快樂的一天。[攝影者:劉美賢]
圖 : 一趟台灣心靈之旅改變了王建德,開始參與靜思堂募款小組。更在義賣會時募得一O五朵心蓮。[攝影者:李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