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日本 第二梯見舞金發放圓滿 長情大愛聚能登

第二梯見舞金發放圓滿 長情大愛聚能登

E-mail 列印
慈濟基金會從6月7日展開第二梯的能登地震見舞金發放,至8日共計完成三場次,嘉惠四百四十六個家庭、一千零一十五人次。9日清晨,志工再度起個大早,從投宿的「春蘭之里」出發,早上的目的地是能登町町役所(能登 町役場,町類似臺灣的鎮,役所即鎮公所),中午過後則將移師能登町鵜川支點,做最後二場的發放。

◎復興再生 需要鄉親一起來

累積了兩天的發放經驗,志工已建立起絕佳默契,一抵達發放點,各組各自帶開,做行前叮嚀及準備工作。看到大家的合和互協,志工陳靜慧形容大家「分散時如千手齊動,合體時願如一尊尊人間觀音。」有幾位前二天領到見舞金的鄉親,依約來到能登町役場,做一日的快樂志工。

一進入能登町町役所,首先映入志工眼簾的,是由細木圍繞設計而成的橢圓形天花板與大廳。正中央吊掛著超大布條,書有特大的「復興再生」四字,是當地能登高中書道社所寫,要用強而有力的字體,感恩大家為能登加油。入口處四處,則有來自各地加油打氣與祝福語的小卡片、紙條和布條,寫有一句句祈願與祝福語。

能登町町役所貼有呼籲能登地區的受災民眾,為臺灣4月3日地震募款的訊息,告知將透過紅十字會,捐款給臺灣地震受災鄉親。日本與臺灣,彼此相隔二千多公里,語言也不相同,先後遭受地震帶來的災難,彼此之間惺惺相惜,用行動互助,令志工深受感動。

發放開始前,日本分會行政主任陳思道感受鄉親的心,因前二天的發放受到鼓舞,想到可以透過〈愛與關懷〉」的歌聲,來安定鄉親們的心。歌唱之後,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顧問謝景貴代表跟鄉親問好並介紹慈濟。

「對不起!我們來晚了,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臺灣的地震,我們來了表示我們的家也都安頓好了,大家不用擔心。相信大家都是有共同的地震,所以大家會很了解我們,我們也很了解大家的心情。」謝景貴告訴能登鄉親無須擔憂地震對臺灣的影響,接著說明慈濟的起源。

「慈濟基金會是在臺灣成立的基金會,創辦人是證嚴法師。法師一直教我們,雖然彼此不認識,但是我們要互相關懷。『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你們的苦,就好像我們的苦一樣。全世界有三十幾個國家的人,一塊錢一塊錢地匯聚愛心,今天我們要把愛心送給大家。」

謝景貴告訴能登鄉親,「今天的見舞金可能很有限,可能會用完,但是我們的情,會永遠在一起。我會回臺灣,可是情會留在這裡。我是外國人,我不認得大家,所以一定需要有大家來幫我們,不論多或少,需要大家的一分力量。請一起來做志工,一起來幫自己的鄉親。」唯有親幫親、鄰幫鄰的社區力量凝聚,團結起來,才能走得長長久久。

◎見舞金帶來力量 喜出望外

就在大家唱著〈愛與關懷〉」時,已領取見舞金的鄉親本谷志麻子女士在一旁偷偷擦著眼淚。「你們真的好溫柔也好溫柔,讓我忍不住掉下眼淚來。」她在與志工王譽蓁深談時,說出落淚的原因。志工也才知道她住在避難所,而且就在市公所旁的「能登町公民館」二樓。

她引領志工回到避難所,眼前所見令人不捨,睡覺的地方就只是用幾塊紙板圍起來,完全沒有隱私,而她一住就住了五個多月。志工問:「這樣的環境很容易心情不好,該怎麼辦?」她說:「那我就會走出來看看天空,透透氣呼吸一下。」幸好她朋友的房子即將修復,預計6月12日搬到朋友的家。她說:「謝謝你們的見舞金,我可以用來購買生活用品,更要謝謝你們,你們的到來,讓我好有力量。」

避難時前往金澤市,暌違能登町三個月上野實喜雄先生,因為要領見舞金,今天和太太首次搭乘巴士重回家園。他今年七十歲,地震發生前是魚貨商,據說春蘭之里民宿老闆多田喜一郎是他的常客。

他回想地震當時,兩次強烈搖晃後,隨即聽到町役所廣播海嘯即將來襲,請居民快點逃命。然而劇烈搖晃使得房屋變形傾斜,門完全打不開。瘦弱的上野太太不知哪來的力氣,竟然徒手打破強化玻璃窗,兩人才得以順利逃出。奔逃不久,才發現兩人皆光著腳丫子,他們只好徒步到就近認識的寺廟裡,借了兩雙鞋,逃到高處避難。

因為日本的房東大都不太願意將房子租給老年人,目前他們在金澤的住所,是以四十四歲的兒子名義租借的。失業中的上野先生要用領到的見舞金購買家電用品,「真的非常慈濟的大愛精神,感謝志工遠道前來,不僅發放見舞金,還奉上熱茶、糕點及平安吊飾,萬萬沒想到能獲得這麼多。」說著說著,上野太太不禁哽咽起來。

◎臺灣有難 還來援助

「你們臺灣不是也大地震了嗎?還來發這麼多錢給我們!」七十七歲的富田富士子女士講到「地震」兩個字,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在很多人面前落淚,真的很不好意思。」她是在領完見舞金,志工呂瑩瑩招呼她:「排隊等了這麼久,請先坐下喝杯茶,先休息一下」時,忍不住情緒波動起來。

她告訴志工,一早來到能登町公所門口,看到有一輛大巴士,「我就知道,一定來了很多臺灣人,帶來希望。」真是有緣,因富士子女士此生唯一的海外旅行,是很久以前跟先生一起到臺灣,「你們對領完見舞金的鄉親,一對一的陪伴、膚慰,令我非常感動!臺灣人真的好溫柔。」

和志工們一見如故的她,很想多逗留一下,聊聊心事,不過如今她和九十七歲的婆婆仍住在三層樓傾斜的危樓,她放心不下,不得不先行離開。

堂端道子女士的住家半壞,她的獨生女嫁到金澤,她一個人在老家。以前房子如果有產生破裂、損毁,女婿會來幫忙修繕。對於能夠領到用來幫忙重建的現金,她說自己很驚喜,因為在日本不會這樣發放,「你們真的對我們很溫馨,很感動!」緊抱著志工的她,很想把心中的感恩傳給所有來幫助他們的慈濟人。

◎敬山畏海 尊重自然

由於鄉親大都提早到達發放會場,為了不讓下午場領見舞金的鄉親久候,簡單快速解決中餐後,志工趕赴鵜川支點。從巴士下車後,志工列隊經過一幢幢倒塌的房屋,時光彷彿靜止在1月1日地震後,仍是百廢待舉的狀態。往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風景,不知何日才能重現!

志工也發現,這是一個鄰近海邊的小聚落,從小學、保育所到公民館,完全貼緊著海邊,陳靜慧有感而發:「這是一個完全需要依山靠海,更要學習敬山畏海的小村落。」進入公民館,館內的社區地圖上,貼著土石流山崩、山坡滑落等災害的避難告示,提醒準備用品和對應注意事項等。

事先規劃得當,鄉親有秩序地入場,審核資本資料、確認家戶人、數出示證明文件(確認罹災證明書)和填寫申報資料後,很快就能到財務組領取見舞金。

志工貼心相待,奉茶點和結緣品,傾聽鄉親逃難這段時間的心情點滴,用溫言暖語寬慰他們。「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臺、日再次因大地震繫緣,第二梯發放圓滿,未完待續的第三梯很快就會登場,能登鄉親六月底見!

圖左 :「你們真的對我們很溫馨,很感動!」堂端道子女士緊抱著志工,很想把心中的感恩傳給所有來幫助他們的慈濟人。[攝影者:吳惠珍]
圖右 :9日清晨,第一場發放地點在能登町町役所(能登町役場,町類似臺灣的鎮,役所即鎮公所),累積了兩天的發放經驗,志工已建立起絕佳默契。[攝影者:陳靜慧]

圖左 :能登町町役所貼有呼籲能登地區的受災民眾,為臺灣4月3日地震募款的訊息,告知將透過紅十字會,捐款給臺灣地震受災鄉親。[攝影者:王孟專]
圖右 :多位前二天領到舞金的鄉親,依約來到能登町役場,做一日的快樂志工,由穿上灰衣白褲的南里美女士(左二)為他們說明流程及注意事項。[攝影者:陳靜慧]

圖左 :志工事先規劃得當,鄉親有秩序地入場,審核資本資料、確認家戶人、數出示證明文件(確認罹災證明書)和填寫申報資料後,很快就能到財務組領取見舞金。[攝影者:王孟專]
圖右 :志工王譽蓁(灰衣)和吳惠珍(藍白)隨同本谷志麻子女士前去位於「能登町公民館」二樓的避難所,鄉親們睡覺的地方就只是用幾塊紙板圍起來,完全沒有隱私。[攝影者:楊景卉]

圖左 :鵜川支點周邊的聚落,時光彷彿靜止在1月1日地震後,仍是百廢待舉的狀態。[攝影者:陳靜慧]
圖右 :6月9日下午,志工趕赴鵜川支點,準備進行第二梯次、第五場次的發放。[攝影者:陳靜慧]
圖左 :6月9日下午,能登地震第二梯次見舞金發放圓滿,月底將會進行第三梯在中能登町和輪島市的發放。[攝影者:黃靜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