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日本 慈濟見舞金 帶給能登町鄉親面對未來的勇氣

慈濟見舞金 帶給能登町鄉親面對未來的勇氣

E-mail 列印
一場規模7.6的大地震瞬間降臨,讓日本石川縣北部能登半島的居民措手不及,有傷亡、有家庭破碎、房屋損害、也有夷為平地的,甚至無家可歸暫住避難所的災民,至今大有人在

慈濟基金會於2024年6月7日至9日 ,在「能登町」進行第二梯,三天五場的見舞金發放。今天(6/8)於早上「內浦總合支點」、下午在「小木支點」,分別進行第二及第三場發放,預計受惠八百五十多個家庭,這些家庭的住家,都是半壞以上,及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

◎以愛自己的長輩 敬愛受災鄉親

能登町老人化現象全町占了一半,加上少子化、人口外移,尤其地震後幾個月期間,居民遷出人數持續攀升。

6月8日一早,志工們從「春蘭之鄉」民宿,驅車前往能登町內浦總合支點,行程五十分鐘。發放時間準時於九點開始,鄉親得知臺灣慈濟將到能登町發放見舞金,提前來到現場。在關懷組志工引導到位置坐下,再奉上一杯暖暖的靜思烏龍茶,讓每一位來到現場的老人家,都能感受慈濟人滿滿的愛與溫情。

奉茶時,志工雙膝跪地,如同自家長輩般尊敬以對,並傾聽老人家訴說災後的點點滴滴及傷痛的心情。如此互動,不只舒緩老人家的情緒,瞬間臉上也露出笑容,溫暖了無助與無奈的心。

◎兩塊錢日幣 小錢匯集大力量助人

房子倒塌受損的辻周三阿嬤,一頭短髮的阿嬤,每天運動打太極,搭上黑白花樣的上衣,顯得非常年輕,看不出已經是八十三歲的老人家。阿嬤對志工笑說:「自己有七個姊妹,漂亮的都嫁出去了,留下我住在家裡。」

阿嬤說,與入贅的先生結婚後,育有五個子女,他們各自有家庭住在外地。地震後的危房,是爺爺時代建蓋,已經一百五十年的舊房子,這一次地震沒能再住了。好在二十幾年前增建前院,雖然空間不大,地震又有輕微損壞,好在還能居住。

慈濟志工紀雅瑩、陳植英關心問阿嬤:「舊家不能再住,有沒有申請拆除?」

「有,但是路面狹窄,機械車進不來,必須等隔壁鄰居的拆完,才能拆我們的。」

從阿嬤家放眼望出,能登町地形特別,丘陵地居多,在平地蓋房子像是聚落,種稻也是梯田,不如平原方便很多。

阿嬤家距離「內浦總合支點」走路只要七分鐘,志工紀雅瑩、陳植英懇切地向阿嬤表示到家裡拜訪,同時將志工送給她的竹筒帶回,當作送給孫子們積福的禮物。

進入阿嬤家門,小小的佛堂是她每天做早晚課的地方,老人家隨之引領紀雅瑩、陳植英到佛堂前禮佛問訊。阿嬤還分享已經幾百年歷史的能登傳統祭典,每年舉辦慶典活動,人潮很多,神像模型坐在轎子上(扛轎,類似臺灣的媽祖遊行),場面莊嚴殊勝。

聽取紀雅瑩、陳植英解說,「慈濟起源於竹筒歲月,從五毛錢起家,就是日幣兩塊錢,用這樣的方式點滴募愛,募集了見舞金,才能在今天幫助災民。」了解上人創立慈濟的篳路藍縷,阿嬤非常感動,便拿起擺放家中的神像模型,托紀雅瑩帶回臺灣送給上人。

「用兩塊錢日幣匯集,就可以有這些見舞金,少少的人做這麼多事情。」阿嬤感到很不可思議,小力量即能大作為,期望有機會能與家人到臺灣拜見上人,表示對上人感恩與感謝。

◎接收幫助 留下電話期待再相見

領完見舞金的井高美津子阿嬤,當志工請她至休息區休息時,並奉上一杯熱熱的靜思茶。七十五歲的阿嬤,瞬間哽咽地流下眼淚,似乎感受到愛的溫暖。

志工張秀美見狀,馬上向前遞上紙巾、撫慰,輕拍著阿嬤的肩膀,讓她舒緩情緒,不一會兒阿嬤破涕為笑,還頻頻道感恩。

阿嬤跟兩個兒子住在一起,地震讓他們的房子受到半損,母子仍住在半壞的房子。這幾天發現屋裡有蝙蝠進來棲息,阿嬤嚇壞了,很希望已申請的組合屋,儘快有消息。

阿嬤提到,大兒子在林業相關公司工作,小兒子從事農業種稻米。說起兒子種的稻米很好吃,阿嬤一下子增加很多笑容,張秀美隨後問道:「收到見舞金的心情?」

「哇!嚇一跳,怎麼可能還能拿到這筆見舞金?」美津子阿嬤感覺很不可思議,不只一次地道感恩,還要用這筆錢買日常用品,搬入組合屋用。看到志工臉上的笑容親切,「能從這麼友善的人這裡拿到見舞金,是非常開心的事。」

張秀美拿出簡介與竹筒,跟阿嬤分享慈濟志業……阿嬤表示願意響應,並接過竹筒,帶著慈濟人的祝福歡喜回家。不久將入住進組合屋,半壞的房子也會被拆除,於是阿嬤留下連絡電話,與張秀美相約,下一次茶會相見。

◎見舞金沒能重建新家 卻可安撫人心

目前仍住在「比那集會所」七十六歲的山崎先生一個人獨居,住在靠海邊村落的大房子,地震來時家裡的樓梯、天花板全掉了;之後海嘯將家裡的倉庫、車子毀掉,目前還在等待公費解體。

山崎先生開車載志工余瓊珠及中村省吾,從見舞金發放處,沿著山路小道大約十分鐘到他受損的住家,靠海邊的小村落支那。山崎先生說,6月17日將搬進組合屋,喜歡住海邊的他提言,「這裡風景好,住得又舒服,但是重建大約需要一千五百萬日圓(約合新臺幣三百一十萬元)。」沒什麼積蓄的山崎先生,擔憂兩年後退出組合屋該怎麼辦?

慈濟的見舞金,雖無法幫助山崎先生重建新家,至少在他親戚往生,可以用來包奠儀金,其餘留著過生活。山崎先生說,見舞金如同及時雨,讓他寬心很多。

家住能登町布浦的海老名夫妻,因遭受7.6級大地震及海嘯的雙重襲擊。家裡的佛壇、櫥櫃、物品無不倒落,牆壁龜裂,外牆可見海水淹過的痕跡。

海老名先生,拿出家中受創的紀錄照片,與志工邊回憶邊敘說著當時地震的景象。原本心臟就不好的太太,地震後心情低落,幾乎長達一個月無法食欲,讓疼愛妻子的海老名心疼不已。

災後重整,海老名先生子孫全家總動員下,連居住外縣市的兒女也返鄉清理、從事木工匠的鄰居也過來幫忙,整整花了一星期,共清出約五十臺貨車的量,才得以恢復生活。

海老名與太太,聽聞志工介紹慈濟五毛錢「竹筒歲月」的故事,以及慈濟基金會的活動後,夫妻兩人各自投錢幣響應,希望也能幫助其他人。

◎忙完早上行程 緊接下午發放點

一天的行程忙碌又緊湊,忙完早上的見舞金發放,志工們繼續驅車十四分鐘前往下午「小木支所」發放。

小木支所發放場地雖然狹小,但志工們集思廣益,克服萬難,讓災民領取到見舞金之後,仍能坐下來享用來自臺灣的靜思熱茶與鳳梨酥。

來領取見舞金的災民,大都住在同一區域的臨時住宅,彼此皆熟悉相識,宛如開同樂會般,席間偶見感傷落淚,偶聞愉悅笑聲,互相安慰打氣,也一同聽聞志工講述慈濟創立的故事,每位災民,誠心感謝慈濟人的善舉與關愛。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句話套在七十五歲平地雪子阿嬤的身上不為過。雪子阿嬤的先生往生後,一個人住在白丸社區,家裡不只遭受地震與海嘯侵襲,還發生火災燒毁遺盡。火災當天刮著強風、助長了無情火,燒毁鄰居五六家房子。

志工拿著相片,請阿嬤指出她的家,「就是這裡、這個是我們家的倉庫。」阿嬤用手指著相片,唏噓地訴說:「倉庫前面有長屋,這裡的全部就這樣被燒光了,起火點從右邊車子的那一家開始,加上風勢助力,一下子從右至左蔓延開來,一發不可收拾。」

雪子阿嬤6月2日搬入白丸組合屋, 6月3日又來了5.9的餘震,嚇壞了阿嬤。能拿到慈濟見舞金,阿嬤開心直道感恩,最後抽了一張靜思語,上面寫著「吃苦了苦,苦盡甘來」。阿嬤驚呼:「天啊!好準喔!準到起雞皮疙瘩,道中了我的處境。靜思語給我的啟示,我一定記住,我一定會努力的活下去。」看著阿嬤的背影、志工們讚歎,這把年紀了,碰上人生難題,還能如此樂觀面對,值得學習。

◎家沒了 遠方的愛補進來

居住白丸社區的,還有六十六歲的砂山由美子。提起地震當時,她嫁到金澤的女兒給她電話:「將會有大海嘯,趕快逃……」住家前門已經被地震搖晃倒了,隨後從後門出去找到婆婆,婆媳兩人才開車逃難至社區中的最高處,保住了生命。

「地震來,只拿了手機,什麼也沒拿!」砂山由美子憶起,當時白丸街道殘破不堪,道路中斷,第一時間沒能回家看看,後來鄰居告訴她:「妳家全部被沖走了!」回家一看,「一生的辛苦,已化為烏有,只留下空地。」沒能再形容的心情,讓砂山由美子非常的無助。

在避難所住了二星期,收到政府幫助,到金澤民宿住了三個月,三月底幸運住進第一梯次的組合屋,砂山由美子說,「好在有佛珠保佑,才可以順利逃過此劫。」學佛的砂山由美子,感恩慈濟的見舞金,此後將勇敢面對未來的日子。

◎震災見苦知福 重新思考人生價值

投入一天的志工,吉田忍女士,圓緣中哽咽地分享:「我也是穴水町的災民,收到慈濟的見舞金,我是其中一人。大家對我們這麼親切,有機會一定要回饋;剛好朋友邀約,所以來了,做志工讓我的心情變得很平靜。今天來陪伴鄉親,算能幫一點忙,原本就很愛哭,受災以後更愛哭,這就是我。」

慈濟志工林坤賢言道,「人跟人之間的互動,那分的關懷,就是佛菩薩的表現。今天和上海志工卜偉貞師姊同組,她來自上海,我來自臺灣,現在兩岸很緊張,但在這裡我們一起位鄉親發放一起合和互協,覺得這是最可貴的。希望大家用今天這分心感動,以後彼此有更多的交流互動。

讓同行的志工廖松岳感同身受,「親自來到能登,跟看影片感覺完全不一樣,應該要從新思考,這一次來能登賑災行,很值得。」不只林坤賢、廖松岳重新思考,相信踏入能登町的每一位志工,都值得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價值。

圖左 :八十三歲的辻周三阿嬤(右一),聽完慈濟志工紀雅瑩(左一)解說慈濟五毛錢的竹筒歲月,老人家也願意響應。[攝影者:李月鳳]
圖右 :慈濟基金會第二梯次發放見舞金,仍在能登町內浦總合支點,6月8日第二天準時九點開始。[攝影者:王孟專]

圖左 :在關懷組志工引導到位置坐下,再奉上一杯暖暖的靜思烏龍茶,讓每一位來到現場的老人家,都能感受慈濟人滿滿的愛與溫情。[攝影者:王孟專]
圖右 :七十五歲的井高美津子阿嬤,領完見舞金,志工張秀美(右)再俸上一杯熱熱的靜思茶,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攝影者:吳惠珍]

圖左 :吉田忍女士(右)圓緣中哽咽地分享:「我也是穴水町的災民,收到慈濟的幫助,所以來回饋。」[攝影者:黃靜蘊]
圖右 :小木支所發放場地雖然狹小,但志工們集思廣益,克服萬難,讓災民領取到見舞金之後,仍能坐下來享用來自臺灣的靜思熱茶與鳳梨酥。[攝影者:小林由意]

圖左 :一天發放見舞金的行程畫下句點,相信踏入能登町的每一位志工,都值得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價值。[攝影者:楊景卉]
圖右 :七十五歲平地雪子阿嬤(右),在當地志工吉田忍女士(左)陪伴下,抽到「吃苦了苦,苦盡甘來」靜思語,她說:「準到,起雞皮疙瘩。」[攝影者:吳惠珍]
圖左 :七十六歲的山崎先生一個人獨居,向志工指著受損的住家,靠海邊的小村落支那,令人心酸。他說領到見舞金如同及時雨,寬心很多。[攝影者:陳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