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香港 藉小腳板體驗活動 學習減少碳足跡

藉小腳板體驗活動 學習減少碳足跡

E-mail 列印
疫情下的「日常」是些甚麼?網購、外賣……結果造成比以往更多的資源浪費與污染。親子成長班3月13日的課堂,藉時下流行的網購,帶出環保與大家息息相關,是不得不關心的事情。

這堂線上上課的主題為「環保減碳 」,應用的靜思語是「環保從心啟動,進而雙手推動、雙腳行動,形成愛的循環。」目標是讓學員從心啟動,明白實踐環保生活的意義,感受疼惜大地的迫切和重要。衣食住行中減少垃圾量,讓資源永續,守護地球;由自己做起,多想想哪些是真正需要,力行節能減碳行動。出席的學員十六人,家長十二人,來自十五個家庭。

◎愛地球 「疫」起從心啟動減碳

現今流行的網購,也因疫情更加充斥在生活中,學員長何潔儀請學員想一想:「我們每天的生活到底消耗多少資源?製造多少垃圾?究竟有多少物品是真正需要的?」她指出,泛濫的塑膠餐具,使用只十多分鐘,分解卻要數百年,造成「微塑膠」等生態危機,最終承受的還是人類要自食其果!

因疫情趨惡化,教育當局宣布3月17日前,全港中小學須提前放「暑假」。在此特別假期中,有的家庭返回內地,有的家庭的成員受感染在隔離中,更有家長為安排孩子接種疫苗而奔波。期間隊輔跟學員家庭保持緊密連繫,向他們送上關懷。現在,大家終於可以在線上「相見歡」了。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能源愈多,在地球留下的碳足跡就會愈大。為提高學員與家長對「碳足跡」的好奇、趣味和投入感,導師特別設計了具啟發性的「小腳板」體驗活動,並在上課前,邀請學員與家長先調查自己家庭中的「碳足跡」。

◎小尖兵 落實環保不落人後

課堂上,學員與家長分享他們的「小腳板」足印圖:莊曜溏和古智森假日會跟家人到郊外走走,不會選擇到有冷氣的商場;曜溏最喜歡看海岸風光,智森愛護大自然,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梁詠嵐由兩歲開始,已跟媽媽一起在慈濟做回收分類;媽媽說:「可以回收的物品都會盡量回收,包括小塑膠袋、紙包飲品盒、發泡膠等。」

陳家慧全家都是環保達人,夏天從來不開冷氣,只會吹電風扇;從小就茹素的她,認為素食有很多選擇,植物的蛋白質可代替肉食的,不擔心營養問題。林靖雯跟爸媽一起互動做體驗,知道了更多家中「碳足跡」的狀況。

在傳統遊戲「收買佬」,導師陳娜萍及李寶明加入新元素,讓學員動腦筋說出,如何在日常衣食住行中做到省水,及減少使用那些對環境有害的物質。

在播放《減碳任務》動畫片前,導師余小碧先介紹香港固體廢物和堆填區即將飽和的嚴峻情況。動畫片深入淺出、有趣地帶出了人類活動是導致碳排放不斷增加的主因,尤其畜牧業製造的甲烷,大大加速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動畫片傳遞「全球暖化問題已不容忽視」的信息。

◎護地球 守護下一代的未來,

「我會用淋浴,不會長開水龍頭,且縮短洗澡時間,也不會無故打開冰箱,浪費電力。」在「小組互動 減碳行動」環節,隊輔帶領學員討論,如何可為地球降溫?

梁詠嵐隨即說出,她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的方法。全家茹素的莊曜溏說出,在家可用大鍋子把蔬食材料一併料理,既省能源之餘又減省洗滌餐具。雷茵茵跟姊姊說:「集合足量的髒衣服才一次清洗,選擇洗衣機的水位,以節省水、電和時間。」盧佩霖說:「會回收塑膠樽。」林靖雯說:「不會買外帶餐飲,既健康又減少浪費資源。」

隊輔卓曙光表示,他日常會少乘車,盡量多走路,既可鍛鍊體魄,也減少碳足跡;施淑卿接著也說,她會把外賣餐盒清洗後收集,循環再用或送到「綠在區區」環保回收點。

「人類居住的藍色星球正面臨生態危機,威脅著人類自身和萬物的永續生存,我們要多想一想哪些物品才是真正需要的。」學員長何潔儀總結時,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要深思。

兩年來疫情反反覆覆,證嚴上人慈示「止疫」唯有茹素減碳。而守護地球就是守護下一代的未來,期待親子在生活中,力行減廢、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