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中美洲 尼國志工勤耕社區 慈善人文步步前進

尼國志工勤耕社區 慈善人文步步前進

E-mail 列印
國土面積是臺灣3.6倍大,人口只有臺灣四分之一多的尼加拉瓜,平均國民所得不及臺灣的十分之一。基礎建設不足,勞動力未充分發揮,經濟發展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因當地慈濟人不多,志工致力於慈善關懷和人文的靜 思語教學。前者讓老有所依、鰥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後者陶冶孩子的品格,連帶影響他們的父母和家庭。

◎靜思語教學 潛移默化好人文

瓜達露毗(Guadalupe)區的小朋友們因已長期受靜思語課程薰陶,現在已會主動幫忙整理環境。他們積極的態度,讓志工們很有成就感,更相信靜思語的品格教育是很有成效的。志工親眼看到,孩子們將所學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從一顆顆石頭慢慢磨成能發光的鑽石。

小朋友艾莉莎(Eliza)告訴志工,之前因家庭因素,她有許久無法參加靜思語,現在她很開心又可以回來上課。她除了幫忙打掃環境,還主動邀約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課。志工在她身上看出上人的法已深植她心,慢慢雕琢成小菩薩了。

十六歲的志工玖孔達(Geoconda)從一月起,在提瑪區(Timal)靜思語課程中承擔教學任務。雖然她很年輕,但她勇於承擔和配合,「做中學、學中覺」,不僅克服了上臺的恐懼,也更體現慈濟志工愛與熱誠的精神。

原本她很害怕對群衆演說,現在無論是跟大人或小朋友們的互動,都顯得很有自信。她很感恩上人教誨的「對的事,做就對了」,也感恩志工在她教學時注意聆聽,給予她無比的勇氣與鼓勵。

從去(2023)年11月起,志工在博卡娜(Bocana)社區開始帶動靜思語教學,起初小朋友們很難靜下心上課。但志工們用心教學,先藉由卡通影片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再帶入重要的元素,例如素食、環保、助人理念,潛移默化孩子們的思想。幾個月下來,孩子們上課的行儀與規矩改善不少,不管是坐姿或站姿,慢慢展現出威儀。

志工們很欣慰,也對「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的三好及「行住坐臥」的四威儀教學愈來愈有信心。志工很努力傳達證嚴上人的人生智慧,希望孩子們將來長大成人後,能有不一樣的正念人生。

其中一位八歲的小朋友馬特奧(Mateo)會主動提醒小朋友們來上課,他在課堂中踴躍發言並回答老師的問題,連帶其他小朋友們也跟著認真參與課程,勇於發表。

志工注意到馬特奧每次來上課都衣衫襤褸,也沒穿鞋子。詢問之下才得知他因家中貧窮,鞋子壞掉了,沒錢買鞋。志工們聽了很捨不得,發起募款,購買衣服及鞋子送給馬特奧和他的家人。

◎用生命改變生命

從第一次見到格雷戈里奧(Gregorio)老先生一直到現在,志工感覺他整個身體狀況好轉很多。每次志工們去拜訪,他都很高興,也不再對生活有所抱怨。「感恩上人及志工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自從慈濟志工出現後,我的生命多了一盞燈,有了愛和溫暖。」一生孤獨的格雷戈里奧先生感恩志工的陪伴與照顧。志工親身感受他的健康明顯好轉,內心很受鼓舞。

另一位需要關懷的朱尼爾(Junior)從小患有疾病,因尼國醫學水準不佳,醫生查不出病因。他已經二十七歲,但外貌看似小孩,骨頭畸形,慈濟醫師志工初步判斷為小兒麻痺所造成。尼國的醫療雖然免費但服務很差,醫院常常無法提供藥物,導致民眾需要自掏腰包買藥,預約檢查常需超過四個月以上。

朱尼爾在出生後,醫生判定他活不久,但他偉大的母親亞迪拉(Yadira)細心照顧,如今他已經活了二十七年。很感動的是,亞迪拉跟她現任伴侶傑羅(Gerald),雖另有一個兒子,但傑羅將朱尼爾視如己出,從不吝嗇為他出醫藥費。

傑羅在附近的河流捕魚維生,收入不多且不穩定。亞迪拉則要去幫人洗衣服,貼補家用。一家收入有限,但朱尼爾的花費卻不少。但儘管困難重重,他們始終團結一致,朱尼爾的弟弟也很關愛他,令人感受這個家庭滿滿的愛。

◎用心教 認真學

三月份志工在首都馬納瓜市(Managua)的六個社區:提瑪(Timal)、提斯瑪(Tisma)、瓜達露毗、洛瑪琳達(Loma Linda)和博卡娜(Bocana)的付出,嘉惠了六百五十二人次;四月份因參與的志工人次達六十人次,有八百九十四人次受惠。

這個月志工們發現,家長們來上課的人數逐漸增加,而且也都很認同三好及四威儀。在每次的靜思語課程中,老師用心教導,志工們努力引導,慢慢地,大人及小孩也受到影響,開始有菩薩的姿態。

這個月,小朋友們都很積極舉手分享心得或回答老師的問題,參與度很高,感覺他們更能專注,甚至會主動站出來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新社區本狄錫安(Bendicion de Dios)的小朋友們識字率較高,能夠較正確地閱讀靜思語,他們在課程上的反應非常專注、認真,姿勢也很到位,讓志工們充滿希望,期望在這片福田耕耘出更多優質的種子。

儘管住在離首都有兩個多小時的地方,本土志工瑪麗亞(Maria)偶爾還是會特地過來參加慈濟活動,其他志工都很感恩她遠道而來。在與提瑪區的孩子分享靜思語後,她感到非常開心,也發願將繼續分享給其他區的小孩子。

◎許孤獨老人清淨的家

提斯瑪區的何塞(Jose)老先生是一位獨居長者,被女兒遺棄,獨自一人生活,因而感到孤獨也很傷心。家訪時,他跟志工們說他全身四肢奇癢無比,志工發現他的床鋪布滿灰塵且內部凌亂、到處掛滿髒衣服。更讓人難過的是,他燉的紅豆早已酸掉,但他還繼續食用。

志工們非常心疼,於是邀約其他區的志工,於4月20日前去何塞老先生家裏打掃、陪伴及煮飯。打掃時,志工瓦妮莎(Vanesa)陪何塞聊天,其他志工有人打掃家裡、有人打掃庭院,有人清洗髒衣服,有人則負責煮飯。天氣酷熱,大家忙得汗如雨下,但卻很開心可以幫老先生分擔家務事。

志工肯尼(Ken)看到老先生的床墊很老舊且很髒,便立即載來自己用不到的床墊及床架,給他使用。志工伊娃(Eva)因家中奶奶剛過世不久,對老先生的困境特別有感,立即向她在美國的好友伊達,募到美金二十元幫助老先生。

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打掃,在十位志工共同努力下,終於把何塞老先生的家打掃乾淨。過程中,志工抓到了六隻蟹子,看到一條蛇及一窩白蟻窩,儘管很害怕,但志工們還是堅持把工作完成。志工楊理凱很勇敢地、在未傷害這些劇毒昆蟲的情況下,將它們抓到其他地方放生。

打掃完畢後,志工們陪伴何塞老先生用午餐。老先生流淚滿面,感動著說:「慈濟志工比我的家人還要親,有你們真好。」由於何塞老先生年事已高,行走不便且視力差,非常需要有人幫他打掃、洗衣和做飯。志工們會努力與其周遭鄰居溝通,一同來幫助老先生,徹底解決他日常的照護問題。

完成打掃後,瓦妮莎感到如釋重負,同時又為老先生的處境感到悲傷。她非常感謝慈濟為貧困的人所做的種種,「如果我與何塞住得很近的話,一定會盡所能地照顧他。」她也分享了她所在區域,靜思語所教的内容,對原本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上人的教導下,許多孩子慢慢的顯露佛性,飲食方面也偏向素食。」瓦妮莎鼓勵志工們,只要大家所在的社會上正念越多,所帶來的福氣就會愈大。

◎教育帶來希望 翻轉人生

雅斯米娜(Jasmina)是提瑪區一位三十五歲的單親媽媽,需要照顧家中年長的母親、有殘疾的表舅跟她最小的兒子。她八十一歲的母親慢性病纏身,六十五歲的表舅行動有障礙。她的大兒子離家出走,棄養他們;次子也因不想擔負責任,也離開了家人。因經濟狀況差,使得她五歲的小兒子玖達尼(Jordany),沒有辦法去上學。

由於尼國教育部規定,超過五歲的孩子即不能進入幼兒園讀書。這使得志工們很著急,因學期已過三個月,擔心五歲的玖達尼無法念書。志工們分頭四處打聽,還有哪一家幼兒園可以收玖達尼;一邊幫玖達尼買校服、書包、課本等學習用品。經過三天與時間賽跑的努力,終於順利將玖達尼送進幼兒園。

參與慈濟後,志工認識慈濟四大志業,對教育志業的重要性,感受越來越深刻。因此玖達尼可以到學校去讀書,對志工是很大的鼓舞,這也讓志工們對慈濟志業及自我生命的價值,得到更直接的肯定。他們希望可以成為孩子們的避風港與加油站,也期待所有的「小玖達尼們」能有所成就,成長為人間菩薩,讓更多黑暗角落的人們脫離貧困。

二十三歲的莫雷利亞(Morelia)住在博卡娜(Bocana)社區,是一位有四個小孩的單親媽媽。她因伴侶的家暴、家境貧困及連續懷孕而輟學。志工們不捨莫雷利亞及孩子們沒有未來,且知道她很想出人頭地,便請志工瑪尤里(Maryuri)幫忙,協助安排莫雷利亞復學。

志工瑪尤里在教育部上班,她可以協助博卡娜區的貧困青少年,不管有無身份或錢,都可以幫助他們繼續完成學業。在她的幫助下,莫雷利亞開始帶著她最小的嬰兒一起去上學。

然而莫雷利亞有自殺傾向,瑪尤里在她上課期間,發現她手腕有已恢復的割傷。故多位志工平常都會去關心她,避免她再有輕生的想法,期待莫雷利亞有一天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從逆風的家庭脫困。

◎貧苦人家就學難 幸有志工相助

志工訪視個案維多利亞(Victoria)老太太時,發現全家都沒身份,導致無法上學以及至公立醫院看病,她的孫女內夫塔利(Neftali)也因沒身份,不能就學。志工們於是以糧食包發放,做為鼓勵她念書的獎學金,在志工們鍥而不捨的勸導下,她終於願意去讀書了。同樣是透過瑪尤里的幫忙,順利去到學校。

經過三個禮拜的學習,內夫塔利對未來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她開始規劃自己將來要做什麼。除了養家外,她也希望能帶著家人們一步一步改善家境,她並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用感恩心回饋給有需要的人。

還有二事值得一提的是,一月份慈濟在提瑪區開啓了大愛農場,經過兩個多月細心照顧,種植的西瓜及節瓜終於收成。剛開始多數參與的照顧戶及志工不太相信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能讓這些植物開花結果。迎來第一次的收成,雖然果實不是很多,仍令每位參與者深受激勵。有了此次的經驗,未來他們要更用心及真誠的照顧這些植物,相信會有更豐碩的成績。

此外,志工們積極研商如何推廣蔬食及開拓新社區。大家熱烈討論要在社區發放熱食,提供更營養美味的素食給照顧戶。楊理凱還親自下廚教志工們煮臺灣美食及利用素肉添加在尼國傳統食物上。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也對志業開展更有信心。

慈濟人帶著尼國本土志工一起走上善的道路,他們從每次的訪視中,用心去察覺照顧戶們的需求,例如缺乏食物或關愛。他們試著一步一步走入照顧戶們的生命,彌補他們内心的空虛,照亮他們的人生。

深慶慈悲的大愛,為尼國鄉親帶來新幸福,假以時日,祝福人民早日迎來富足安康的生活。

圖左 :四月份,志工們發現家長們與孩子參與靜思語課程,人數逐漸增加,而且也都很認同三好及四威儀。[攝影者:Yoseling]
圖右 :慈濟人帶著尼加拉瓜本土志工一起走上善的道路,他們從每次的訪視中,用心去察覺照顧戶們的需求,一步一步走入照顧戶們的生命,彌補他們内心的空虛,照亮他們的人生。[攝影者:Sebastian]

圖左 :志工長期關懷的朱尼爾(Junior)從小患有疾病,骨頭畸形他出生後,醫生判定他活不久,但他偉大的母親亞迪拉(Yadira)細心照顧,如今他已經活了二十七年。[攝影者:林靜茹]
圖右 :尼加拉瓜慈濟志工分工合作,為住在提斯瑪(Tisma)區的獨居長者何塞(Jose)先生打掃家裡、庭院和洗衣服等,希望讓他有一個舒服的居住環境。[攝影者:Yoseling]

圖左 :志工瓦妮莎陪何塞聊天,其他志工則分工個做,有人打掃家裡、打掃庭院,有人輪流清洗髒衣服,有人負責煮飯。[攝影者:Yoseling]
圖右 :志工為格雷戈里奧(Gregorio,右)老先生送去物資。他感恩上人及志工對他的關心,自從慈濟志工出現後,他的生命多了一盞燈,有了愛和溫暖。(左前為志工玖孔達。她從一月起,在提瑪區靜思語課程中承擔教學任務)。[攝影者:Yoseling]

圖左 :可看見透過靜思語教學,孩子的坐姿、站姿,慢慢地展現威儀。[攝影者:Yoseling]
圖右 :在每次的靜思語課程,老師用心教導,志工們努力引導,慢慢地,大人及小孩也受到潛移默化,開始有菩薩的姿態。[攝影者:Yoseling]
圖左 :每次的訪視中,志工們都會用心察覺感恩戶們的需求,例如缺乏食物或關愛,給予溫暖的愛。[攝影者:Yo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