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校園食堂一角 慈濟環保展吸引師生目光

校園食堂一角 慈濟環保展吸引師生目光

E-mail 列印
中華中學是慈濟新芽助學金計畫的參與學校,該校行政副校長Mr. Samuel Tso Hung Tim對慈濟有所聽聞,故邀請慈濟志工在該校9月24日的中秋節晚會上,利用學校食堂的一角,設立環保教育展,吸引師生的目光,老師也說:「原來家裡的許多垃圾,都是可以回收的資源,平日都不知道。」

志工向同學們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同學們在觸摸由寶特瓶研製成的毛毯,無不嘖嘖稱奇。[攝影者:蔡長盛]
2010年9月24日晚上,新加坡慈濟志工應中華中學的邀請,在學校的中秋節晚會上,設立環保教育展,為中秋添上綠色環保氣息,讓學生們過一個不一樣的中秋節。

中華中學是慈濟新芽助學金計畫的參與學校,該校行政副校長Mr. Samuel Tso Hung Tim對慈濟有所聽聞,故邀請慈濟志工在該校晚會上,利用學校食堂的一 角,設立環保教育展,向師生宣導環保資源回收的意義,也從慈濟人的身體力行中,認識落實環保資源回收並不難。

志工把握這個機會,向師生們宣導即將在11月14日開跑的實龍崗環保點,邀請他們前來參與社區環保資源回收,同為美好家園出一份力。

慈濟環保教育展設立在學校食堂的一個顯眼的角落,有看板區、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展示、分類示範區、靜思人文區等。校方讓志工在校內廣播,也邀請志工到校友聯誼會中宣導慈濟環 保教育展。因此,當晚中秋慶祝文娛表演後,師生們絡繹不絕湧入環保教育展參訪。

回收七十個寶特瓶,可以製成賑災毛毯;環保碗筷和杯,是慈濟人出門必備的「三寶」,讓師生們嘖嘖稱奇。帶著三十位同學來瀏覽環保教育展的譚建富(OttoTham)老師, 在志工的導覽下,參觀了大愛感恩科技區,親手觸摸用寶特瓶製成的毛毯,讚歎不已。

「真是讓我們增廣見聞,學到了很多東西,有意義。沒想到裝汽水的塑料瓶,可以用來做成棉被。」

「原來家裡的許多垃圾,都是可以回收的資源,平日都不知道。」陳秀英老師看到分類區內的資源,有感而發地說。對慈濟有所聽聞,今天第一次與慈濟志工近距離接觸,陳老師就 表示要加入這個團體。

學校有一台寶特瓶與鋁罐壓縮機,校方為了鼓勵學生使用,就以換取文具如橡皮擦、鉛筆、原子筆等等來獎賞,然而效果未見理想。校方因此希望透過慈濟的環保教育展,讓學生對環 保有進一步的認識,並充分利用這台機器。

壓縮機也搬到了教育展來,負責操作的是中三學生邱佳韻。她盡忠職守地站在壓縮機前,向同學們講解與示範壓縮機的用法。

「環保是很有趣的學問,很多細節是別的同學不知道的。好比說回收一個汽水罐,你就可以省下相等於三個鐘頭看電視的電力。」佳韻同學有感而發地說。

從小受到外婆的影響,她也會回收家裡的瓶瓶罐罐。自去年參加環保比賽後,對環保有了更深的認識。每天午休時間,她都自發地承擔了操作這台壓縮機的工作,也成了負責學校環保 的霍家燕老師眼中的環保小尖兵。

另一位住在盛港的許明儀同學,是學校環保團體的成員,曾在社區內看見藍天白雲志工做環保的身影,留下印象。當她聽志工解說,使用免洗筷對環境與健康的破壞後,感到驚訝。

「我覺得環保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盡我們的責任來保護地球。」儘管身邊一些同學不太關心環保的課題,她仍會繼續努力參與環保活動,並決定以後不再用免洗筷了。

晚會中,除了環保教育展的宣導,一組慈濟志工手拿著夾子和垃圾袋,做「垃圾不落地」的示範,將校園內的垃圾撿起,更向同學們宣導隨時將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身為環保導師的霍家燕老師,一直很希望可以帶動學生們積極做環保,當她看見慈濟志工在校園內彎腰撿垃圾的畫面,深深被感動了。

「看到你們到處走,撿起學校的垃圾,我希望學生看到後會有所感動,並自動自發地維護校園的整潔。」

中秋節慶結合綠色環保,讓今年的中秋節更添意義。希望聚眾之力減緩大地再受毀傷,讓今後中秋夜空上的一輪明月清輝不減,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

圖左 : 老師們在參訪環保教育展時,對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毛毯深感興趣。[攝影者:蔡長盛]
圖右 : 在資源分類區,志工向同學們宣導隨時將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攝影者:蔡長盛]

圖左 : 中秋慶祝文娛表演後,師生們絡繹不絕湧入環保教育展參訪,志工把握機會向師生宣導環保資源回收的意義。[攝影者:蔡長盛]
圖右 : 邱佳韻(左)向同學們與慈濟志工講解示範寶特瓶與鋁罐壓縮機的用法。[攝影者:伍書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