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國慶前夕 客工編織感恩與思念

國慶前夕 客工編織感恩與思念

E-mail 列印
「Happy Birthday Singapore!(新加坡生日快樂!)」

面對鏡頭,四十多名客工、宿舍管理員和慈濟志工以宏亮的聲音,在國慶日前夕8月8日,祝福即將邁入五十五歲的新加坡。聲音響徹新加 坡體育城(Singapore Sports Hub)內的國家體育場(National Stadium)。鏡頭之外,館內幾百名客工聽聞,也同樣呼聲回應:「耶!」

◎維護 客工安全

可容納五萬五千名觀眾的新加坡國家體育場是本地最大的體育場,曾舉辦東南亞運動會等國際體育和娛樂盛事。4月17日當天,新加坡的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共五千零五十起,宿舍客工占了當天新增病例的九成。

為了防堵宿舍疫情,國家體育場騰出已經關閉的設施空間,改為客工的臨時宿舍,好讓經檢測的健康客工能維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隨著疫情惡化,上千名客工陸續遷入國家體育場,住在被帆布區隔的不同區域。在各個區域裡,露營帳篷是每名客工的單人睡房。除了基本作息,他們僅能透過館內的無線網路消磨時光,偶爾輪流到國家體育場附近的草坪走動、曬太陽。

如此周而復始的生活,在三個月後,帶著針線的慈濟志工團隊踏入國家體育場,才開始有了變化……

◎針線 凝聚彼此

「真正高興地見到你,滿心歡喜地歡迎你,歡迎、歡迎,我們歡迎你!」 8月8日國慶日前夕的下午,來自新加坡慈濟基金會、社區藝術組織三南瓜(3Pumpkins)和新加坡國際基金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的志工,先在國家體育場入口列隊歡迎二十四名印度和孟加拉籍客工入座,展開溫馨的「籬家布衾」藝術計畫 (註)。

酷熱的天氣中,人人戴著口罩,坐在國家體育場中央的活動空間。從臉頰滑落的汗水不時沾濕握著的布料,針線在手指間遊走,穿梭在布料間。有的客工眼神專注,不停密密縫;有的和志工有說有笑,醉翁之意不在「縫」也。

透過專注與交流,籬家布衾計畫希望能讓客工暫時遠離負面情緒,抒發內心情感。新加坡國際基金會是此計畫的支援單位之一,透過把不同社區凝聚一起,該機構也希望借此感謝客工對新加坡的多年建設。

「非常享受整個過程,能夠放慢步伐來反思。」基金會代表黃小姐(Wendy Ng)分享。她覺得這是和客工交流的好機會,難得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拉近彼此的距離。她希望客工在疫情過後,可以儘快和家人團聚。

三南瓜負責人林詩韻還特別選了一些淡米爾和孟加拉流行歌曲,用手機配搭麥克風播出,氣氛輕鬆愉快。一些客工一邊縫紉,一邊開心點歌,甚至拿起麥克風來唱歌,度過難忘且有意義的下午。

◎想家 感同身受

「I miss my family.」是同桌客工的布藝作品,表達他思念家人的心情。來自印尼泗水的慈青林惠玉看了感同身受,剛剛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她,習慣每個學期回家一趟,但今年卻受疫情影響,只能每天和家人視頻通話。

「看到這麼多客工被新冠病毒感染,我覺得必須做一些事情。」當林惠玉在慈青Instagram社交平臺上看到這項活動後,就毫不猶豫地報名。從未和南亞客工接觸的她,面對不同國籍,剛開始覺得有點不自在。然而,客工的積極回應,讓彼此很快地打成一片。林惠玉稱讚客工的縫製技巧比她好,希望他們保持正向,一起度過離家和被隔離的惆悵。

印裔志工吉蒂(Keerthiga Ashwini),也是透過Instagram得知這項活動。剛好和兩名印度客工同組,熟悉淡米爾語的她,很自然地與他們交流。客工的踴躍參與讓她大開眼界,也能借此瞭解大家心中不同的想法。

「他們很想快點回到正常的生活,可以享用香辣的美食。」吉蒂道出客工的心聲。他們交談甚歡,客工也樂於分享家鄉的故事。三個小時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吉蒂覺得這項活動非常有意義。

◎送你 我縫的心

這是團隊第二次來到國家體育場,現場大約有三分之二是「回頭客」。在7月30日的首次活動,志工蔡淑萍對客工的創意與想家之情留下深刻的印象。她陪伴的客工唐嘉維魯(Thangavelu Rajasekaran)以各種布料縫製了其女兒的形狀,貌似平面的洋娃娃。蔡淑萍見狀,也縫了一顆紅色的愛心和一雙鞋子,送給唐嘉維魯,好讓他可以把這顆心縫在心臟的位置,及時地把作品完成。

身為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蔡淑萍十分感激客工的付出:「這裡的建築工作,如果沒有他們,有多少新加坡人願意去做?我都認為要一視同仁,他們也是身不由己的,要把他們當作家人看待。」

唐嘉維魯來自印度,在建築業已工作九年。「她很可愛、漂亮,為我們的家帶來很多歡樂……大家都說我的女兒非常活躍和頑皮。」他笑著形容即將一歲的女兒Moshika。唐嘉維魯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大家在這個活動非常放鬆,可以唱歌和縫紉,大家都非常開心。」

◎道別 彼此啟發

阿茲蘭(Muhammad Azan bin Jaafar)是其中一名宿舍管理員,負責照顧這批客工的起居已有兩個月。他語帶哽咽地說:「我很開心,因為客工和我說他們今天有機會發揮創意,縫紉出自己的情感。這本身是非常感人的事。因為你們是發自內心地服務,願意為了客工而付出寶貴的時間。」

身為穆斯林的他,活躍於新加坡宗教聯誼會,對於佛法也有一些瞭解。他說:「我們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需要被人説明。有個宗教語彙叫『業力』(karma):幫助窮人,有一天窮人也會幫助我們。」

印度客工仁嘉三美(Rengasamy Kannaperan)的作品表達了想念父母和妹妹之情。阿茲蘭見後不禁悲從心來,想起自己也無法在開齋節期間探訪身在馬來西亞、印尼和汶萊的親人。長達兩個月的相處,宿舍員工早已和客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活動結束前,大家手上拿著縫了三小時的成品,裡頭有「I Love SG 55」、「NDP2020」(2020年國慶慶典)的字樣,表達內心對這座花園城市的厚愛。此外,也有「Miss u Amma, Sister」(媽媽和姐姐,我想念你)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還有「I Love you My Sister, Pink Zone」(我愛您,姐姐。來自粉紅區)送給住宿區域的管理員,感謝他們所給予的照應。

所有宿舍客工的新冠檢測已在8月8日結束,住在國家體育場內的兩千名客工將陸續復工,並遷至新的宿舍。因此,慈濟在國家體育場的「籬家布衾」計畫也邁入尾聲。布藝作品自國慶日起,已在慈濟人文青年中心展出,直到年底。

註:「籬家布衾」計畫的主策藝術家是王文清,主辦單位是慈濟人文青年中心和三南瓜。計畫主要贊助為馬來亞銀行新加坡有限公司,支援單位為新加坡國際基金會、慈善信託The Majurity Trust、義順集選區百盛藝術計畫、忠邦社區藝術及文化俱樂部,以及義順東社區藝術及文化俱樂部。

圖左 :客工和志工團隊拿著縫紉成品,在新加坡國慶日前夕,高聲祝福新加坡生日快樂![攝影者:連雅慧]
圖右 :藝術家王文清(立者)向客工解釋「籬家布衾」藝術計畫的意義。[攝影者:吳佳翰]

圖左 :交流活動在寬敞、陽光充足且通風的環境下進行。[攝影者:吳佳翰]
圖右 :新加坡國際基金會代表黃小姐(右)抽空與客工一起參與縫紉。[攝影者:連雅慧]

圖左 :慈青林惠玉(左)和志工一起帶動客工比唱手語。[攝影者:連雅慧]
圖右 :三南瓜志工吉蒂(右)以淡米爾語和印度客工邊縫紉邊聊天。[攝影者:連雅慧]

圖左 :客工唐嘉維魯做給女兒的禮物。[攝影者:吳佳翰]
圖右 :宿舍員工阿茲蘭(中)對客工仁嘉三美(左)的作品頗有感觸。[攝影者:吳佳翰]
圖左 :一些客工一邊縫紉,一邊開心點歌,甚至拿起麥克風來唱歌,度過難忘且有意義的下午。[攝影者:吳佳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