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闊別兩年 獅城靜思堂千人浴佛

闊別兩年 獅城靜思堂千人浴佛

E-mail 列印
「第一次來到這裡,現場氣氛莊嚴、平靜而祥和,祈禱的力量讓人震撼。」2022年佛誕祈福,來自俄羅斯的新進慈青安娜塔思雅(Anastasia Tikhonova)首次到靜思堂浴佛,儘管不諳中文,但現場道氣 充盈,〈誠心祈三願〉歌曲下,她跟著全場一起把蓮花心燈高高舉起。

◎佛誕祈福 超過千人

2022年5月8日是佛誕日,也是一年一度母親節,以及全球慈濟日,共稱「三節合一」。隨著政府放寬對大型活動的防疫限制,慈濟基金會(新加坡)連續兩個週末在靜思堂舉辦「慈濟五十六周年慶暨浴佛大典」,先在5月8日進行志工場次的浴佛典禮,四個場次幾乎座無虛席,超過千人參與。

這也是時隔兩年後,新加坡靜思堂再度開放舉辦浴佛典禮,接著來臨的5月15日還會進行大德場次。對不便於行的照顧戶,社區志工也將安排「佛到家,福到家」將祝福送上門,讓更多人藉由浴佛淨心,共沐佛恩。

5月8日早晨七時起,新加坡靜思堂連線臺灣花蓮靜思精舍的佛誕祈福,跟全球慈濟人空中相會,虔敬浴佛,祈禱疫情早日結束,戰爭早日平息。

思及天下大小三災不斷,證嚴上人深感憂慮,更殷切叮嚀眾人推動茹素,唯有茹素,才能天下太平。「推動人人茹素,以至誠的愛普愛眾生,不只是愛人生,還要愛一切動物生靈。」

◎道場莊嚴 共浴佛恩

佛堂的浴佛臺上,一尊尊宇宙大覺者琉璃佛像明亮莊嚴,薄霧繚繞,道氣十足。〈爐香贊〉音樂響起,人人虔誠合掌,十八位獻供人員緩緩行入佛堂,帶領獻供。

慈濟職工姚淩淩參與第一場浴佛典禮,躬身向佛陀行最敬禮,手取茉莉花,完成簡單莊嚴的浴佛儀式。

因應疫情,參與浴佛的人數受限,每場不能超過兩百五十人,場次變多,分散了集中的人潮,浴佛的節奏也因此稍微寬鬆。

姚淩淩表示,參加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這麼仔細凝視佛像,心裡很感動。她有感於殊勝因緣的分享著:「很感恩在這個時代,還有機會接觸到佛法,向宇宙大覺者學習。」

這天也是母親節,志工林淇霓陪伴家婆前來浴佛,圓滿長輩的願望。原來,林淇霓的先生辛健益因腳傷無法前來,家婆吳吟粒闊別兩年再回到靜思堂,開心地說:「我參加很多次了,這次再回來,感覺很棒!」

林淇霓夫妻近期在社區積極推素,藉由浴佛,林淇霓祝福家婆母親節快樂,也祈願人人能夠茹素,才能夠消弭災疫。「祈求人人平安,所有眾生也一樣(平安),今天是母親節,動物也有父母親,鼓勵大家一起茹素,不傷害牠們的家人。」

◎把握因緣 共聚善念

把握因緣共聚善念,其中兩位上了年紀的志工,仍堅持參加和承擔幕後工作。高齡八十九歲的志工張瓊娟,在其他志工攙扶下,一步步踏上臺階,在浴佛臺前虔誠禮佛。

疫情發生前,張瓊娟不時會到靜思堂接待處值班,慈濟活動也經常能見到她的身影。疫情後,年長志工付出受限,而去年的浴佛典禮採用社區蓮花點形式進行,在志工家裡連線,她也沒有錯過和大家一起浴佛。

雖然張瓊娟最近雙腳退化嚴重,變得疼痛,走路不穩,這次依舊和其他志工搭上「慈濟列車」回家,感受佛陀的慈悲與智慧。她說:「一年多沒有回到靜思堂,今天還能夠回來很開心。」

七十六歲的志工麥瑞花首次承擔慈濟列車車長,有點緊張,最後順利圓滿完成任務,感到很法喜。麥瑞花每天早課都會念誦大《懺悔文》,對這次能和大眾一起浴佛,共聚善念,覺得相當難得、殊勝。

麥瑞花說:「浴佛能消除自己心中的無明煩惱,洗滌自己一切不如法的想法,再把善念和正念帶入生活中。」

◎共聚善念 祈願弭災

接下來,與會者依序繞佛繞法和〈誠心祈三願〉。繞佛、繞法時,人人收攝心念,專注在隊伍行進間,呈現團體莊嚴之美。

「要專注在周圍環境、音樂節奏和呼吸,避免碰撞到其他人。」來自印尼的慈青郭檍宏,闊別多年後再繞佛、繞法,感受到團隊默契,印象深刻。他小學在印尼時曾是慈少班學員,這次兩字一步,繞得用心專注,努力做到圓滿。

對實業家白允枝來說,浴佛典禮中最攝心的一刻,就是全場齊聲唱誦〈誠心祈三願〉,人人手中的心燈亮起之際,總是禁不住感動流淚。

白允枝和去年往生的實業家沈喜洲是好友,這次白允枝打了無數通電話,把一個個朋友邀約來參與浴佛,最終超過二十名朋友前來浴佛。他說:「找善知識來,一同發起善念,希望大家減少心中的欲念。」

「在這樣動盪的時代,真的需要人人的虔誠祈福。」同樣受沈喜洲影響,實業家林麗雲夫妻和一班朋友結伴來浴佛。沈喜洲的突然往生,讓她體會人生無常,發心要廣邀親友行善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有感於天下災難頻發,今年再參與浴佛,她說自己除了感動,也多了一分自省。

◎茹素護生 推素弘法

「叮叮咚咚!」每逢慈濟大型活動,都缺不了熱鬧的「回歸竹筒歲月」。沈佳燁小弟弟努力踮起腳尖,將存在竹筒很久的銅板,一一倒入功德海裡。就讀慈濟大愛幼教中心的沈佳燁,跟隨承擔南區志工的父親沈志強來浴佛,是浴佛典禮中最年幼的參與者。

沈志強說孩子每天都會儘量把零錢投進竹筒,然後再說一句祝福語。除了樂於助人,沈佳燁也是位素寶寶,年紀雖小,卻能很堅定說出茹素理由:「我愛動物,所以不捨得傷害牠們,而且我爸爸煮的蘑菇和西蘭花料理特別好吃。」

疫情之下,上人聲聲呼喚齋戒茹素才是靈方妙藥,為印尼華裔的志工吳自玲,藉著浴佛祈禱天下眾生皆平安。吳自玲平常就回應上人呼籲,不斷向身邊人推素,雖然總會遇到對茹素難以理解的人,但她抱著播善種的心,堅信種子會有發芽的一天。

◎眾志成城 齊心成就

因防疫考量,每個場次人數依然有所限制,但並不因此減少了溫馨的氛圍。浴佛臺和靜思堂角落,鮮花和植栽的造景依舊,菩提葉就地取自靜思堂旁的菩提樹,樓梯間插花的花器是回收的塑膠瓶製成,有的花材從志工家中採摘回來。簡約典雅的道場裝飾,令來浴佛的人油然升起恭敬心。

總協調林美鑾謙讓地表示,是團隊集思廣益、合力成就每一場法會。林美鑾說,過去累積的經驗,讓大家隨時準備應對變化,比如有一位協調和獻供人員確診冠病,臨時無法出席,其他組員立即補位;浴佛常用的玉蘭花缺貨,就換成茉莉花。

她說,這次志工踴躍應邀,每個場次在開放報名幾天後就額滿,最後還在下午增加一場次。「對內凝聚,對外接引,讓志工有回家的感覺。」林美鑾期許來臨週六的浴佛典禮,公眾也能踴躍出席。

圖左 :闊別兩年,靜思堂前再現乘搭慈濟列車而來的浴佛人潮。[攝影者:林洋葆]
圖右 :七時起,新加坡靜思堂連線臺灣花蓮靜思精舍的浴佛大典,跟全球慈濟人空中相會,虔敬浴佛。[攝影者:許景盛]

圖左 :煙霧嫋嫋中,獻供人員穩步入場,準備獻供燈燭和花香。[攝影者:黃瓋瑩]
圖右 :在司儀「禮佛足,誠齋戒,祝福吉祥!」的引領下,會眾恭敬地向佛陀行最敬禮。[攝影者:許景盛]

圖左 :張瓊娟(前排右一)忍著腳痛不適,隨南區志工一起乘坐慈濟列車,歡喜來浴佛。[攝影者:林洋葆]
圖右 :繞佛繞法時,人人專注在腳下,展現團體之美來自個人的用心。[攝影者:黎東興]

圖左 :繞佛、繞法時,人人收攝心念,專注在隊伍行進間,呈現團體莊嚴之美。[攝影者:黎東興]
圖右 :會眾誠心祈三願,抬頭向天求懺悔,低頭向地道感恩。[攝影者:黎東興]
圖左 :沈佳燁小弟弟努力踮起腳尖,將存在竹筒很久的銅板,一一倒入功德海裡。[攝影者:黃福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