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社區季募血啟動 居民樂響應

社區季募血啟動 居民樂響應

E-mail 列印
慈濟新加坡分會應信佳-凱秀民衆俱樂部(Senja-Cashew Community Club)及紅十字會的邀請,於2011年2月起便緊鑼密鼓地籌備每季一次的社區 捐血活動。由於曾經連續三年與該民衆俱樂部聯辦了三次社區健檢活動,其管理層與北區慈濟志工們都培養出良好默契,因此在短短一個多月的籌備後,便於3月19日聯辦了在武吉 班讓(Bukit Panjang)區的首次捐血活動。

此活動共動員了七十八位慈濟志工,不論是擔任宣導、生活、音控或接待崗位,志工們都認真地互相配合,讓活動圓滿舉行。

19日早上九點半,活動總協調林德成師兄帶領大家以虔誠的心,爲日本地震及海嘯的災民祈禱後,正式投入准備工作。或許是首次在信佳-凱秀民衆俱樂部舉辦捐血活動的關系,有 不少經過的民衆都停下腳步,投以好奇的眼光;近十一點,附近居民陸續走入會場,有的是因爲看到俱樂部外張掛的宣導布條而來捐血,也有人是被宣導組志工引導而至。

第一位走進俱樂部的,是長得嬌小的環保志工玉碹師姊和兩位朋友。陳秋花女士一向都很怕血,然而在玉碹師姊的勸說下,毅然決然地捲起了衣袖。第一次捐血的她顯得特別緊張和興 奮,在志工的陪伴下逐漸忘卻捐血的懼怕。陳女士透露她爲了這次捐血,早在一星期前就調養好自己的身體,果然順利捐血,讓她不禁露出滿臉笑容,更舉起勝利的手勢!

在捐血區承擔關懷組的楊麗玲師姊,看著陳女士捐血,腦裏浮起一個好奇的念頭:「究竟捐血的感覺是如何?」想起自己從不曾捐血,只爲怕打針讓她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一直以 來,她都認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若可以捐血,亦可以報父母之恩。「其實這一週以來每當想起日本的災民遭受了地震、海嘯和核輻射的災難時,讓我覺得這一點點的痛又算什麽 呢?」因此她勇敢地做出決定,爲善不落人後,把心動化爲行動。

身穿白衣的陳巧嬌女士帶著她的女兒一塊兒走進來。原來她透過新聞報導,知道慈濟開始勸募日本賑災善款,特地專程前來捐款。捐錢之餘,她更義不容辭地決定要捐血,這一番善舉 讓在場志工們爲之動容。

另一則令人鼓舞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馬來家庭。已有兩次捐血經驗的西蒂(Siti),幾天前路經此地,發現這裏首次舉辦捐血活動,不僅靠近住家,又能藉此機會,鼓勵母親一起 來行善。當然,西蒂也不忘約同未婚夫一起來爲母親壯膽。三人行成爲了這天的一段佳話。

捐血活動即將結束時,一位看起來相當健壯的張朝陽先生徑自走進會場,三十八歲、來自台灣的他竟然已有八十五次的捐血經驗。由於父親在台灣是全職慈濟志工,因此張先生對慈濟 也略有所聞。雖然之前聽聞新加坡也有慈濟分會,然而他卻一直沒有找到聯絡的管道,因此馬上把握因緣,留下聯絡號碼,期許自己也可以投入大愛行列。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會因某些緊急事故而需要輸血。根據統計,當我們活到七十五歲時,有80%的機率需要接受至少一次輸血。事實上,每兩秒鍾就有一個人需要用血或其它的 血液制品。一袋血可以救三個人的性命。這天的捐血活動在志工們的合心協力下,順利地籌到一百零五袋血,也即是和三百多名病人結下好緣。 .

圖左 : 活動開始前,大家以虔誠的心,爲日本地震及海嘯的災民祈禱。[攝影者:李副腆]
圖右 : 志工拿著募血看板到鄰近的商場向熙攘的人群宣導。[攝影者:李副腆]

圖左 : 西蒂(左一)獲悉住家附近舉辦捐血活動,藉此機會鼓勵家人一起來行善。[攝影者:顏彬琪]
圖右 : 慈濟新加坡分會應當地民衆俱樂部及紅十字會的邀請,啓動每季一次的捐血活動,當天共募集到了一百零五袋血。[攝影者:鄭梅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