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受人點滴 當志工回饋大家的愛

受人點滴 當志工回饋大家的愛

E-mail 列印
「全家四人,我太太(馮春梅)和兩個兒子(陳冠文、陳冠銘)都入經藏。我感到很幸福,可以說是慈濟帶給我的。」外表誠懇忠厚,換上妙音制服的陳明福,帶著一家參與慈濟新加 坡分會2012年歲末祝福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

「慈濟不只給予生活費和醫藥費的補助,還很關心和鼓勵我的孩子,慈濟人的用心付出,所以我參加慈濟。」陳明福娓娓說道陳家與慈濟一段很深、很深的緣……

◎ 抗癌小勇士

2004年,陳家年僅十二歲的二兒子陳冠鎮罹患血癌,需要一筆龐大醫療費。當時,冠鎮的化療費用高達兩萬五千新元,而臍帶血移植手術的醫療費則累積超過十萬新元。對當散工 的陳明福而言,這是一筆無法負擔的龐大醫藥費。幸好,當時新加坡國大附屬醫院把個案轉介於慈濟。慈濟人的及時出現,援助了冠鎮大部分的醫藥費。

面對血癌,冠鎮從未放棄生命,他想:「十二歲死有點太早了,因為還有很多事情還沒有做。」曾被醫生判斷存活率度低至20%的冠鎮,理想是當一名醫生,他曾說:「我希望能夠 考完O level(水準),然後上JC(初院)、大學,然後考博士。」

積極樂觀的精神,對當時關懷這個個案的慈濟志工邱魏琴姬(慈明)而言,至今還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剛剛參加訪視工作不到一年的她,從冠鎮的身上學習良多,尤其是身體面對 化療如此劇烈的疼痛,冠鎮卻依然努力討父母親開心。

2005年8月30日,冠鎮完成臍帶血移植手術。在療程的副作用下,他逐漸失去味覺和食欲。由於免疫力下降,為了避免被細菌感染,他還住進隔離病房整整兩個月。邱魏琴姬 說:「當時,我們去醫院探望冠鎮時,他還從隔離病房內不斷向我們舉起大拇指,告訴我們他一切都好。」

◎ 何必捨不得

為了照顧出院後的二兒子,陳明福辭去工作,並申請政府津貼、出租房子,加上太太的工資,陳家的經濟狀況漸漸穩定。

志工持續關懷,鼓勵休學中的冠鎮繼續復健、教弟弟功課、撰寫日記和抄寫靜思語。冠鎮曾經分享他最喜歡的靜思語:「人如不知足,就永遠在煩惱中。」因為知足,因為感恩,冠鎮 鼓舞了身邊許多親友。邱魏琴姬回憶道:「雖然他年紀輕輕,面對無常,卻表現比我個人更高的修為,提醒我要『常不輕菩薩』,不輕視任何一人。」

2006年8月31日,手術一年後,十四歲的冠鎮已經回到熟悉的校園。慶祝學期末教師節的傍晚,媽媽、弟弟和他外出購物,卻在越過馬路時發生車禍。冠鎮昏迷數個小時後不幸 身亡。

原本,電視臺「優頻道」已經錄製了一個專題節目《心生代》,邀請冠鎮分享自己抗癌的心路歷程。不料天意弄人,節目播出之前,冠鎮的遺體已經火化。在節目中,冠鎮曾勇敢地說 道:「人生是無法想像的,什麼事會來,你都要應付,來的是想不到的。來了就來了,不要緊的啦!」

當時冠鎮已經答應在9月30日的慈濟中秋發放日時,上臺分享並鼓勵和他一樣的病患。離世前的最後一次家訪,冠鎮曾對慈濟志工表示:「我覺得什麼東西都會離開我們,又何必捨 不得。」言猶在耳,這一句話彷彿安慰大家:今生已了結,又何必捨不得。

◎ 法水洗煩惱

陳家父母因為孩子驟逝而一度陷入憂鬱。陳明福曾經脾氣暴躁不已,後來看到靜思語:「人為什麼會這麼煩惱,因為都在想不該想的事。」當頭棒喝,病情開始好轉,並代替兒子在中 秋發放日中上臺分享。陳家也選擇放下,不再追究當時發生車禍後逃離現場的肇事者。

在慈濟志工長期的關懷下,陳太太也漸漸樂觀起來,全家成了慈濟會員。後來在志工的引介下,陳明福在一間中學經營素食攤位。雖然生意忙碌,但他不斷鼓勵家人一起參與《水懺》 讀書會等活動。

無常帶走兒子,讓馮春梅始終無法解開心中的怨恨。參與《水懺》讀書會後,馮春梅漸漸學會了放下。她說:「以前會覺得世界對我的家庭不公平,心裡很怨恨。從讀書會中學習到要 感恩,不要給自己壓力,要把煩惱放開,更要多做好事,感恩別人。」

2012年歲末,陳明福協同全家一起入經藏,希望讓孩子從偈頌文和慈濟影片中去體會和見證,發現自己是有福的。

◎ 清淨得法喜

「在入經藏唱誦時,感覺很舒服,人也沒有壓力。」陳明福說道。他覺得最受用的一句偈頌文是「懺悔耽染愛著起貪慾,貪名貪財貪權力」。

陳明福認為很多人都是為了名利而活。「有些人在付出代價,有些人在執迷不悟。雖然我的家庭很平凡,但是過得很開心。尤其是冠鎮也曾經說過:『最珍貴的東西和最愛你的人,終 究都會離你而去。』」

馮春梅也對同樣一句偈頌文感覺受用,因為她看到人因貪欲深無底而遭受報應,卻沒有悔過,所以她才希望入經藏,以身說法,讓觀眾從經藏演繹中洗滌心垢。入經藏後,她感覺很開 心:「以前的煩惱和金錢壓力都沒有了。來了慈濟活動,我把自己的煩惱放開。雖然排排時會累,但回到家時卻覺得法喜。」

不僅如此,馮春梅還邀請了同事來參加歲末祝福,鼓勵他們認識慈濟,加入慈濟,從中把自己奉獻給人群。

◎ 發心願回饋

以前,大兒子陳冠文認為慈濟是一個宗教團體,直到一年前他考進新加坡國立大學,接觸到慈青,才更瞭解慈濟志業,並主動向父親提出要參與國大慈青。陳明福帶著冠文的請求,來 到慈濟義診暨健檢中心,託付志工要好好接引兒子。半年後,冠文順利地換上了慈青制服。

陳冠文說:「這次是全家人第一次一起參與經藏演繹。我覺得很開心。」因父母需要工作,冠文從小就和姑姑同住,讓姑姑照顧,只在週末回家。入經藏讓他跟家人更添凝聚力,有了 更多親子溝通。

冠文遇到的挑戰是不熟悉歌曲,因很久沒有使用中文而背不下經偈頌文。他幽默地說:「雖然我的手和腳有點不合作,but you have the will, you have the way.(心不難,事就不難)」雖然跟不上拍子,但他知道每個手勢都有其含義,讓他反省自己的陋習:「『貪』就是貪睡;『瞋』就是朋友弄我生氣的話,我 就會譏諷他們。『痴』就是對有些事會執著。」

「以前我弟弟被慈濟志工關懷過,所以我現在希望像師姑師伯般,去別人的家,關懷他們的孩子。」在讀書會導讀〈改往並修來〉偈頌文時,冠文表示,以志工的身份來回饋慈濟,是 他心中的願。經藏演繹後,他更發願要把慈青的本份做好,並開始茹素。「平時推廣素食,但自己卻沒有茹素,有點矛盾,所以我會儘量自我克制。」

受人點滴,當以泉湧相報,時間能夠證明愛的力量。對陳家而言,入經藏是另一個慈濟因緣的開始。在來臨2013年的慈濟新春義賣會,陳家將義賣滷麵回饋慈濟,成為手心向下的 菩薩。

圖左 : 2006年9月30日,冠鎮不幸車禍往生後的一個月,爸爸陳明福化悲慟為力量,圓滿兒子生前的承諾,於中秋發放日上臺分享及鼓勵病患。[攝影者:吳曉紅]
圖右 : 經過歲月的沉浸,陳明福與家人漸漸走出悲慟,也勇敢地回顧過去,在《水懺》讀書會上,一起緬懷冠鎮及感恩慈濟過去的幫助。[攝影者:潘寶通]

圖左 : 陳冠文曾經認為慈濟是一個宗教團體,直到考進國大才放下成見,主動向爸爸提出要成為慈青的要求。[攝影者:潘寶通]
圖右 : 2012年歲末,陳明福一家四口把感恩化為行動,參加《水懺》讀書會和參與歲末祝福經藏演繹。圖為演繹後的全家福。[攝影者:陳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