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文史生力軍 紀錄每一個感動瞬間

文史生力軍 紀錄每一個感動瞬間

E-mail 列印
慈青人文真善美團隊於2月23日舉辦聯誼,除了邀約對人文有興趣的夥伴一同加入人文真善美行列,同時也希望讓慈青們瞭解「為慈濟寫歷史,為時代作見證」的重要性。會場共來 了三十七名同學,而其中十七人是第一次參與的夥伴。

◎提振使命 報真導正

慈青人文真善美副組長蔡寶玲為大家說明證嚴上人對人文真善美的期待,「人就是『人品典範』,文就是『文史流芳』。人文真善美團隊的使命,就是在現今充滿亂象的社會,以報真 導正為社會注入清流,即是把剎那的『真』與『善』化為永恆的『美』。」

透過播放影片《菩提心要——智慧活水的使命.慈濟45年週刊》,與會者瞭解到,早期創辦刊物是為了慈善志業的徵信,之後才逐漸發展為現今報導人間美善故事的月刊。人人都是 一部經藏,人文真善美志工經過用心體悟和採訪,把感人的故事以文字、影像、影音展現出來。

在影片中,上人也慈示:「不管是平面、廣電或是廣播,無不都是在洗滌心靈,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眾生的煩惱可以變清流,清流如湧泉,這需要好的媒體。」

◎長期追蹤 全面呈現

組長戴佳璧接著表示,除了為進行中的活動做紀錄,人文真善美團隊也需要完整記錄籌備過程和幕後花絮,如此才能更全面地記錄志業脈絡,或人間菩薩的前後轉變。

戴佳璧舉慈青陳冠文一家的報導為例。陳冠文一家因弟弟罹患癌症而獲得慈濟幫助。這份關懷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善種子。弟弟往生後,慈濟志工對陳冠文一家的關懷仍然持續。心懷感 恩的陳冠文加入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慈青團隊,他們一家更是參與了《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活動。

陳冠文一家的轉變,因為人文真善美團隊接力式的追蹤,讓這個故事得以完整地報導出來。由此可見,人文真善美不僅是報導活動,亦是為這一家人留歷史,通過階段性地收集資料, 在適當時候整理報導,即是「為時代作見證」。

◎學長引航 深入人文

慈青人文真善美團隊分為四個不同的功能小組,即筆耕、攝影、翻譯和美編。每個功能小組各設組長,平日的勤務皆由一班盡心盡力的組員一起完成。

「照片讓人『哇』一聲之後,還剩下什麼?」國立大學慈青張佑平分享他承擔攝影志工的心路歷程。他分享一張浴佛照片,一名小孩雙手合十,展現出虔誠與純真的神情。

張佑平說明圖片可以無聲說法,除了是慈悲的見證,更是慈濟人文精神的展現。他也強調圖文並茂的重要性,「若只有照片卻沒有圖說,人家會看不懂照片的意思;加上了有意境的圖 說,平凡的照片也變得很有意思。」

「在出勤時,我抱著好奇心來訪問志工和民眾。」慈青學姊鄭倩婷分享她「以筆耕耘」的心得。她說自己因為愛寫作而承擔了筆耕,而且她覺得文字可以抒發情感,「古人有雲,文字 的力量勝於武力,文字更能觸動人心。」

鄭倩婷分享,無需華麗的文字,慈濟大藏經注重的是準確真實,才能化為感動人心的清流報導。她也鼓勵大家,若無寫作經驗也可以加入筆耕團隊,因為「用心就是專業」。

翻譯組的葉俶伶在三年前參與美國慈青社時,就開始為《大愛劇場》翻譯字幕。她分享,從美國來到新加坡參與翻譯團隊後,更是越做越有心得葉俶伶非常感恩自己有機會接受雙語教 育,因而有能力承擔翻譯功能。

葉俶伶總是想到有不諳中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夥伴,要瞭解慈濟並不簡單。以此同理心,她希望通過翻譯,把慈濟大愛精神傳到世界各地,「少了翻譯,也少了慈濟在這世界創造的奇 跡。」

聯誼尾聲,即將臺灣花蓮慈濟基金會任職的慈青學長陳榮光分享了一個故事,本地一名年輕人因母親剛往生而鬱鬱寡歡,在偶然的機會下,看到母親生前在慈濟義賣會中付出的照片, 突然領悟到自己必須走出憂鬱,珍惜當下。現在這名年輕人已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付出自己一分力量。

「不要輕視自己的小動作,它可能有著長遠的影響!」每個活動因為有你、我、他的用心記錄,讓這時刻的感動能一直流傳下去,感動更多人。

圖左 : 戴佳璧表示,除了為進行中的活動做紀錄,也需要完整記錄籌備過程和幕後花絮,如此才能更全面地記錄志業脈絡或人間菩薩的前後轉變。[攝影者:黃思妮]
圖右 : 張佑平透過影像說明圖片可以無聲說法,除了是慈悲的見證,更是慈濟人文精神的展現。[攝影者:黃思妮]

圖左 : 翻譯組的葉俶伶(右)想到有不諳中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夥伴要瞭解慈濟並不簡單,以此同理心,她希望通過翻譯,把慈濟大愛精神傳到世界各地。[攝影者:黃思妮]
圖右 : 慈青人文真善美團隊透過聯誼,邀約夥伴一同加入人文真善美行列,同時也希望讓慈青們瞭解「為慈濟寫歷史,為時代作見證」的重要性。[攝影者:黃思妮]
圖 : 鄭倩婷分享,慈濟大藏經無需華麗的文字,注重的是準確真實,才能化為感動人心的清流報導。[攝影者:黃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