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人醫籌辦英文共修 服務更多非華民眾

人醫籌辦英文共修 服務更多非華民眾

E-mail 列印
星期天義診服務後的中午,病人向醫療志工們揮手道別離開,但義診中心人潮不減反增。走入義診中心的志工和民眾愈來愈多,而人醫會團隊更是忙著布置場地和準備音響器材,以迎 接每月一次的英文組暨人醫會共修。3月24日的英文共修,共有五十八人與會,其中人醫會成員佔了二十一人。

因非華族與非中文源流的志工人數日增,慈濟新加坡分會早在2004年就開始於牛車水會所增設了英文組共修,讓不諳中文的志工也能深入慈濟法門。英文共修隨著分會在 2005年底搬遷至巴西立的靜思堂後,在2012年12月再次遷移到紅山的佛教慈濟義診中心舉辦。

◎人醫不只會看診 籌辦共修一手包

英文組共修幹事李明慧分享道:「我們早就希望接引人醫會團隊來更了解慈濟志業。剛好人醫會團隊也有意舉辦共修,紅山義診中心就是一個適合大家來共修的地點。」

李明慧說:「多數人醫會成員都居住在中部,主要以英語溝通,而且他們在義診服務後就可以直接留下來參與共修。」英文組暨人醫會首次共修在2012年12月23日舉辦,每場 共修的出席人數均在四十人以上,而人醫會的出席率比起往年則明顯增加了。

雖然人醫會並無舉辦共修的經驗,但他們毅然接受挑戰,在負責英文共修的幹部陪伴下,承擔起各項籌備工作。所謂「用心就是專業」,他們卸下醫護的身份,把拿聽筒、針筒和配藥 的雙手,化為烹煮甜品、安裝音響、剪接影片和策劃課程的巧手。從臺前的協調和課程組,到幕後的生活組,音控組和機動組,皆由人醫會成員一手包辦。

「承擔共修絕對是對人醫會的一大突破!要辦人醫會的聯誼已經是不簡單了,更何況還要和英文組聯辦共修。」共修協調人員之一,鄧國榮醫師笑著說。

◎契合慈濟脈動 方向正確有依循

在編排一系列的共修上,課務組緊跟分會活動的腳步,每月共修的主題都契合分會近期的活動來進行。鄧國榮表示:「比如一月份歲末祝福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就成了我們二月 的共修主題《水懺》。這一次我們講的是慈善,就以二月份北區志工幫忙照顧戶居家打掃的故事做分享。」

此次共修特別邀請了實業家克利斯托芬(Christopher Wilson)來分享他在柬埔寨的慈善經驗。克利斯托芬在太太的人醫會友人安妮特(Anette Jacobson)接引下,返臺參與了今年(2013年)2月的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他說:「行善不計大小,別等到退休後和賺夠了再來付出。」慈濟人超越了種族和宗教藩 籬的大愛感動了他,因此他希望可以為慈濟付出得更多。

另一名共修協調人員林汶豪醫師補充:「策劃課程要很用心,因爲共修的出席者也有非人醫會的來眾,因此我們在主持共修時必須顧及所有人,不能只談人醫會的事項而已。」他也表 示,英文共修幹部的陪伴非常重要,讓人醫會更有信心,依循正確方向去努力。

林汶豪謙虛地說:「設計課程時會發現到自己對慈濟理念了解不夠深入,所以必須要多學習和看慈濟影片來打好基礎。在接辦一連串活動時,大家有時也會忘了初衷,而承擔共修讓大 家提醒自己辦活動的目標。」

新加坡人醫會日漸茁壯,更是勇猛精進承擔醫護工作以外的責任。從值班看診到跨國義診,如今他們也融入慈善志業,更能勝任籌辦共修。連續三次的英文組暨人醫會共修,見證了人 醫會承擔如來家業的使命感。

圖左 : 在編排一系列的共修上,課務組緊跟分會活動的腳步,每月共修的主題都契合分會近期的活動來進行。[攝影者:楊冠雄]
圖右 : 實業家克利斯托芬分享他在柬埔寨的慈善經驗,以及慈濟人超越了種族和宗教藩籬的大愛感動了他,因此他希望可以為慈濟付出得更多。[攝影者:楊冠雄]

圖左 : 共修協調人員之一的鄧國榮醫師表示,雖然人醫會並無舉辦共修的經驗,但他們毅然接受挑戰,承擔起各項籌備工作。[攝影者:楊冠雄]
圖右 : 人醫會成員從臺前的協調和課程組,到幕後的生活組,音控組和機動組,皆一手包辦。[攝影者:楊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