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跨國義診移師蘭卡郊區 修補病苦缺憾

跨國義診移師蘭卡郊區 修補病苦缺憾

E-mail 列印
繼去年8月及今年3月兩次大型跨國義診後,慈濟新加坡分會醫療團隊及志工,再到斯里蘭卡舉辦第三次義診,此次在離首都約兩小時車程的卡拉瓦納勒拉基地醫院進行外科、白內障、牙科、內科等服務,兩天半時間,有一千八百八十人受惠。當地居民缺乏醫療資源,許多病痛一拖就是好幾年,這次的義診也彌補他們因病苦而缺憾的人生。

牡杜瑪利燙傷後頸項肌肉捲曲收縮,脖子不能自由轉動。人醫會醫師細心地為她開刀,讓脖子能恢復正常的轉動。[攝影者:劉素方]
繼去年8月及今年3月兩次大型跨國義診後,慈濟新加坡分會醫療團隊及志工,再度來到斯里蘭卡舉辦第三次義診。此次義診地點是距離首都科倫坡約兩個小時車程的卡拉瓦納勒拉基 地醫院(Karawanella Base Hospital)。來自新加坡(一百一十九人)及馬來西亞(六人)共一百二十五人的醫護團隊,提供義診科別包括外科、白內 障、牙科、內科等,期許為當地窮困居民帶來醫療的福祉。

卡拉瓦納勒拉基地醫院位於蘭卡中部的薩巴拉加穆瓦(Sabaragamuwa)省,與前兩次義診地點拉納普拉(Ratnapura)縣同屬一個省份,也是一座群山環繞的山 城。基地醫院建於1846年,內有七個病房,約有二百個床位,服務中部省份城鄉約七十萬人口。

由於醫院建在小山丘上,地勢頗為陡峭不平,前方的舊病房是一層樓的矮房子,建築老舊,內部狹窄陰暗。義診場地則在後方兩座較新建築物的其中兩個樓層。志工將之設置成兩間外 科手術室、牙科及眼科等,而醫院的內科診療室也讓出給義診使用。

◎先遣團隊 攜手同心闢福田

8月4日,二十九人的先遣團隊搭乘凌晨班機抵達科倫坡稍事休息後,就直奔卡拉瓦納勒拉基地醫院為義診做準備。8月6日凌晨,來自新加坡八十六位醫護人員及志工,及馬來西亞 六位醫護人員陸續抵達科倫坡。清晨七點,團隊分乘六輛巴士出發,路過蜿蜒的山路,兩個小時後抵達醫院。

甫下車,志工和醫護人員就忙碌地進出做最後細部的佈置。事先有了先遣部隊兩天的努力,才半天功夫,各科別的手術室及看診室已經順利完成。酷熱的天氣下,每個人都揮汗如雨、 汗流浹背。醫師們也捲起袖子一起裝置儀器、整理藥品,讓這個偏遠寧靜的山區小鎮,頓時熱絡起來。

該地首次有外國醫療團隊前來辦義診,居民們都覺得好奇和歡喜。商借醫院於慈濟舉辦義診的基地醫院院長瓦珊妲(Vasantha Liyanage),也對慈濟志工的紀律和 組織感到讚歎。

瓦珊妲院長表示,義診活動對附近居民來說,是一大福音,尤其是白內障手術,一個鏡片需兩萬盧比(約合新幣二百四十元),對於一個月平均收入只有七、八千的本地居民來說,是 難以負擔的開銷。新加坡醫生的手術又快又好,一天就可以完成,如果在當地或許要兩三個星期,往返的交通費也是居民的負擔。

◎母親之愛 不為自身求安樂

原定下午才開始的義診,一大早等候掛號的居民已經大排長龍,等候區裡座無虛席,有遠從漢班托塔(Hambantota)來的居民,也有人希望能早點看診,半夜就搭車趕 來。

其中,卡莉斯瓦麗女士(S.Kaliswari) 和十四歲兒子曼達古瑪拉(M. Manda kumara) 凌晨三點離家,乘坐一個多小時的三輪摩托車來候診。

以採茶為生的卡莉斯瓦麗,今年三十八歲。她從十五年前開始,身上、臉上長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腫瘤粒,左手腕處的腫瘤甚至已經如拳頭大小,十分不便。她的兒子則是上嘴唇增 生,幾乎蓋過下唇,左手臂也有一個核桃大的腫瘤。

由於自己和母親外貌與常人有異,曼達古瑪拉常常被同齡孩子嘲笑,也因此困擾自卑,一年多前,小學畢業後便不願意再上學。卡莉斯瓦麗心疼兒子卻一直求醫無門,這次聽說有包括 腫瘤手術的慈濟義診,希望醫師能解除兒子的痛苦。

經過手術和整形,曼達古瑪拉手臂上的腫瘤已徹底切除,增生的上唇也恢復正常。他開心地說,恢復後要再去上學。卡莉斯瓦里雙手合十感恩醫護人員,還表示明天想讓患有同樣疾病 的大兒子前來求診。至於她自己,雖然也很想做手術,但是因為擔心兩個兒子手術後需要她的照顧,她寧願先不做手術,把康復的機會讓給兩個兒子,母愛表露無遺。

◎天降良醫 妙手解宿疾

二十年前的一個夜晚,才二十九歲的牡杜瑪利(Muththumari)睡覺時,不知何故置櫃子上的煤油燈突然倒下,熱油直接淋到睡在櫃子旁的她,燒灼的疼痛讓她哭叫起來, 臉頰及胸部都被燙傷。當時,由於沒有及時妥善的治療,燙傷後的疤痕明顯,頸項的肌肉也捲曲收縮,脖子從此不能自由轉動,讓原本是割膠工人的她無法繼續工作,頓失生計。

五年後,牡杜瑪利曾經到本地公立醫院動過一次手術,不料手術沒有成功,造成頸項的肌肉更緊繃,頭部轉動更困難。私人醫院費用非常昂貴,她負擔不起,也對求醫失去信心,如此 一拖就是十五年。

幾天前,家人經過醫院門口,偶然看到慈濟免費義診的宣傳橫幅,回家後興奮相告。在家人和鄰居的鼓勵下,她半信半疑地來到現場。曾經有過一次失敗經驗,她心中依舊懷著疑 慮。

牡杜瑪利被送進手術室,醫術高超的馮寶興醫師細心地為她開刀,將頸項的肌肉切開,並取腹部皮膚來修補,希望能讓脖子恢復正常的轉動。經過兩個小時的手術,牡杜瑪利被送出手 術室,頸項包紮著紗布的她雖然還覺得有些疼痛,精神還算良好。稍作休息後,她滿懷感恩地堅持要親自向馮寶興醫師致上謝意,醫師也給她滿滿的祝福,並不斷叮嚀要好好休養,照 顧傷口。

她開心地說,慈濟志工和醫護人員非常和藹可親,就如父母一樣照顧她。她心裡也感到無比感恩和欣慰,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遇見慈濟。 「眾多居民因貧困無法順利進行手術,而 慈濟人就像天降之神,來斯里蘭卡救助貧苦。這對本地人來說是一則天大的喜訊。」牡杜瑪利感激地說。

◎媒體採訪 讓全國人民認識慈濟

慈濟新加坡分會人醫會在此的大型義診活動,吸引了在地媒體的注意。 8月7日的Lakbima日報刊等了一則新聞,而National Television電視台及當地 Divaina(Island Newspaper)也前來採訪義診新聞。

慈濟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在受訪時,介紹了慈濟概況。自從南亞海嘯後,慈濟在漢班托塔的災後援助,如援建大愛村,以及後續推展慈善、醫療志業等。

電視台錄像師薩利亞(Saliya Gamasingla),也進入手術室錄像,對於臨時手術室佈置的用心與完善,還有新加坡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親和與專業,留下深刻印 象。

薩利亞表示,這是第一次在此看到如此大型的義診。他說:「這裡有許多貧病人民,沒錢接受治療,你們來到這裡,免費給這裡的人醫病。非常謝謝你們。」當他知道醫護與志工都是 自假自費來付出,更是感動,並表示要成為志工。 「我希望通過鏡頭,將慈濟義診活動讓全國人民知道。”」

Island Newspaper記者伽密尼(Gamini Ramyapala)雖然沒有親身進入手術室,但通過薩利亞的鏡頭,也得一窺手術室狀況,並表示將寫一篇義診 新聞報導,他跟著薩利亞也一起表示要成為志工。

獲悉兩人都住在科倫坡附近後,濟雨師兄馬上邀請他們參與星期一在科倫坡舉辦的志工會議,他們也表示會出席。

若能啟發更多在地的新發意菩薩,新加坡醫療團隊跨國而來的義診,更顯得有意義。兩天半的義診,總共服務了一千八百八十位病患,為本地醫療資源貧瘠的民眾,修補病苦的缺 憾。 .

圖左 : 居民一大早就前來掛號,等候區裡座無虛席。當地志工使用辛哈拉語,向居民講解慈濟義診所提供的幾項醫療服務。[攝影者:蔡長盛]
圖右 : 由於自己和媽媽外貌與常人有異,曼達古瑪拉常被同齡孩子嘲笑,自卑得一年多前小學畢業後便不願意再上學。[攝影者:劉素方]

圖左 : 慈濟新加坡分會醫療團隊及志工來到斯里蘭卡卡拉瓦納勒拉基地醫院進行兩天半的義診,總共服務了一千八百八十位病患。[攝影者:劉素方]
圖右 : 慈濟新加坡分會人醫會的大型義診活動,吸引了在地媒體National Television電視台及當地Divaina(Island Newspaper)前來採訪。圖為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在受訪時,介紹了慈濟概況。[攝影者:劉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