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越南 越南助學扶貧 援建考察馬不停蹄

越南助學扶貧 援建考察馬不停蹄

E-mail 列印
慈濟在越南落下的第一粒種子是慈善,時間要回到1994年10月。彼時,慈濟的慈善、醫療和教育志業已然開展,環保、國際賑災、骨髓捐贈陸續邁開腳步。臺灣慈濟志工楊碧雲隨同先生前往越南第一大城胡志明巿經商,有 心做慈濟,四處打聽。

時任中興紡織廠海外投資部越南地區負責人的姜立家先生是慈濟會員,已先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在當地行善。姜先生與楊碧雲認識後,委請公司員工馮雪芬女士全力支援的助緣,使慈濟在越南的志業足跡得以開啟。

從老人院的機構關懷、貧困家庭的濟助照護,到1998年的醫療服務、大型義診,志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積極復出。2000年因故中斷,至2003年獲得政府許可重新啟動,志工謹慎行事,不希望善根折斷。當年11月10日,慈濟越南聯絡處於胡志明巿正式成立,有了固定的家,志業更能推展。

◎越南慈濟情 三十不輟

三十年來,慈濟在越南的慈善足跡從南到北,逐步擴大。除了固定的關懷、照護和義診外,遇有颱風、水患,也會提供災戶急難救助,並推動偏鄉貧戶的淨水專案,捐贈醫療設備給醫院,盡力為之。

新冠疫情期間,2021年1月至5月,志工曾在海陽、西寧、茶榮三省及胡志明市進行紓困,發放包含大米、食用油、口罩、調味料、鹽以及快煮麵的物資包,供給六千九百多戶貧苦鄉親,一解弱勢家庭的無米可炊之苦。

時差慢臺灣一小時的越南,地形狹長,從南北距離超過一千五百公里,地理上劃分為北越、中越和南越,首都河內在北,胡志明市在南。以年輕人世代為主力的越南,總人口平均年齡僅三十多歲,且不斷成長,至今(2023)年四月,人口已突破一億。

越南行政區域劃分有省、中央直轄市;省下轄縣、省轄市和市社,再下有社、市鎮和坊。10月11日下午,經過七十分鐘的飛行時間,九位來自胡志明市、平陽、西寧等地的慈濟志工搭機來到南中部沿海的平定省。

平定省的首府歸仁市,有十一個縣(其中有三個縣位於山區)和安仁市社、懷仁市社兩個市社。人口一百五十萬、面積六千平方公里的平定省不是富裕的省份,經濟雖然在發展中,但偏遠的山區人民生活還是很困難,每年五到十月的雨季期間容易發生水災,令他們的生計雪上加霜。

九位志工與兩位從北方海陽市來的志工會合後,即前往省外務處跟省友誼協會,與主席及四個山縣:綏福、西山、永盛和安老的代表召開協調會議,討論考察行程。

會議中,由慈濟越南聯絡處負責人陳大瑜(濟宣),向平定省友誼協會主席暨各縣政府幹部,說明這次考察工作項目;平定省友誼協會主席梅青勝則向考察團隊介紹平定省貧困家庭狀況。

團隊也分享往年助學金活動,除了大規模發放以外,也有特殊情況的關懷與處理,包括多協助一個醫療個案及原住民族住宿學校。團隊規劃於四縣預計各發放五百份,合計二千份的助學金及二十戶援建戶,但若考察過程中,有特殊個案也可提出。

◎貧病相依 援建安居

團隊來到綏福縣,十歲的陳忠勇就讀國小五年級,他的爸爸已往生,一家有外婆、媽媽和陳忠勇等三個兄弟共五口人。外婆做掃帚,每天大概收入五到六萬越南盾(新臺幣六十六元到八十元);媽媽會做裁縫與打零工,但身體不佳,常常會頭昏。

陳忠勇家的房子七年前傾倒過一次,當時用約四萬臺幣來重建一部分,目前居住的空間是二十平方米(約6.05坪)的水泥屋,與二間用木材和塑膠布搭建起來的簡陋棚架。按照政府補助金額,只能建築三十二平方米面積左右,若要建大一點,經費超過政府補助,需要戶主自己處理,他們無力負擔。勘查後,志工決定協助援建經費與助學金。

另一戶的胡鳳尾今年六歲,就讀小學一年級。她的父母靠送貨、做農、養牛來維持一家生計。胡鳳尾的父親說她有先天性腎臟疾病,可是又說不清疾病的情況。

2020年,父親曾帶胡鳳尾去歸仁市的醫院就診,檢驗報告顯示有甲型肝炎、腎囊等,醫生說她年紀還小,不能做手術。這三年來,因為家庭經濟不允許,他只帶女兒到縣的私人診所看病拿藥。志工建議他再次帶女兒到市級的醫院看診,以確認女兒的病況,慈濟才能進一步評估如何協助。

另一位獨居的胡氏紅好,淚眼婆娑地向志工傾訴處境。她的屋子後面有養豬,最近做過手術處理甲狀腺腫大,胃出血。志工膚慰她後,告知會協助援建。考察後,綏福縣的援建戶數仍然維持六戶,新增胡鳳尾為醫療關懷個案。

西山縣原計劃援建八間房子,每間預算越南盾七千萬(約新臺幣九萬二千六百元)。

第一戶武善先生,今年九十四歲,與太太同住,育有二男三女。因等不及地方撥款援助,他們決定在雨季來臨前先借錢蓋房子,已經興建了二十天,接近完工。武善表示,可以存錢來還債。因沒有燃眉之急,所以不予以援建。有一戶家庭生活狀況不錯,但因對國家有功被列入援建戶,並不需要協助。

另一戶房子破舊,卻只在助學金名單內,因政府補助的七十萬越南盾不足以蓋成完整的房子,又沒有能力借錢補足建設費,所以只能放棄援建戶身份。這一戶是十四歲的阮晉誠,父母離異,他跟著爸爸。爸爸在外打工養家,他與兩位殘障的伯伯(有政府補助)同住。

阮晉誠會煮飯給伯伯們吃,學習成績也很好。他的房間牆壁龜裂,上面有修補過的痕跡,房屋後面覆蓋的鐵皮鏽蝕,岌岌可危。志工決定將前二戶援建經費轉為協助阮晉誠家蓋房子,總預算一億四千萬(約新臺幣十八萬五千二百元)。因此,西山縣援建戶還是八戶。

永盛縣有六戶援建戶,位於山區的永山社是永盛縣最遠的社。這裡大部分是少數民族,小朋友上課要走比較遠的路,上學條件欠缺,團隊因此決定在追加協助六十份助學金給永山社。

◎教育是希望 助學安學

最北邊的安老縣沒有援建戶,聽聞慈濟之前在廣治有協助發放生活物資給一所民族住宿學校,縣教育部部長誠摯邀請慈濟志工前去丁瑞中小學寄宿學校。抵達後,先由校長阮輝煌簡報學校概況。

該校是原住民(越南叫少數民族)學校,是半寄宿型學校,有一百八十八位學生。其中一百一十一位學生因家住山上,上學路途遙遠,平日就住在學校,待週五父母來接回家。這些貧困小孩不用繳學費,政府還會補助伙食費用,學生返校時也會帶來食物。

整體而言,學校的教室乾淨,使用的是井水,衛生設備不足。每間宿舍有三張上下舖,提供給十二位學生住宿,空間很擁擠,沒有書桌和櫥櫃,夜間活動也缺乏電視和音響系統。越南的教育,在市區還算普及,但偏遠地區的學生,因家庭收入不豐,學費成為沉重的負荷。

陳大瑜向校長傳達上人對教育的重視,團隊共識後,決定先提供一百八十八份、每份價值五十萬越南盾(助學金的一半)的住宿生活物資。

此行,志工也前往各縣勘查發放場地,有安老縣文化宮、綏福縣體育資訊文化中心、西山政治培育中心和永盛縣的永山社文化屋、永盛縣體育資訊文化中心。

志工馬不停蹄地勘查,趁著記憶猶新,在平定省符吉機場登機返家前,進行發放路線規劃的討論。共識後,除原本的四縣二千份再加上永山社的六十份,每份一百萬越南盾(新臺幣一千三百二十一元)助學金;連同生活物資和援建經費,合計總經費為新臺幣四百七十八萬九千七百三十九元,這些善款是來自海內外慈濟人以及當地臺商所匯聚起來的大愛。

越南的慈濟志工人數雖然不多,秉持上人慈示的「取之當地、回饋當地」,他們會繼續群策群力,堅定步伐,向前邁步


圖左 :平定省友誼協會主席梅青勝,向考察團隊介紹平定省貧困家庭狀況。[攝影者:邱勇鐘]
圖右 :陳忠勇一家居住在二十平方米的水泥屋,與二間用木材和塑膠布搭建起來的簡陋棚架裡。[攝影者:文天亮]

圖左 :阮晉誠的房間牆壁龜裂,上面有修補過的痕跡,房屋後面覆蓋的鐵皮鏽蝕,岌岌可危。[攝影者:文天亮]
圖右 :胡鳳尾(右)今年六歲,有甲型肝炎,腎囊等疾病,志工訪視後決定將她列入醫療關懷個案。[攝影者:文天亮]

圖左 :安老縣丁瑞中小學寄宿學校阮輝煌校長(左立者)簡報學校概況。這是一所原住民學校,一百八十八位學生中的一百一十一位學生家在山上,平日住在學校,週五再由父母接回家。[攝影者:文天亮]
圖右 :志工與阮輝煌校長合影留念。團隊共識後,決定提供一百八十八份、價值五十萬越南盾的住宿生活物資。[攝影者:文天亮]

圖左 :丁瑞中小學寄宿學校的住宿環境,空間很擁擠,沒有書桌和櫥櫃,夜間活動也缺乏電視和音響系統。[攝影者:文天亮]
圖右 :志工前往綏福縣體育資訊文化中心考察發放場地。[攝影者:文天亮]
圖左 :志工在平定省符吉機場登機返家前,進行發放路線規劃的討論。[攝影者:邱勇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