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修行 從清晨做起

E-mail 列印
「為什麼要出家,你們想不想出家嗎?」9月2日下午,靜思精舍德禪師父在花蓮靜思堂感恩堂,與「2019 年慈濟印尼分會四合一部精進研習」學員暨工作人員分享「靜思家風」時,這樣問起大家。

「來不及了。」臺 下有這樣的回應聲,德禪師父隨即表示:就是因為來不及,所以要多加努力,發願下輩子能夠出家。師父帶著笑容看看大家,接著說:「其實現在開始就可以當出家人!每天從早上三點五十分起床……」

◎一指積善

「起床後,要做甚麼?滑手機?」德禪師父提醒大家,心難控制,想要的與講出來的,不能合為一,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修行。他更以分享證嚴上人希望眾人能夠一指積善,動一動手指就能點開人生,啟動善行,共造福緣,集匯成大愛。上人開示;「很誠懇的一念,我要點進去,我一點看到『成功』,我就有功德,就是歡喜。」

螢幕上出現「心初愧不 不愧初心」兩排字,德禪師父問大家應該怎麼唸?他以此說起慈濟自臺灣起源,上人時時叮嚀海外慈濟人,頭頂人家的天,腳踏人家的地,德禪師父說:莫忘初心,莫忘此時此刻,莫忘那一念,莫忘那一人。

「當初有人說印尼暴動是因為排華?如果有人這樣問你,你要怎麼回答?」有一個微細的聲音傳出「因為當初我們的愛沒有這麼大。」師父提醒大家:不是排華,是因為貧富懸殊太大;因為這樣的因緣,印尼慈濟人在當地的努力,教富濟貧,濟貧教富,讓慈濟四大志業得以在當地深耕。

◎靜思實踐

德禪師父提起,有「信」才能產生力量,才能成就道業,「信」是入門根基;他接著以《靜思‧信願行的實踐》新書出版的過程及內容大綱與大家分享。

這套書目前已出版第二冊,第一冊「靜思」,1937 年到 1965 年,是證嚴上人成長、出家到創辦慈濟歷程。第二冊「善護」,1966 年到 1977 年,是慈濟「慈善志業」的開端。第三冊「心蓮」,1979 年到 1986 年是慈濟「醫療志業」的拓荒;一到三冊涵蓋慈濟前二十年歷史。

「上人出家前自號「靜思」,是為提醒自己,時時刻刻靜心思考人生方向,「靜思」兩個字,也是蘊育慈濟的根本思想。」師父述及,當年證嚴上人離家,因擔心被找到,帶回俗家,遂決定以「靜思」為名。

1966 年是臺灣經濟正要起飛的年代,證嚴上人在貧窮的後山─花蓮,克難地將「慈濟」組織起來。

「這套書不斷把慈濟人、慈濟事對應上人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發展,是如何扎根落實。」德禪師父提及,因為上人悲心大願的帶領,靜思弟子願意投入、努力,以十年為一個基礎,從慈善起步,第二個十年,從醫療下手,開始了醫療志業……

◎精準方向

因為上人的一念心,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超越半世紀以來的足跡歷歷在目,但是,大家的心念是否能夠把持?

螢幕上有鮮明的幾個大字,「精」、「真」、「準」歸向「方向」。師父再次與大家互動,問起大家,是否認識慈悅師姊,對她的印象是甚麼?師父說起,「慈悅師姊總是說要『快狠準』,上人則教示慈悅師姊,要將快狠準轉化成很快、很準。」
方向要怎麼才對得準?德禪師父表示,唯有「真」和「精」。

「上人一再叮嚀:個人微不足道,勿多著墨。上人說:我的一切,因為慈濟人才有價值。我只是一個『因』,有『緣』才能成『果』。慈濟是無數人『因緣和合』所成就。」德禪師父提及,證嚴上人一向秉持謙卑縮小自我的態度;並從「靜思」兩字說起上人的悲願,直到「善護」中,細說慈濟的「慈善志業」。

「上人慈示,有聞有言,必定要有信、有願、有行。信,無私,願,就拔,行,實踐。」螢幕上,禪師父以簡潔的文字,將上人始終如一貫徹的精神與實踐一一與學員們分享,他說;只會做慈濟事,不了解「靜思法脈」,行事就容易偏差。

◎把握因緣

對於德禪師父談到未做慈濟之前人生的價值,王麗芬表示:「以前還沒有做慈濟,自己像是一個三等人,在家等吃、等睡、等死。」王麗芬認為自己進入慈濟才有一點點價值,可以用健康的身體付出。「感恩有慈濟,我才能有一個一點點價值的人生。」

王麗芬更懺悔以往嘗鮮的心態,總是覺得世上還有很多東西未嚐過,而未能淨心淨口,進入慈濟不但全家茹素,自己更能用感恩包容的心,看待生活的人事。

穿著灰衣,今年培訓的學員林奕奉,2013年從大愛臺看到了慈濟,又從社區的資訊得知慈濟徵求志工幫忙為災民打包便當而加入慈濟。後來,因為家業再加上要照顧病重的母親,她為盡孝未能繼續做慈濟。今年六月母親往生,林奕奉便馬上投入培訓委員的行列,更把握因緣參加此次的精進聯誼。

林奕奉表示:因為有上人三次的逃家,最後完成出家的心願,才有今天的慈濟,大家才能夠有與慈濟的因緣,所以大家更要把握這樣的因緣,把握時間,要更加加油。

五十多年來,「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慈濟人跟隨著證嚴上人,秉持宗教情操與修行精神,把握分秒,度人間路,行菩薩道,為社會、為人群付出,更希望接引眾人發揮大愛精神,做人間菩薩。

圖左 :林奕奉(右)表示,所以大家更要把握這樣的因緣,把握時間,要更加加油。[攝影者:蔡翠容]
圖右 :王麗芬(前中)更懺悔以往嘗鮮的心態,進入慈濟不但全家茹素,自己更能用感恩包容的心,看待生活的人事。[攝影者:莊煌明]

圖左 :靜思精舍德禪師父在花蓮靜思堂感恩堂,與「2019 年慈濟印尼分會四合一部精進研習」學員暨工作人員分享「靜思家風」。[攝影者:莊煌明]
圖右 :師父與大家互動,問起大家,方向要怎麼才對得準?[攝影者:莊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