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牙科人醫 發揮大愛與專業

牙科人醫 發揮大愛與專業

E-mail 列印
2019年9月11日,國際慈濟人醫年會首日。中午過後進行專題研討會,其中之一的牙科專題研討,由參與慈濟於世界各地舉辦義診的專科牙醫師,分享他們的專業,無論是災難之後,抑或難民聚集之地,在他鄉異地克服種 種環境、天候、語言、民情等障礙,難行能行,為受病苦煎熬的弱勢民眾,醫病醫心。

◎兒童口腔衛生診斷 愈早愈好

研討會由臺北慈濟醫院牙科部夏毅然主任,以及北區人醫會副總召謝金龍醫師共同主持。來自臺北的曾婉青醫師,專攻兒童牙科,在她的診療經驗中發現,兒童表達能力有限,尤其是幼兒,口腔問題常會以其他問題顯現,例如哭鬧、不愛吃飯、過動……因此,兒童的口腔衛生需要被關注。

關於兒童牙齒矯正,必須考量治療過程所需花費的時間,因為兒童的身體骨骼均在不斷地發展中,往往矯正需要數年時間,要先預設矯正完成的時候,骨骼和身體發展的程度。而且矯正不只是戴牙套,而是除了目標,還須有完善的過程計畫,且兒童的口腔衛生診斷,愈早開始愈好。

◎見賢思齊 醫病苦點心燈

趙李丹醫師來自廣西南寧,今天趙醫師以「輪椅上的口腔關懷」為題分享。「人醫會的謝金龍醫師和美國的賴醫師是我的偶像……」趙李丹醫師以感性的語調娓娓道來,她說,去年她回來臺灣,聽到謝金龍分享為植物人洗牙的過程,令她感動不已,也激起了她起而效尤,要為家鄉南寧的身障人士,關懷口腔衛生。

廣西有一百三十五萬殘障人士,因為趙李丹的父親是一位外科醫師,她從小看到許多身障者無錢就醫的苦境。回到南寧後,趙李丹立刻與謝金龍醫師聯絡,也在謝金龍的安排下,臺灣志工研發的「輪椅架」很快地運抵了南寧。今年四月份開始,在趙李丹籌備運作下,正式開始為殘障鄉親關懷口腔衛生。

由於有了輪椅架,身障者不用麻煩他人移動身體,就能輕鬆地治療牙齒;也有鄉親不必再考慮費用問題,就能解決牙齒的疾患。短短四個月時間,分四次進行的殘障鄉親口腔衛生關懷,已嘉惠鄉親共七十三位。趙李丹的義舉,不但解決殘障者的病痛,也開啟了他們封閉的心靈,很多患者因治療牙齒,而與醫護人員成為了朋友。

因政策問題,在大陸地區無法走出醫療機構義診,趙李丹醫師在自己的醫療機構舉辦義診,為殘障弱勢鄉親開啟一扇窗;也在義診的同時,為鄉親介紹慈濟精神,以及竹筒歲月,醫治病苦的同時,也為鄉親的心靈點亮一盞心燈。

◎難行能行 做就對了

另一位專攻特殊身障牙科的黃文國醫師,現服務於臺北慈濟醫院,與學員談到約旦義診的感動。今年,黃文國跟著義診團隊進入約旦,為敘利亞難民義診。由於戰爭、逃難,難民對疼痛和醫療必要的麻醉,有著莫名的擔心害怕,即便是在不斷的溝通下,終於願意就醫,但動輒攝氏四十多度的高溫,又沒有空調設備,對醫療來說,也是考驗重重。

難行能行之下,黃文國和團隊總共完成了一千零十五顆牙齒的治療,以及三十七例的根管治療,另外還完成了四例SSC(不鏽鋼牙套)的裝置。黃文國感動地說,十七年的牙醫生涯,在約旦義診中,終於體悟了靜思語「做,就對了!」未來,他還會再去約旦,為身障難民解決病苦。

來自澳洲的人醫施彬彬(Dr.Lydio See),於Tara從零開始成立一間專業牙醫診所,分享於澳洲如何從事義診。有學員問,在國外,慈濟的義診要與當地專業醫療院所合作,常會遭遇阻礙,然而澳洲卻能突破難關,與許多醫療單位都能取得很好的合作機會,是如何做到的?

施彬彬醫師說,慈濟的義診在澳洲受到肯定,許多醫療機構都願意與慈濟義診結合,嘉惠更多弱勢民眾,一方面是人醫會與志工會主動拜訪,傳達義診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慈濟的精神感動了他們。

◎義診悟價值 人醫立典範

來自高雄的李姿瑩醫師,也是專攻兒童牙科以及特殊需求牙科。從大學就加入慈青的李姿瑩,在醫學院畢業後的訓練(簡稱PGY)時,遇到了漸凍人,也就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因牙疼而急診,當時的李醫師對這樣的病患該如何做完善處置,產生了困惑。

因為參加了人醫會,在義診的過程,李姿瑩透過幫植物人洗牙,解開了她之前的困惑。今年她也參加了約旦義診,她深深的感受到靜思語「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的意義,也更確定從事醫療工作的價值。李醫師期許自己,成為荒漠中的甘露,以醫療滋潤有病苦的地方,還要號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義診的行列。

來自美國加州的鄭敦仁醫師,則是分享咬合及齒模技術。鄭醫師認為,一般的概念是,矯正治療能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水準,就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但他認為,另外百分之二十,也是身為醫生的可以再努力的方向,因此,鄭醫師在齒模技術上更加專研,他在專業上追求完美。

專題研討的尾聲,謝金龍醫師數度哽咽地談及,今年三月往生的黃淑賢醫師的故事。去年才獲醫療奉獻獎,並和人醫會相約今年義診活動的黃醫師,十數年來,以她麻醉醫師和牙醫師的雙重專業身分,為植物人及身障患者進行義診服務,她的熱情和大愛精神,不僅獲得醫療界的最高殊榮,也鼓舞了很多的醫療人員。縱使黃淑賢醫師的離開令人不捨,卻也為義診樹立了最佳典範。

圖左 :牙科專題研討會,由臺北慈濟醫院牙科部夏毅然主任(右),以及北區人醫會副總召謝金龍醫師(中)共同主持。[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臺北慈濟醫院牙科部夏毅然主任,主持牙科專題研討會。[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趙李丹醫師(左)來自廣西南寧,以「輪椅上的口腔關懷」為題分享。[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黃文國醫師,十七年的牙醫生涯,在約旦義診中,終於體悟了靜思語「做,就對了!」的意涵。[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來自澳洲的人醫施彬彬Dr.Lydio See,分享於Tara如何從零開始成立一間專業牙醫診所,及如何於澳洲從事義診。[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來自高雄的李姿瑩醫師,專研兒童牙科以及特殊需求牙科。期許成為荒漠中的甘露,號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義診的行列。[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謝金龍醫師,談及今年三月往生的黃淑賢醫師的故事,數度哽咽落淚。[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參與牙科專題研討會的學員,珍惜有緣相聚於此相互學習。[攝影者:林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