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以在地點心 迎接海外慈濟家人

以在地點心 迎接海外慈濟家人

E-mail 列印
年年歲歲望仲秋,歲歲年年霧雨愁。深秋的花蓮,白天看不到陽光,遠方翠綠的山巒,在雲霧間忽隱忽現,偶爾涼風徐徐捎來一些涼意。

10月21日巍峨矗立的花蓮靜思堂,陸續湧進身穿藍衣白褲的慈濟志工,他(她)們 將為22至27日在靜思堂所舉辦的「2019年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進行前置的各項作業。

◎修剪不齊 每天勤拂拭

在靜思堂地下二樓,偌大的生活組工作室內的大圓桌,圍坐一群身穿圍兜、頭帶頭巾、戴口罩的志工。志工王美秀手拿剪刀,將盤中長條素肉乾剪成小段,同時將不規則的部分修剪整齊。來自雲林的王美秀感覺:「把它剪成小段,吃的時候比較方便。」

在社區時,王美秀從訪視中看到志工無所求的付出,讓她感動而加入慈濟。從社區到培訓已經八年,王美秀首次參加營隊,她表示:「大家都是法親,海外學員來自那麼遠的地方,難得回到花蓮,跟他們結一份好緣。」她希望讓法親感受到回到心靈故鄉的溫暖,同時喜歡上素食,回去後也可以茹素。

在修剪素肉干時,王美秀體悟:「像我們的心靈雜亂的時候,也要去除掉雜亂讓心靈更乾淨。」她覺得心靈像一面鏡子,每天都要擦拭,每天將內心的無明去除回歸清淨本性。在團隊王美秀覺得:「我們要尊重窗口,配合大家合和互諧互相幫忙。」她認為這是身為志工該有的共識。

◎縮小自己 貴在配合

同是生活組,身穿灰衣手捧香蕉,正走出工作室林燕靜說:「又增加了好幾組,要送人文真善美、送香積、送寮房。」第一次參加營隊來自雲林虎尾的林燕靜表示:「平常在社區做環保、醫療志工,慈濟的各項功能都有參與。」第一次參加大型的活動,補教老師退休的她,用沙啞的聲調說:「這次自告奮勇來體驗,跟著大家學習一起做。」

被分配到水果組的林燕靜覺得,能和海外法親結緣她很興奮地表示:「今天全部都在弄香蕉,因為剛來發現比較混亂一點,哪些地方需要送水果,還不是很清楚。」剛才窗口指示她到冷藏室,再把香蕉取出來整理,準備送出去。

正在培訓的林燕靜感受到:「在團隊要盡量學習而且要懂得縮小自己。」曾聽到別人說踢到鐵板,但她感覺:「如果能夠縮小自己,是不可能去踢到鐵板的,不要有太多意見,我們要盡量配合。」曾看過《靜思語》她體悟:「當領導人是有需要,但是能夠做一個配合的人,才是更重要的。」

◎分享在地美食 做中學學中覺

剛剛指導林燕靜的生活組窗口羅玉琴,正在走廊上和幾位志工討論工作流程。她眉開眼笑地說:「這次雲林總共來了六十五位志工。」剛到時她有一點混亂,但是很快即進入狀況。

羅玉琴過去是在活動組,這是第二次承擔生活窗口。對於前置作業,她覺得:「每天的茶水、水果、點心,請志工先把它弄好。」她運用在活動組的經驗,將要送的部門和多少茶水、點心,先行訂了一張行程表貼到工作室的牆壁上,讓組員很清楚哪一個時段送什麼東西、送到哪裡。

「每一個定點設立一個窗口,讓有經驗的志工承擔。」羅玉琴用這樣的方式分工。茶水工作比較辛苦,每天都要很早起來泡咖啡,剛剛她就在叮嚀志工,幾點要起來泡咖啡。她特別提到:「這一次點心的靚點,就是花蓮、新竹、桃園、雲林,各自提供在地美食。雲林是用『一口粽』和『蕃薯包』,都是在地的有名小吃。」

「這次是來跟大家學習的。」羅玉琴覺得做慈濟就是要「做中學、學中覺」。今天她碰到很多熟人問她:「妳怎麼來當生活組?」但她認為,每個功能都不一樣――範圍不一樣、人也不一樣,她感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變化球來時,心情也是跟著戰戰兢兢。她謙卑地覺得:「資深的生活組志工,他們都很有經驗,要跟他們學習。」

羅玉琴希望海外的法親家人,透過生活組準備的點心、茶水,感受到法親之間的溫暖和熱情。用喜悅的心情來研習,同時將慈濟的精神理念和上人的法帶回居留地,讓慈濟的法脈生生世世在海外源遠流長。羅玉琴總是這樣的期盼著……

圖左 :羅玉琴(右二)是由課務組第一次轉換跑道,承擔生活組窗口。她用課務設計課程的概念,將生活組每日的工作,由繁化簡予以分工。[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生活組志工手拿剪刀,將盤中長條素肉乾剪成小段,同時將不規則的部分修剪整齊。[攝影者:黃靜蘭]

圖左 :生活組將早餐物品整齊排列上桌,指導師父德柔師父,調整動線,讓取餐的人更便利。[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目前正在培訓的林燕靜,此次承擔生活組,負責清洗身心寬暢使用的盤具。[攝影者:黃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