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慈悲科技競賽 創心利他的展演

慈悲科技競賽 創心利他的展演

E-mail 列印
「科技到了好人的手中就變成慈悲科技,一念之間,決定我們與善或與惡的距離,慈悲科技基本上就是BMW——無限創意與慈悲,加起來就變成生活和生命的智慧。」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為今天的盛會下了一個最佳的詮 釋。

10月19日,由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慈濟科技大學合辦的「2019第三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在慈濟科技大學智耕樓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創新的發明、慈悲的體現」,來自景文科技大學、中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國立宜蘭大學、臺北教育大學、南臺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遠東科技大學等九所大專院校,十三隊參與總決賽。

◎溫暖的影響力

為鼓勵青年勇於追逐夢想及自我實踐,慈濟基金會自2017年起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提供青年所需要的支持與舞臺,邀請各校青年學子們為研發,激發創新思維。

「我們始終相信慈悲跟科技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一股改變世界最溫暖、最正面的影響力……」目前任職於大愛電視臺的主持人陳晏瑋,為今天的展演競賽開場。

「2019第三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從今年(2019年)四月起展開五場的說明會,分別於亞洲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及清華大學等全臺巡迴競賽說明會,廣邀各大專院校的學子參與。

今年共吸引二十四校六十一隊參賽,團隊皆以環保理念為出發點,研發作品需符合環保5R中的二項。創新主題再區分為慈善或醫療,慈善部分則針對備災、賑災或改善弱勢、偏鄉的人文關懷,而醫療部分為改善銀髮族日常照護、提升病人安全等。

經由初賽,遴選出參與總決賽團隊,以慈善關懷、慈善賑災、醫療改善、醫療長照等作品主題區分四大項,大家到好山好水的花蓮慈濟科技大學互相觀摩學習,一起為社會及環境的快速變遷,帶來的各項影響與衝擊而努力。

◎帶給社會方便

參賽各隊發表內容涵蓋很廣,「生命繫生命安全針具」以美工刀滑軌式設計達到簡易省力、回拉安全、針頭可換、途徑可適及抽血可用等美善五用,針具採可回收PP塑料,降低資源損耗;「多功能無線控制複合動力載具機」體積小、操作方便,為送入災區進行小型救援;「血管探照器」,利用近紅外線照射在皮膚上顯示血管位置,方便醫護人員找到血管施打。

而「老人防衛隊」,透過保護傷口保護蓋——Body Keeper,讓傷口在無菌的空間快速復原;「我們不是老人Ice Patch+」,一款針對受傷區域改變冰敷範圍,不會直接接觸皮膚的冰敷袋,以避免凍傷;「攜帶式手術房Front Rescue」,一無塵無菌的治療空間,讓救災人員可以就地進行傷口處理及治療,提升效率與災民的存活機會。

「溫暖科技智慧導眼」則是結合智慧墨鏡、智慧手杖、智慧導盒、雲端平臺及手機APP而開發幫助視障者在外行走安全;「翁逸」,將觸控筆搭配可拆式老花鏡片,設計出更便利、美觀、健康的設計,達到老「翁」「逸」樂,亦可增加血糖測量功能。

◎傳奇只有起點

「醫療非感染型廢棄物自動分類回收機」設計分類機臺,免除化學藥劑使用,也可將分類後的回收物再利用;「純淨水Public Water Filter」,利用機器上的把手或踏板產生的電能啟動紫外線殺菌,對水質不乾淨及落後地區進行水資源過濾消毒;「回收電鍍塑膠用以製造救災用品」以無毒、無汙染且省時的方式創新退鍍,,脫落下的金屬可由改變PH值進行沉澱後回收。

「雲端助聽器線上即時適配與體驗互動系統」只需手機APP連線藍芽助聽器就能接受遠端的驗配師的助聽器調頻;「快速檢傷貼片」是為減少使用人力檢傷花費的時間,簡化步驟與流程,減少一次使用檢傷器具的浪費而研發。

參賽團隊各展演十分鐘,再由從初賽開始擔任評審的工研院技轉中心副執行長劉智遠、花蓮縣青年發展中心執行長傅廷暐及花蓮慈濟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張幸齡,針對每一隊的研發內容做最詳盡的評述及建議回饋,讓大家繼而改良創新產品,達到更具人性化、實用性及更公益化的成效。

花蓮縣青年發展中心執行長傅廷暐表示,過去二十年人們把人變成機器,未來的二十年由於AI的導入,把機器變成人,那人要做甚麼?他說:「知識可以累積,可以複製,但是智慧和體驗不行,所以人的存在與未來發展的方向要朝智慧跟體驗去進行。」

他建議同學們,做簡報要提出有質感的議題,議題的敘述才能看得到創新的詮釋;要有勾起情感共鳴的故事力,要能夠撥動人心;要有體驗力的行銷。「傳奇沒有終點,只有起點。」傅廷暐期勉大家,一起努力,讓未來更美好!

◎大愛科技體驗

連續三年協辦活動,於2008年成立的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分享與互動,讓同學們能更瞭解每一樣環保產品背後研發、設計的精神與意義。

在體驗區裡,參賽同學實際接觸到大愛感恩科技研發的各項產品,防割手套、墨鏡、寶特瓶原料製作的服飾、護身腰帶及環保袋、賑災毛毯、環保太陽帽子等等。

就讀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四年級的黃子馨與同學一起體驗防割手套,感覺很新奇,直說,「很實用,很環保,想買來用!」在一旁為大家解說環保太陽帽,就讀慈濟科技大學的王韋傑同學,第一次參加解說的工作,他說:「這次有不一樣的體驗,感覺這是很具挑戰性的工作。」

◎科技結合人文

今天,每一團隊都盡情發揮與展演,評審表示,臺灣的創意能量在慈濟的扶持之下,大幅成長;今天的評審工作非常糾結、不容易;最後,選出攜帶式手術房、純淨水及生命繫生命安全針具佳作三名;由南臺科技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研發的「智慧導演」獲得第一名;第二名是明志科技大學的「小型冰敷袋」;第三名由遠東科技大學研發的「以回收電鍍塑膠用以製作救災用品」獲得。

南臺科技大學碩士班的卓榮耀,很感恩有此機會學習,「在學習的階段也是一直都是有長輩的提攜,還有學長學姊的傳承。」他表示,以往以科技類來說,大家都是求好、求新,求會一些技術更進步的挑戰,而這比賽比較回歸到社會,關懷,去幫助需要的人。

而指導老師張萬榮表示,設計要結合科技就要有磨合過程,「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視障者對於輔具的可接受性。」他發覺科技應該要結合設計再加上人文,與慈科大結合的團隊表達這樣的理念。「因為我們是冷冰冰的科技,沒有溫度或是人的設計,也沒有人文的體會;我們把科技、設計、人文結合在一起,是跨三個領域的團隊,希望可以導入視障生活環境中。」他期許能從人文角度重新調整,讓產品變得有溫度。

慈濟基金會邱國氣主任以 Nokia手機的一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提醒大家,發明手機的人萬萬沒有想到,到底是把人與人的距離拉近了,還是科技讓人們越來越遠?

他期待未來競賽可在臺灣各地舉辦,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希望更多有想法的年輕人,投入關懷社會。「我們越投入,腦部裡的慈悲利他區塊就越活絡。」

「感恩大家來參加這樣的活動,我希望不見不散我們明年再見。」在熱絡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今天的展演,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感恩大家的參與,也歡迎大家利用假期,在花蓮享受好山好水,明年再帶好作品來!

圖左 :從初賽開始擔任的評審,在決賽中針對每一隊的研發內容做最詳盡的評述及建議回饋。[攝影者:沈淑女]
圖右 :擔任評審的花蓮縣青年發展中心執行長傅廷暐(前排右一)期勉大家,一起努力,讓未來更美好![攝影者:沈淑女]

圖左 :南臺科技大學碩士班的卓榮耀表示,以往以科技類來說,大家都是求好、求新,而這比賽比較回歸到社會,關懷,去幫助需要的人。[攝影者:沈淑女]
圖右 :大愛感恩科技,透過分享與互動,讓同學們能更瞭解每一樣環保產品背後研發、設計的精神與意義。[攝影者:黃玫嘉]

圖左 :就讀慈濟科技大學的王韋傑同學(左一),第一次參加解說的工作,他說:「這次有不一樣的體驗,感覺這是很具挑戰性的工作。」[攝影者:黃玫嘉]
圖右 :指導老師張萬榮(左一)表示,「我們把科技、設計、人文結合在一起,是跨三個領域的團隊,希望可以導入視障生活環境中。」[攝影者:沈淑女]

圖左 :「溫暖科技智慧導眼」則是結合智慧墨鏡、智慧手杖、智慧導盒、雲端平臺及手機APP而開發幫助視障者在外行走安全。[攝影者:沈淑女]
圖右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感恩大家的參與,期待明年再帶好作品來![攝影者:黃玫嘉]
圖左 :「慈悲跟科技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一股改變世界最溫暖、最正面的影響力……」目前任職於大愛電視臺的主持人陳晏瑋,為今天的展演競賽開場。[攝影者:沈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