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用心食輪 轉法輪於海外居住地方

用心食輪 轉法輪於海外居住地方

E-mail 列印
日頭輝映出薄薄光芒,熱氣漸漸蒸發,偶而飄來一股淡淡的大地青草味。花蓮靜思堂於10月23日至27日舉辦「2019年海外慈濟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香積組由桃園區主承擔。

10月22日早上十點多,同心 圓餐廳內的一群香積志工,正在進行上菜與擺盤的演練。上菜人員十二人排成一列,將五菜一湯、一盤小菜,以接力方式一一上桌。

來自桃園的香積窗口林佳薈表示,這次陸續來了六十二位香積志工,昨天就已經全數來到了。大家先把碗盤拉出來清洗,同時也將預備的一百張桌子,全部擦拭完畢。

林佳薈平日在社區承擔香積窗口,她說:「像這樣大型的營隊,她是第一次承擔,心裡難免戰戰兢兢。」當被通知時,她並不他想隨即一口答應。來到營隊後,她發現「對這裡的環境不熟,碗盤放那裏也不知道,讓我頭皮發麻。」但是,經過昨日實務的作業之後,她表示:「好在有資深的香積志工指點和幫忙,現在已經進入狀況了。」

有關這次準備的菜餚,林佳薈開心地表示:「盡量配合海外的口味,像馬來西亞、印尼的法親喜歡咖哩,緬甸喜歡吃辣,桌上會有一盤辣味,以便讓喜歡的人自己添加。」她期許透過大家的用心,可以食輪轉法輪,讓海外的法親收穫滿滿。

在廚房這邊,抽油煙機轟轟地響著;洗菜區的志工,用大型撈勺將翠綠的菜撈上來;在一旁切菜身形高大魁武的社區志工鄭清玉,身穿圍兜帶著口罩的打扮,他將整顆的高麗菜放在菜板上,手拿菜刀熟練俐落地將高麗菜切開、切塊。

來自臺南的鄭清玉,本業是經營餐廳,因打算轉業,所以趁著休息期間來參加營隊。鄭清玉靦腆地說:「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是抱著來這邊學習的心態而來。」因為環境不同,他接著說:「師姊告訴我怎麼切,我就照他們的方式去做。」初次參加營隊,他係以見習的心情全心配合。

在鄭清玉後方,來自桃園的志工陳美玲,右手拿刀子,左手握住豆薯,一刀一刀地削皮。在慈濟已經二十幾年,由環保轉到香積。目前在社區承擔協力窗口,透過承擔讓她覺得:「透過和人互動,才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愛的存款不夠多。」

現在的她,轉個念頭盡量和人結好緣,縱然被對方拒絕,她也溫言軟語回應――「這次沒空沒關係,下次有空再出來。」現在感覺自己的人緣,比以前好很多了,處事也更加圓融。

陳美玲覺得,「海外的法親都比我們精進,他們付出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她希望透過客家的美食,和海外法親結法緣,給予最好的陪伴,同時抱著學習的心情來精進。

廚房爐灶已經啟動,空氣間飄出淡淡菜香味,食輪業已開始轉動。香積志工,期許用心準備的在地美食,不僅照顧著海外家人的胃,也能溫暖海外學子的心,讓這份善的因緣,從花蓮飄洋過海,深根於每個人居住的地方……

圖左 :來自臺南區的鄭清玉,是一位廚師的專業人員,這次趁著休息時間,回來花蓮跟大家結好緣。[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陳美玲師姊(右一),將豆薯經過清洗切絲,作為湯品菜色的主菜。[攝影者:黃靜蘭]

圖左 :林佳薈師姊(右一),利用空檔時間,和其它工作人員溝通工作細節。[攝影者:黃靜蘭]
圖右 :香積組的另一個小組,專責將菜色安排及位置統一規劃,一次次的提醒和練習,最後呈現的是完整的。[攝影者:黃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