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媽媽帶我做慈濟 憂鬱症不藥而癒

媽媽帶我做慈濟 憂鬱症不藥而癒

E-mail 列印
一臉青春亮麗的趙誼綾,看不出曾經罹患過憂鬱症,是什麼「解藥」拯救了她的心,改變她的人生呢?

◎生活壓力 身心俱疲

生於1980年,來自馬來西亞怡保的趙誼綾,因為先生愛賭博,溝通不良後終告離婚,從此 為了扶養兩個年幼的兒子,她兼差兩份工作。正職是會計工作,但為謀高薪,她晚上到酒店兼職當侍應生,有時因應客人需求,一晚可能要喝七、八種酒,往往清晨兩、三點才醉醺醺地下班回家。

工作勞累加上生活的重擔,趙誼綾因而長期失眠;當人生盪入谷底時,2016年6月疼愛她的父親往生,讓她心痛不已;之後還要和媽媽共同照顧洗腎的阿姨;接二連三的考驗,體力的負荷,重重打擊她的精神,遂而罹患憂鬱症。

孩子上學後,一個月兩次的家長班會,總會找藉口缺席。後來假日送孩子到慈濟人文學校上課,她感覺到「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模」,於是結束夜店兼職,但為了生活仍不得不接更多會計的工作。

趙誼綾的媽媽早期是環保志工,於2012年回臺受證慈濟委員,時常要接引女兒一起做慈濟,但當時的她,非常抗拒也不願參加。2014年馬來西亞霹靂州大水患,媽媽和慈濟志工邀約她參加災後訪視和物資發放,趙誼綾才從無常的天災中,體會到行善行孝要及時。

◎改變心境 不藥而癒

到了2017年,在人文學校校長的鼓勵下,趙誼綾開始參與慈濟委員培訓,雖然為了養家工作依然忙碌,但她也利用時間積極參與慈濟的慈善訪視,感受到世上還有很多人比她過得更苦。

本來,醫師告訴趙誼綾至少要服用兩年的憂鬱症藥,未料,投入訪視這些日子以來,她得到「見苦知福,更惜福」的體悟,比吃藥更見療效!她竟可不用服藥,就心開意解,天天笑容盈盈,自然而然向「憂鬱」說再見。

「剛開始,我聽上人的法,根本是很難了解,但在培訓當中,師兄、師姊就建議我可以嘗試從靜思語開始。」簡短的靜思語,語意深遠,容易理解也容易入心的應用。

趙誼綾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是「寧靜最美、安定最樂。」這一句話對急躁的她很有助益,可以舒緩不安的情緒。另外,「甘願做,歡喜受」、「對的事,做就對了」,這些都是證嚴上人的簡短開示,也幫助她在家業和志業雙軌進行。

去年(2018年),趙誼綾當起媽媽的副手,接協力副組長;今年,接棒勇於承擔協力組長,用心在自己的社區推動慈濟志業。

◎進入慈濟 心甘情願

怡保的慈善訪視往往和人醫結合,趙誼綾提起去年底至今年初的一個個案。有位七十多歲的阿婆長期臥病在床,兒子好吃懶做,阿婆終年與垃圾堆臥在一起,惡臭的環境,還未進門就撲鼻而來。

溝通了一個多月,阿婆的兒子才讓志工進屋為阿婆打掃環境,尤其為了阿婆身上的褥瘡,志工幫忙送醫、洗澡、換藥等,在愛的接力過程中,還時常要忍受阿婆和兒子的詈罵。

有一次,趙誼綾幫阿婆沐浴時,可以感受她身上的傷口很痛,但阿婆卻抓著她的手說:「感恩」。趙誼綾說:「那次,讓我的心很悸動。」大約三個月後,阿婆在醫院乾淨的環境中安詳往生,這讓趙誼綾感到安慰。

雖然,阿婆的兒子還沒有被度入慈濟,但凡事盡心盡力,其他就隨緣,趙誼綾從這訪視個案,成長很多;同時也體驗到菩薩道上,難免要有忍辱的功夫。

「以前,媽媽一直想度我進慈濟,雖然我會配合做,但只是在慈濟大門口看來看去,還沒有選擇好,但這次我是心甘情願的踏進慈濟大門。」這趟回來臺灣花蓮參加「2019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趙誼綾欣喜在10月26日即將跟隨母親的腳步,接受上人的授證與祝福。

人生路上,有媽媽在身旁牽引相伴,趙誼綾想向媽媽說:「感恩媽媽!讓我認識慈濟,帶我做慈濟。」趙誼綾希望回到馬來西亞以後,用自己的身行引導孩子,帶領孩子一起投入慈濟大家庭,「期望我們一家三代,一起奉行慈濟菩薩道。」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怡保的趙誼綾,回臺參加「2019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即將受證的她,感恩媽媽接引她做慈濟,未來希望用身行引導孩子,期望一家三代,同行菩薩道。[攝影者:楊子泰]
圖右 :想起疼愛自己的父親因病往生,趙誼綾仍忍不住落淚。[攝影者:黃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