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韓國第一顆種子九年開花 開始綻放

韓國第一顆種子九年開花 開始綻放

E-mail 列印
「在韓國做慈濟不容易,還好有這兩個女兒,懂我們的心!」韓國第一顆慈濟種子朴東燮說起在當地從零到有,哽咽地哭了。九年後,兩個女兒長大了,延續他們夫妻的心願,協助在韓國推動慈濟。

◎父母為女兒鋪排慈濟路

年輕時,朴東燮來臺灣學習中文因而結識妻子嚴淑齡。2008年為了讓兩個女兒受中文教育,回臺北定居。2010年11月31日夫妻倆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證嚴上人期許他成為韓國的第一顆種子。夫妻倆在懵懵懂懂、連佛教都不了解的狀況下,皈依了上人,上人對他們提起二十年前與韓國妙喜法師的因緣。

為了將來在韓國做慈濟的準備,2010年嚴淑齡在臺北參加培訓,將兩個女兒從臺北轉學到慈濟中學就讀。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到外地,到一個新環境,認識許多新同學,兩個小女生感到非常興奮。

可是,過了第一天,考驗來了,當發現自己要單獨過住宿生活、不能回家,沒有媽媽可撒嬌,還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打點吃的,女孩子崩潰了。「啊!剛開始,哭死了!」事隔多年,目前就讀慈濟大學大眾傳播系碩士班一年級的朴修民,難掩當年突然離家的委屈和無助。

離家的那一年,朴保璘就讀高二,朴修民讀國三,第一次到住宿的學校讀書,兩人非常不習慣,很多約束她們事先並不知道,她們與其他同學一樣,很想家。嚴淑齡每個禮拜專程從臺北到花蓮陪她們,但她堅持不過夜,當天來回。她紅著眼眶說:「週末來陪她們是我對孩子的承諾,但我知道如果我在花蓮過夜,她們就再也不想回學校了。」

說到這裡,朴修民哭著說:「師公的愛,那時候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後來高一時,很多室友跟她們當年一樣,因為想家而哭,朴修民像小大人一樣:「我看到很多室友哭!換我去安慰他們,我就鼓勵他們可以哭一下呀!」

慈濟本來就是朴家生活的一部份,在學校又接觸人文教育課程、志工服務,更深一層認識慈濟,知道慈濟人都是在救人,還有懿德爸爸、媽媽對來自韓國又是轉學生的兩姊妹,特別關照,把她們當作自己的孩子般關心。身邊老師、同學也很友善,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姊妹倆覺得就讀慈濟的學校是正確的選擇。

日子在緊湊的生活步調中,一年的時間馬上過去了。2011年,臺灣推動《慈悲三昧水懺》演繹,媽媽問女兒:「我們需要一個妙音的角色,但必須茹素一百零八天,妳們有想要參加嗎?」

朴保璘很乾脆地答應,倒是朴修民想了很久,該怎麼辦呢?可是姊姊願意做這件事,她才說:「好吧!那我也試試看。」

吃素對她們來說,並不難。父母2008年參加靜思生活營後,回到家突然告訴她們:「爸爸和媽媽現在是證嚴法師的弟子了,我們吃素了,爸爸也戒酒了!」姊妹覺得很訝異,認為爸媽很奇怪,摸不清為何去參加一趟三天的營隊回來,就戒酒、茹素?朴東燮告訴女兒:「那怎麼辦?以後媽媽沒辦法幫妳們準備葷的便當,妳們自己決定,如果真的沒辦法忍耐的時候,可以到外面吃!」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欣然接受,跟著爸爸、媽媽一路茹素,所以對於一百零八天的茹素,並不認為有什麼困難。

◎水到渠成 選擇正確的方向

一切好像都很自然地水到渠成,朴東燮夫妻在韓國做訪視關懷、辦活動之時,姊妹倆看到父母很辛苦,人數不夠,便自動自發地幫忙;父母倆的意見相左,語言溝通有障礙時,她們充當翻譯。就讀慈中、慈大校期間,姊妹花多次擔任韓文翻譯,與父母一起陪伴韓國的貴賓來訪,朴東燮說:「所以翻譯的話,我覺得她們已經非常專家了。」

學校方面安排訪視,關懷弱勢族群或醫療的志工活動,姊妹倆在耳濡目染,良好的環境薰陶下,自然而然感受到慈濟的學校是個好環境。朴修民說:「我們覺得這條路是對的,慈濟又救過那麼多人,自己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申請大學的時候,我直接選慈濟大學傳播系。」

而二十五歲的朴保璘就讀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班一年級,去年(2018)她到美國紐澤西實習一年,知道當地有培訓課,覺得在韓國只有父母兩人是受證的委員,從小跟著他們做慈濟,在慈中、慈大就讀時,受到慈濟人文的薰陶,她覺得培訓、受證很自然的一條路。「會參加培訓課,就是覺得因緣到了!」

嚴淑齡獲知大女兒在美國主動參加培訓時,對小女兒朴修民說:「姊姊在美國參加培訓了!」當將這件事向上人報告時,上人轉頭輕輕對一旁的朴修民說:「那妳也要培訓喔!」她也很自然地答應。

年紀輕輕,正是自由遨翔、展翅高飛的大好青春歲月,為何願意受到許多約束?與年長的父母親一樣受證做慈濟!姊姊朴保璘說:「雖然小時候不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但是跟著爸媽做,很自然的走在這條路上。雖然有約束,但不會感到很不喜歡,覺得還好。」

情勢真的這麼自然嗎?其實,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不管路途多遙遠,再困難,他們都全心全意,盡己所能地在推動慈濟。平日生活當中,也會提醒孩子:「上人還在的時候,趕快進來!」聰慧的兩姊妹,感受到爸媽的用心良苦,知道上人一直期待年輕的一輩,能夠傳承父母的衣缽,所以自動自發地配合培訓課程。

朴東燮覺得很安慰,女兒們還不知道的時候,就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做。朴保璘也說:「雖然不知道我們實際做什麼,但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跟著爸媽的時候,已經知道慈濟是什麼了。」

從小,姊妹協助父母在韓國做慈濟,辦茶會,製作慈濟LOGO等文宣工作。她們希望受證、學業告一段落後,回韓國人間菩薩大招生,邀更多人來承擔。

朴保璘說:「我沒有很多其他的意見,一直都是跟著爸爸、媽媽的後面,我們的想法就是師公上人想要做的事情,我跟緊他們後面的腳步走就對了!」

有一次全家正在用餐,突然接到一通緊急的電話,一位臺灣人去韓國旅遊發生意外,他們抵達時,對方已經快面臨死亡了。姊妹常常跟著父母去訪視,看見貧苦,覺得自己很有福,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又有共同的方向和理念,反觀受災難的人,卻是處在非常危險的狀態。

透過慈濟,年紀輕輕就可以體會人生悲苦,朴保璘說:「爸爸、媽媽會帶我們去看個案及獨居老人,就會覺得我們擁有一個很完整的家庭。爸爸、媽媽因為做慈濟,有很正確的觀念,對我們有很好的影響,很感恩有這樣的父母。」

◎父母身行為模範 姊妹有依循

知福惜福再造福,姊妹了解受證是正確的方向,現年二十三歲、還一臉稚氣的朴修民,說起話來沈穩,令人不敢相信,她和姊姊還在就學階段,已經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然而,同年齡的同學、朋友難以相信,常常半開玩笑地問她們:「妳們還這麼年輕,這麼快當『師姑』了?」姊妹卻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朴修民說:「其實我一直都知道,我們可能總有一天也會走向爸爸、媽媽這條路,沒有想到來得這麼快!如果我們受證,可以招更多菩薩的話,其實我覺得早一點受證是件好事!」

有心就不難,朴修民說:「主要有師公上人的法!」每個國家推動慈濟都有不同的困難點,韓國不像其他國家天災那麼多,社會福利也很好,但是韓國人不善於將自己的苦掛在嘴邊,所以很難判斷有哪些人需要協助,有些人又不願意受到他人的協助。

超乎年齡成熟的朴修民分析得很清楚:「韓國是一個比較排外的國家,所以如果單是一個外國慈善團體要去推廣,會遇到很多瓶頸!」她認為自己的家庭有很特殊的因緣,第一顆種子是本地韓國人,媽媽又是臺灣人,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彼此會激發出更好的方法,慢慢摸索,不管發生任何事,不管有多遠,他們都會盡全力去做。

「我認為要事先度有緣人,一步步踏實去做就對了。」朴修民期望將自己的專業變成真正的專業,發揮良能。姊妹倆都很感恩父母已經走出一條路讓她們依循。「畢竟自己是屬於年輕族群,受證後,期待能夠帶動年輕人一起做,這是我們將來想要去做的方向。」

2019年10月26日身為韓國慈濟第一顆種子的姊妹花朴保璘和朴修民,在花蓮靜思堂從證嚴上人手中接下委員證,與父母朴東燮和嚴淑齡除了骨肉親外,又多了分同修法親緣。朴東燮很滿意地說:「我非常感謝有這兩個女兒!」他話鋒一轉,開玩笑地對著兩位準委員說:「但是以後我不能叫她們女兒,要叫她們『師姊』了!」

朴東燮哽咽地說:「因為皈依上人之後,慚愧做得太少,希望有人來幫忙,有時候不知道要從何做起?還好有這兩個女兒,懂我們的心!」歷經九年,兩位姊妹,加上另一位新受證委員,「九年了,我們終於有五位慈濟人!我感覺我是富翁了,賺到了。我們起步很慢,但是接下來請上人不用擔憂,從現在開始,我要準備跑步了!」

受證前一天10月25日,是朴修民的生日。朴東燮說:「這也是她最好的禮物和祝福。」歷經九年,除了五位委員,還有三十幾位社區志工,朴東燮夫妻開始起跑,而且速度定會愈來愈快。

圖左 :姊妹花朴保璘(右)和朴修民(左),回臺灣在花蓮靜思堂準備從證嚴上人手中接下委員證,與父母除了骨肉親外,又多了一分同修法親緣。[攝影者:黃素貞]
圖右 :在韓國做慈濟不容易,韓國第一顆慈濟種子朴東燮(左)說:「還好有這兩個女兒,懂我們的心!」說起在當地從零到有,他說以前起步很慢,現在可以起跑了。[攝影者:黃素貞]

圖左 :10月26日早上七點多,女眾穿著「柔和忍辱衣」,在一列列整齊的隊伍中,先由各組隊輔為大家別上「佛心師志」胸花後,精舍師父再為大家戴上佛珠。[攝影者:陳靜惠]
圖右 :受證是承擔的開始,授證前,一排排整齊的粉紅色胸花,和打著中國結串有兩粒「想師豆」的「佛心師志」掛飾[攝影者:周幸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