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國際NGO的永續承擔

E-mail 列印
「靜思法脈已立,慈濟宗門已開。」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在「國際NGO的永續承擔」課堂上,談慈濟人的慧命如何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如何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受證開始 永續承擔發展

「2019年慈 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進入最後一天10月27日,第一堂課,首先顏執行長鼓勵大家受證是人生的新里程碑,是發心立願,以及真正落實承擔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開始。而作為國際NGO的一個組織機構,是否能夠持續對社會有影響力?這才是永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慈濟走到現在,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社會企業是一個方向,公益慈善組織,生命力最強,比較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同,但是要維持它,不容易。現在許多企業專做公益的企業,不追求獲利,社會企業因為有制度,企業的經營,反而容易傳承、容易永續發展;證嚴上人很有遠見,五十幾年前成立慈濟基金會時,就設立了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完全對應聯合國所提的永續發展。

一份工作如果賦予生命的意義,這份工作就會做得很完美。顏執行長提到全球第三大供應生活物資的高階主管,有次在面試新進員工時,問:「你知道你在賣什麼嗎?」「在賣肥皂啊!」「不是,你是來改變人們的生命,你是來救人。」原來,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一年都有五百萬個小孩活不到五歲,因為衛生習慣不好。

非洲辛巴威,全國人民的平均年齡只有三十七歲,也就是說,很多的小孩在很小時就往生,把平均年齡拉低了,慈濟志工朱金財發願,要把辛巴威人民的平均年齡拉到六十歲,要從衛生習慣改善。所以高階主管說,你在賣肥皂時,要教他們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減少感染疾病,拯救許多小孩。要讓他感覺到,他做這份工作是有意義的,不是在「賣肥皂賺錢」,而是在「救人」。

◎人品典範 付出長照別人

在慈濟有二位人品典範,第一位是彰化區一百零一歲的蔡寬,她是環保、訪視、醫療志工,雖然一頭白髮,但身子還是很健挺;另一位是臺北區的一百零二歲的田中旨夫,當他到醫院膚慰病患時,八十歲臥床的病患聽到他已經一百零二歲了,即時坐起來,病就好了一半,這二位都是慈濟的人品典範。

最好的長照,是當志工要長照別人而不要被長照,大家要努力長照別人,會愈來愈健康,因為一直在動腦筋,不會失智;被人家照顧,別人為你服務,你没有使用腦部跟肌肉,反而容易退化。慈濟五十四年來,走過一百個國家,有六百個聯絡處,有大概一百萬的志工,各式各類型的志工,將近一千萬位的會員捐贈者。

慈濟在2018年之前,在全世界五十個國家,做過一萬六千多次的醫療義診,服務超過三百萬位的病人。在全世界十六個國家蓋了兩百三十所學校;在十五個國家,蓋了超過一萬八千多戶的永久屋。

◎法脈宗門 為佛教為眾生

靜思法脈是「為佛教」,慈濟宗門是「為眾生」;傳承法脈,要帶動後進,才能永續發展。慈濟環保一條龍,包含經濟與精神二大循環,環保製品賣出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護持大愛臺,變清流,清流繞全球,鼓勵更多人加入慈濟,做環保,這在全世界獨一無二。

慈濟志工受到全球的肯定,是「走在最前,做到最後」,每個苦難的地方,都有藍天白雲的身影在現場膚慰。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經過十年,慈濟人還在,其他許多地方更是如此。很多人問:「為什麼慈濟的動員力這麼強?總是第一個到!」是因為受到證嚴上人的身行示範「但願眾生離苦得樂。」

慈濟要能永續發展,必須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上人在2019年歲末祝福中提到「感恩尊重生命愛,和敬無諍聚福緣」。最後,顏執行長祝福慈濟人繼續發揮影響力,廣招會眾加入慈濟,共行菩薩道。

圖左 :顏博文執行長鼓勵大家,最好的長照是當志工;要長照別人而不要被長照。長照別人,會愈來愈健康。[攝影者:周幸弘]
圖右 :學員從「國際NGO的永續承擔」這一堂課,更深入了解慈濟的脈動。[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顏執行長表示,靜思法脈是「為佛教」,慈濟宗門是「為眾生」;傳承法脈,要帶動後進,才能永續發展。[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慈濟要能永續發展,必須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學員認真聽講、做筆記。[攝影者:郭林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