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法與我結合 說故事成為傳法人

法與我結合 說故事成為傳法人

E-mail 列印
「每天薰法香,早上聽了,回家就忘記,要如何薰法入心?」10月25日下午在花蓮靜思堂,由近日剛受證第一代清修士的黃思浩與大家分享「薰法香,有法度」,用深入淺出的內容勉勵大家要依教奉行,才能真正體會,並要 用功將精神理念與真理會合起來,叫做「行證」。

將薰法所得的體會,用於生活中,轉困境為順境,化煩惱為菩提,印證法源,依止靜思。因此,黃思浩為2019年海外即將受證的培訓委員慈誠們分享如何薰法入心的「三個要領」。

◎事理相應 薰法三要領

「千萬不要因為聽不懂,而不薰法。」黃思浩特別強調,如何找方法?方法,就在「三個要領」之內。第一,法中有我;第二,佛法生活化;第三,日日在法中。精闢的分享,點出許多薰法弟子的心聲。

黃思浩也分享9月10日晨語開示內容。他表示,聽經不只有聽或讀文字所發的聲音,最重要是要將聲音聽進入心,記在心裡,將其化為道理,回歸在本,那個理,佛陀覺悟就是在那個理。瞭解經的道理,不是只有文字簡單看過,講過就結束,例如八八風災,若沒有薰法,就不知如何將它與法結合在一起。

「法中有我」,以簡單的比喻,從家中到薰法香之處有幾家商店,你不見得知道,可能因為需要買某樣東西,你才會去留意,其他跟你無關的不會去注意。黃思浩特別舉例,去年(2018年)證嚴上人的《行願半世紀》書籍在大陸正式發行,和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一起前往大陸,在回程時有一段體悟。

回臺灣時,一位慈濟師姊請黃思浩將書籍帶回送給證嚴上人,為圓滿她的孝心,允諾答應帶回。後來才發現每一本都是厚厚的精裝本,獨自一個人拎著兩個沉重的皮箱回臺灣,書籍之重壓得喘不過氣,瞬間一個念頭,想到玄奘法師,天竺取經的故事,法師回程背著厚厚的經書,不也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以前看書,對玄奘法師的精神感佩在心,內心非常感動,但時間一過就淡忘,「那次的經驗,心念一轉,玄奘法師、佛陀及《法華經》等等故事,不再與己無關。將法與自己結合,才能有感受,把法吸收進來,體悟佛法的真諦。」

「佛法生活化」,將佛法與生活連結,天下事一定要聽,在9月3日上人晨語開示,全球各地四大不調,那樣的環境與因緣,才有機會了解佛陀講「苦」的意義,這就是真理,讓大家看到從古至今有多少的苦難。

引述上人曾說,書讀多少,懂得僅僅只是在白紙黑字,與我們的生命一點都沒有關係,主要是要聽、要看才會知,若不見,如何能認識?知道就要再去認識,光是知道,就要再認識,知道不認識,因為我們不用心聽,或者是不重視,所以需要事理應證。

就如《法華經》中,三界火宅的譬喻,請問「你是長者還是窮子?」「是窮子,在火宅中就感受不到。」但如果相信經中所說,就還會帶旁邊的人出來,慈濟所做,不就是發生在三界火宅中的故事。當自覺存在,成為長者的幫手,一個人無法對眾人說,但聽到長者的聲音,協力幫助更多人,解除更多眾生的煩惱。

上人開示講到東非伊代風災,一家七口手牽手在水勢滔滔中逃生,漸漸的,一個人掉下去,又一個人流走,又一個人拉不住,一連串四、五個人隨波而去。「上人說,最愛的親人手牽著手,拉著的手,到底能拉多緊、多久?」

黃思浩問大家:「上人講到此,為什麼這麼感動?」你只要將故事和自己結合,就會特別有感,「就如同,上人在一艘法船上,手牽著每位弟子的手,但是看見弟子一個個因自然法則而離去,或起退轉心而離開,除緊緊拉著每個人的手,但還能拉多久?」上人是這麼在乎弟子的慧命,且是生生世世。

「日日在法中」,可以每天薰法香記住一則故事,每天分享一個故事,9月2日上人的晨語開示,開頭是跡門,就是要大家知道,在人間如何做,法聽不懂,上人就用譬喻讓大家了解,用譬喻的故事,比較容易了解。

所以,上人要弟子們莫忘那一念、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事,將過去的事情講出來,透過故事,每天分享一個故事,將十個故事串起來,與會員分享就是在說法、傳法,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信願行」就是這個道理。

◎不只聽法 說法亦傳法

「我們的責任不是只是聽法,還要有使命,就是要說法、傳法。」最末,黃思浩再分享,上人在7月30日開示提到自己創立慈濟五十多年來,心態只有「真誠」兩個字,從起步走到現在,分寸不差。

上人為佛教而傳法脈,為眾生而開宗門,「上人說,我一生與人無爭,與世無爭,與我無爭,只是為佛教、為眾生,做我該做的事,而且為社會為天下所需而做。」

為眾生的宗門,就是當上人看見非洲一群人,他們苦,上人比他們更苦,因為他們的苦是一家人,一個人;上人的苦,是一大片土地眾生的苦。在災區,緊要關頭危及性命的急難發生,居民不顧一切,憑著本能逃命。慈濟人修菩薩行,為佛教的法脈,保護的是慧命,得知有人受苦受難,就以大無我的心,自動自發去幫助,就是菩薩的精神。

「2019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在花蓮有七百二十七位學員,將於10月26日受證成為上人的弟子,黃思浩勉勵一起承擔如來家業,「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肩負上人現在最大的願力,一起翻轉非洲貧窮,為佛教翻轉末法。

圖左 :學員用心聆聽清修士黃思浩分享,法中有故事;故事中有法。如何將印入心中的感動,做為一位說法、傳法人。[攝影者:楊子泰]
圖右 :黃思浩勉勵一起承擔如來家業,「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肩負上人現在最大的願力,一起翻轉非洲的苦難,為佛教翻轉末法。[攝影者:黃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