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莫三比克夥伴 加入花東慈青

莫三比克夥伴 加入花東慈青

E-mail 列印
一年一度的花東區慈青迎新宿營於10月25日晚間七點半火熱展開,本次營隊標題為「B2+5R=?」B2意味著Beauty and the Best,5R為環保5R-Refuse(不用)、Reduce(少用 )、Reuse(重複用)、Repair(修理後再使用)、Recycle(回收後以新型態再利用),而最後的「?」代表這群菩提種子的未來,無限可期。

◎慈青新生力 菩薩雲來集

新生們陸續報到,慈青夥伴熱情迎接他們的到來。以輕鬆的破冰遊戲,讓新夥伴們彼此熟悉,並藉由闖關的形式,引導學員在歡愉的氛圍下學習慈濟生活儀軌。

開營時,課務夥伴邀約各功能組以幽默風趣的組別自我介紹,讓學員看見一個營隊是這麼多工作人員一同成就的。

本營隊有三位莫三比克的夥伴一同加入,Christina分享:「組員們人都很好,我要跟他們説聲感恩,雖然他們的英文不是很好,可是他們很努力試著跟我溝通,讓我很感動。」透過整個營隊的課程,讓她明白了:「如果我們現在開始幫助其他人,其他人也會跟著我們一起幫助有需要的人,慈濟就是所有人最好的榜樣。」

◎青年志工力 有我也有你

慈濟大學的艾順琴,分享她成為慈青的故事,感動了臺下許多新夥伴。她的祖先因戰爭前往泰國,但是未受當地認可。因緣際會下,慈濟協助興建大愛村,她與家人獲得教育資源,高中就讀泰國清邁慈濟學校,而後來到臺灣讀大學,並利用暑假到四川與當地青年志工一同推廣環保。

課程中,艾順琴藉由團康遊戲--自由在哪?引導學員用塑膠袋套住手去拿筆,體驗海洋生物被塑料垃圾纏住時的不適。來自莫三比克的Nanayo Alberto分享:「被塑膠套纏住手的感覺非常不舒服,一直想要掙脫它的束縛,也了解到垃圾對海洋生態的傷害。」

來自越南的慈濟大學學生,阮氏紅兒分享:「我是順琴的室友,這一段影片讓我覺得很感動,而順琴的個人故事讓我看到她的成長與改變,並且對她想做的事情也感到認同。」她進一步提到,如果時間可以也想一起參加宣導環保的活動。當回到家鄉也可以將所知所學推廣給自己身旁的家人,實踐在生活中。

◎環保並不難 邀你做伙來

「環保做伙來」這堂課,邀請到宗教處環保推展組的許桂榮來分享環保新知識,透過新媒體素材-臺客劇場及遠見雜誌,讓學員看見人在一週之內製造多少垃圾,而每人所製造的垃圾,使得臺灣掀起一波垃圾風暴,並從中體認到「垃圾是在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垃圾減量要從自身做起」。

經由趣味課堂小考的方式,讓學員思考哪些為應回收的回收物品,也提出許多人難以辨認是否為回收物的例子,如:輪子內胎不可回收,輪子外胎可回收。為學員的環保基礎與推廣宣導打下根基。

在「環保心生活」的課程中,課務夥伴提出議題「環保的一天」,再藉由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esign For Change Challenge,簡稱DFC挑戰),引領各小組經由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四個步驟去思考設計出一套可行的方案,最終上臺與大家分享。

◎清淨海洋 Let’s Go!

七星潭是花蓮一處觀光勝地,然而蜂擁的人潮也容易帶來髒亂。本次營隊帶著學員踏上這片美麗的海岸,不僅是清除沙灘上的垃圾,更是希望藉由實際行動,讓更多人看見,地球的乾淨整潔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守護的。

課務精心設計的任務單,讓學員在一邊淨灘的同時,一邊學習海洋知識,並引導學員向遊客宣導環保減塑、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在淨灘的過程中發現一大片細碎的漁網,學員們蹲在海灘上,一條一條的慢慢撿,雖然很多,但是人多就很快,在這之中,也讓學員體會到「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單薄,然而一群人的力量不容小覷。」

從七星潭回到集會所後,一場激烈的「環保知識挑戰賽」正式開始,利用賓果遊戲的方式進行,每個數字皆是一道題,讓學員以趣味的方式回顧今日課堂所吸收的知識,並以此加深印象。

◎想像未來 Fun大視野

宗教處文教組的林藝甄分享各項青年推動企劃,如未來思熟、防災體驗營、慈悲科技創新競賽、青年公益實踐計劃、創心小聚等。而所謂的青年公益實踐計劃,是希望同學能有自己的理想而不只是夢想,也讓他們有機會去實踐自己的夢想。

邀請到湛創辦人陳思穎分享自身歷程,以及創辦法人集團的一路艱辛。慈濟大學學生的阮氏紅兒分享:「我還沒找到自己的使命或者自己存在的意義,所以我還想探索更多關於自己存在的意義。」講師回饋:「使命感,可能你的人生中已經有了,只是你自己還沒發現,而活著的意義只能自己慢慢去嘗試和探索。」最後提及「Dream = PMC」,夢想是需要人力、財力及勇氣,互相牽引一起成就的。

來自印尼的慈濟大學學生鄭羽福分享,這次是他第一次在臺灣營隊承擔隊輔,當他決定接下時,他開始思考自己有沒有能力承擔,擔心有語言上的問題,不過最後他告訴自己「只要敢講出來就可以了。」

東華大學慈青社社長譚宇翔,新官上任,勇於承擔本次營隊的隊輔長。隊輔長一職必須宏觀,並非侷限於一個小組,而是要去關心所有隊輔與學員,這對於他是一種挑戰,而他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先設想隊輔及學員可能會遇到的狀況,當事件發生時便可以從容應對。


圖左 :莫三比克的夥伴Charles(右)和Nanayo Alberto(左)經由Jennifer媽媽(中)的翻譯陪伴,一同參與課程,認真聽講。[攝影者:艾順琴][攝影者:林瀧誌]
圖右 :慈青夥伴環繞慈懿爸爸媽媽,呈現和樂融融大家庭的氛圍。[攝影者:林瀧誌]

圖左 :慈濟大學學員石施謙(左)與東華大學學員徐絃耕(右)蹲在沙灘上,一條一條的撿著破碎的魚網。[攝影者:蘇楷倫][攝影者:林瀧誌]
圖右 :小隊輔王柏仁(左一)、鄭羽福(左三)與組員們展現淨灘成果。[攝影者:蘇楷倫][攝影者:林瀧誌]

圖左 :團康遊戲-自由在哪?想藉由體驗活動,讓學員感受海中生物被塑膠垃圾束縛的不適。[攝影者:古英群][攝影者:林瀧誌]
圖右 :隊輔長譚宇翔分享在營隊中的感動與成長。[攝影者:林佩雯][攝影者:林瀧誌]
圖左 :宗教處環保推展組的許桂榮向大家分享環保食物袋,此物品放便又環保。[攝影者:艾順琴][攝影者:林瀧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