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剃掉40年的鬍子 不一樣的心情

剃掉40年的鬍子 不一樣的心情

E-mail 列印
家境並不富有的納達拉詹(NADARAJAN),是印度裔馬來西亞人,信奉印度興都教,從事守衛工作,從朋友處獲悉「有個佛教慈善團體做資源回收,來救濟貧困的人。」一心想做好事的他,下定決心做了很大的改變……

◎尋覓慈濟 越藩籬做環保

一身黝黑膚色的納達拉詹,雖不富有卻喜愛助人,他跨越宗教、種族文化的藩籬,尋覓慈濟環保站,一開始,從環保入善門,身體力行投入環保中。

付出的過程,納達拉詹感受慈悲的力量,做環保,將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幫助貧窮的人;這種愛的力量,讓他感受很深,進而改掉自己許多不良的習性。

平時,納達拉詹的守衛工作時間長達十二小時至十五小時,利用職務之便,將回收物暫收回家,起初妻子、母親不甚諒解,「小孩告訴我的妻子,他曾經在檳城、馬六甲看過慈濟Logo,不是一般的回收場。」妻子和母親聽了之後,才漸漸不過問。

環保站站長告訴納達拉詹,慈濟不只做回收,還有其他志業,鼓勵他來上課。如此過了幾年,有位資深志工問他願不願意接受新的課程訓練、接受佛法薰習?包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慈濟人分享經驗。參加之後,資深志工告訴他:「現在上課了,恪守慈濟十戒,內修外行。」

◎修壞習氣 一家相處融洽

一般印度裔男子會蓄鬍子,納達拉詹接觸慈濟,了解「慈濟十戒」的第二天把留四十年的鬍子剃掉!並下定決心改掉以前抽菸、喝酒、夜生活的壞習慣。他經過四年的培訓課程更認同慈濟,也使家庭氣氛變得融洽,發願要接引更多人做慈濟。

以前,納達拉詹在家是嚴父,回到家總是很晚,回來也很少跟孩子交談,說話大聲,三個孩子不敢直接與他接觸,只要納達拉詹在家,家裡氣氛顯得安靜,「我一出門,他們天翻地覆像被炸過,有事都是通過他的媽媽告知。」

自從參加培訓上課後,納達拉詹脾氣逐漸收斂,孩子發現父親的改變,都會親近他,一家人可以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親子關係較融洽。

還沒有參加慈濟,不了解「慈濟十戒」,一心只想學習做好人,現在「對的事,做就對了」,以及「做中學,做中覺」,以環保行動為先,在行動中建立利他的觀念,付出之後,自己的心充滿法喜,皆能歡喜自在。

◎內修自度 付出愛心度人

一個願意布施的人,沒有敵人;一個願意持戒的人,會縮小欲望,不會追逐自我利益而傷害他人;一個忍辱的人,不會因為意見理念不同,受到辱駡就起瞋心。

有次向小舅子募心募款,遭到拒絕,若依納達拉詹以往的脾氣,當場會生氣發飆,他想到忍辱心不只能生忍,還要度化對方,「因緣不是不到,是時機未到!」納達拉詹努力修誠正信實於內,才能真正將慈悲喜捨行於外,等候因緣再去找小舅子。

這次來臺受證,希望見到證嚴上人,想更加了解慈濟,尤其10月23日 「回首當年」課程,令納達拉欽佩上人自力耕生、不受供養,「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克難生活的精神。

上人不忍眾生苦,從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存下五毛錢,一小步做起,集合眾力救人,「上人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做出如此悲心的志業。我們都應向師父學習服務、付出的精神。」

「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是有心人的權利。」不是有錢的人才能做慈善,是有愛心的人都可以做慈善。納達拉詹以此理念,發願回去之後,將所學號召更多愛心人士加入慈濟的行列。
圖左 :納達拉詹(NADARAJAN)來臺受證,「回首當年」課中,透過翻譯機,用心聆聽,而更加了解慈濟。[攝影者:江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