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生命故事的價值 貴在被需要

生命故事的價值 貴在被需要

E-mail 列印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是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於臺中新民工商的一場幸福人生講座中,所提出;並提倡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利用,有一位年輕少女熱烈響應,付諸行動,將一個月的回收化為愛心,慈濟人自此紛 紛響應環保的善舉。

2019年10月26日下午第一節課「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宗教處同仁甘萬成在講經堂與花蓮場的海外受證學員分享慈濟環保的緣起、精神理念及慈誠委員須具備的條件,期待人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來自十三個國家七百二十七位海外受證學員,分成A、B、C三組進行研習。A組回靜思精舍巡禮,另兩組分別在花蓮靜思堂的講經堂聆聽「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及國際會議廳的《如常》紀錄片賞析。

◎粽串精神落實慈濟理念

甘萬成憂心地言及,現在許多人不存道德觀念,汙染天空、破壞大地,不敬天、不愛地,如同子女忤逆父母。讚歎環保菩薩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人人應感恩天地萬物,由衷疼惜、呵護天地環境。他期許大家以「宇宙大覺者」的智慧,帶動人人回歸清淨覺性,共同膚慰受傷大地,與大地共生息。

「有帶手帕嗎?有用到衛生紙嗎?」甘萬成問所有即將受證的學員。學員紛紛舉手,約有三分之一有帶手帕,講師反問大家:「為什麼要帶手帕呢?為什麼要做環保?為什麼要做慈濟?」簡單的提問,點出起心動念的因。這些許多的為什麼?都是來自於心,「佛說,心乃王,號稱為心王。」,起心動念都是心,有這顆心就會帶手帕。

甘萬成分享一段上人常說的開示,「無論我立法脈多久,我這輩子做慈濟,服膺印順導師所說,『為佛教,為眾生』法脈是從拜師開始。」尤其2017年6月7日志工早會,上人曾以綁粽子、粽串比喻組織架構與志業的運作,構成綱領的細繩,需要靠眾人的力量,如同粽串,有許多條細繩,都是推動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那根細繩。受證時,胸前的「佛心師志」就是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靜思法脈是精神理念的落實。

◎因付出找到生命的價值

「記得!若踢到鐵板,千萬不能離開慈濟。」甘萬成師兄叮嚀大家心要定,心要靜,不要因人亂了心,不要斷緣,不要隔緣,不要離緣,對的事情,堅持做就對了,要做事一定會有許多考驗,經得起一個字「忍」;若不能忍耐,過程的難關無法跨過,就無法達到目標。

上人在2019年9月4日開示,這輩子,假如說辛苦,是真的忍得很辛苦,凡事都是要忍,因為我還是凡夫,雖說心無雜念,但是要有「忍」的苦。值得安慰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甘萬成提醒眾人,出自《普賢菩薩警眾偈》這幾句偈語,是上人常常對弟子的叮嚀,一定要銘記在心,當勤精進,勿放逸。

播放《草根菩提》影片,是讓大家更能體會付出、成為別人貴人及找到生命價值存在的故事。在臺南新化有位吳師兄,每天有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晨鐘起,薰法香,他在監獄當管理員,每天早上都想賴床,但沒有起床更痛苦,因為錯過上人每天最好的開示,所以堅持一定要起床,聞法後,法入心,法入行,利用時間做慈濟事,體會做一個被需要的人多麼有價值。

另一位在殯儀館當夜間管理員的李師兄,選擇白天做慈濟事,晚上八點上班,每天晚上要檢查一百多個冰櫃是否正常運轉,生活作息顛倒,最後為了更方便做慈濟事,自己開一家殯儀館。

李師兄將事業交給太太及兒子經營,有時遇到貧困家庭,沒錢租冰櫃,他乾脆不收費,直接和對方結一份善緣,將這些當成可遇而不可求;因為有機會有能力付出,也是一種布施,無形中他成了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甘萬成再次叮嚀,慈濟慈誠委員必須具備的三項條件:「第一、要合群,以善為寶,以和為貴。第二、思想不可偏差,要學佛行。第三、要具有菩薩的毅力。」佛法在人生中修養,菩薩毅力表現在慈憫眾生,所以要無畏布施,擔當責任,付出不求回報,具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

若是,時時刻刻把所有的精神和毅力消耗在人我是非中,那還有甚麼毅力可擔當如來家業呢?逞一時之勇,缺乏自我檢討會失去永恆的佛性。在帶動新發意菩薩時,一定要讓他們清楚了解「慈濟十戒」,確定斷除不良習氣,才能推薦受證。

最末,甘萬成期待,環保清淨在源頭,人人發三好三願:「一、口說好話,淨化人心。二、身行好事,祥和社會。三、心發好願,天下無災難。」

圖左 :講師甘萬成播放「草根菩提」影片,讓大家更能體會付出、成為別人貴人及找到生命價值存在的故事。[攝影者:沈淑女]
圖右 :講師甘萬成讚歎環保菩薩以天為父,以地為母,由衷疼惜、呵護天地環境。[攝影者:沈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