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艱辛環保路 使命始終如一

艱辛環保路 使命始終如一

E-mail 列印
2019年海外受證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花蓮場,第五天10月27日,宗教處環保組同仁柳宗言分享「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柳宗言從環保志業的溯源開始,提醒環保之道是心靈、身體、大地的環保,環保第一步是清淨在 源頭,環保的最後一步才是回收。唯有人人從源頭做到垃圾減量,伸出雙手,回收資源,才能讓大地呈現清淨之美,讓地球常保健康。

◎慈濟環保 與時代背景

「最美、最動人的身影就是滿頭白髮蒼蒼的老菩薩們,彎腰撿拾地上的垃圾、回收物。」柳宗言分享此一幅動人的海報,完全說明證嚴上人在三十年前的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最重要的是「做」這個字。

明年2020年慈濟環保三十周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慈濟的環保精髓就是所做的點點滴滴,不論幼童、中年人、白髮蒼蒼的長者,大家不斷地付出,成就環保志業。

回顧臺灣環保的緣起,就從經濟起飛開始,1960年到1990年臺灣經濟起飛,產生許多環境汙染問題,例如:戴奧辛污染事件、化工公司排放鉛鎘重金屬廢水汙染事件,農田種出來的稻米變成鎘米等等,受害者是誰?我們自己。

前三十年開始,整個社會大環境改變,政府為考量衛生問題,推動免洗餐具計畫,一次性餐具用完即丟,最終產生大量的垃圾問題,引發縣市鄉鎮間的垃圾大戰,最後造成環境生態浩劫。

而一股清新的草根力量,一場純手工打造的社會工程,起於1990年8月23日,上人受邀到臺中新民商工大禮堂的演講,心疼所見滿街垃圾,遂於演講末,一句「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上人輕聲呼喚,啟動一場最本土的新環境運動,寧靜的綠色革命,在臺灣各個角落悄悄地點燃,此為「慈濟環保志業」之濫觴。

九O年代,慈濟推動「預約人間淨土」運動,呼籲社會大眾建立「思想的淨土」與「生活的淨土」,推動生活淨化,做到心靈的環保,2007年上人在志工早會中,引述元宵節過度鋪張浪費,呼籲推動「克己復禮,有禮真好」減碳運動,希望大家能克制自己的欲望,這就是心靈的環保、心靈環保,藉此提升人人環保意識,更提升人人禮節道德,對當時環保觀念的普及深化,有極大助益。

2008年金融海嘯時,一夕之間,投資的資金縮水,很多人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無法處理股票的債務;那時,上人提倡「清平致富」的概念,以清淡平安的心靈,修心安份、勤儉務實,用清淨心多造福,來面對生活,緊接著在2010年環保二十年推動的「清淨在源頭」概念。

◎垃圾減量 從源頭做起

回到最初,心靈環保的推動重點,是在2008年、2009年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用回收的寶特瓶研發製做衣服,「我身上穿的西裝,就是回收塑料做成的。」

「一條龍」的處理過程,從塑料瓶切成平片再做成顆粒,再抽成紗,織成布,這個塑料瓶要回收的非常乾淨,回收的價值才會高。「不是只有在回收,當喝完飲料,要先洗乾淨,也要告訴周遭的人一起做,在回收後面的處理就可以減少耗水、耗能,做到最好的高品質。」

另一重點,就是心靈環保,「一開始不要有製造,就不需要後面的回收,減量使用,往後就少回收,回收物要精,質也要提升。」唯有人人從源頭做到垃圾減量,並且伸雙手回收可用資源,才能讓大地呈現清淨之美,讓地球常保健康。

◎環保回收 救物也救心

慈濟環保度過艱辛的年代,三十年前,要蹲下來做環保,對於旁人異樣的眼光,是一件多麼難的事。北區的環保推動者是一位建設公司的董事長,早期為了要推動上人的環保理念,下班開著豪華的汽車去載資源回收,最後將一個個的環保志工接引帶動,現在都成為合心環保幹事。

環保雙人舞曲,罹患小兒麻痺症嚴重駝背的吳秀玉及從小眼盲的曲素珉,兩人互相扶持,一個當對方的眼睛、一個當對方的拐杖,「我們常想沒有能力,沒有空,沒有時間做環保,但在畫面上看到的,比我們更沒有能力,沒有機緣去做,但她們做到了!」

柳宗言提到,有一次帶舅舅到臺灣輔仁大學附近環保站做環保,進去看到一幕非常感動,「有一位師兄,只有一隻手一樣做分類,在場的各位大家應該都有雙手,但他只有一手,他沒有上人說的,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但他一樣做環保,當下真的太令人感動!」有許多感人的故事,都在環保站裡發生。

還有「棄暗投明」的故事,廖坤永十八歲北上工作,因工傷斷了兩根手指,被人欺負看不起,謀職不順,於是回到了雲林老家投靠黑道大哥,當小混混,最後自己當起黑道大哥,後來染上毒品,吸食海洛因,進出監獄六次,他的媽媽還去監獄看他,結果他的爸爸往生後,他在父親喪禮上,把奠儀金搶走,這樣一個不孝子卻在投入東大環保站之後,重新改變他的人生,環保站不只回收物,也回收人。

◎蔬食無痕 與全球同步

環保志工非常偉大,所做的成績在全球各地區五百三十一個環保站、九千八百七十五個環保點,將近有十萬多名的環保志工,每人都在這個地方付出,在臺灣有兩百七十九座環保站,八千五百三十六個環保點,超過有八萬八千九百多位的環保志工,日日為大地付出。

「我們走困難的路,推動非常艱辛,各位現在就站在這個重要的歷史點上,在我們時間點上做這件事情,環保第一步就是清淨在源頭。」明年慈濟環保三十,有一個素食野餐日活動,在世界地球日之前的4月19日,和全世界同辦一個「全球蔬食無痕野餐日」,希望大家都能參與。

蔬食就是吃素,無痕就是自備環保杯餐具,帶自己的食物去公園野餐,走出家裡不滑手機、平板,走入大自然推動蔬食的概念,去年舉辦成功,美國紐約的公園也會一起舉辦,期待明年大家共襄盛舉。

最後,柳宗言提醒慈濟環保之道有三大,第一是心靈環保、第二是身體環保、第三是大地環保。希望大家欲望少一點、愛地球多一點,為地球盡一分心,做一個扎扎實實的慈濟人,莫忘環保推動是慈濟人的本分事也是使命。

圖左 :講師柳宗言與2019年海外受證學員分享課程主題「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明年2020年慈濟環保三十周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慈濟的環保精髓就是所做的點點滴滴......」學員深怕漏記了講師的解說,各個走筆疾書。[攝影者:郭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