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大愛無國界 處處可為善

大愛無國界 處處可為善

E-mail 列印
儘管語言、種族、宗教、職業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大愛無國界」慈悲情懷,「2019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1月6日至11月10日一連五天在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舉行,二十六個國家地區的學員彼此交流、 教學相長。

◎靜思好話的啟發

來自加拿大北多倫多即將受證的胡志偉,因為一群慈濟志工在攝氏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中,在春節期間推廣「靜思好話一條街」,整齊劃一的隊伍,走入了他工作的餐廳,從此這一個團體也進入了他的生活裡。

「我們只是來祝福街坊鄰居大家新年快樂。」志工們向老闆解釋。一開始老闆以為是來推銷賣東西的,還跟他們說謝絕推銷,沒想到是因為慈濟的會所剛搬到這個商場的附近,志工還笑容可掬地說有「靜思春聯」要送給餐廳。原本以為應該是「恭賀新禧、新年快樂」之類的春聯,沒想到看到的是「,知足最大富、感恩最大貴、善解最大智、包容最大慧」的靜思好語。最後,志工們還在餐廳留下了一個竹筒。

這群人整齊劃一的身影,之後一直深印在胡志偉的腦海裡。他每天上班都在竹筒裡投入一點零錢,經過一年多的尋尋覓覓,身旁都沒有人知道慈濟。直到2017年和同商場工作的一個朋友,聊起這件事,並說起他在尋找這一群志工,朋友剛好認識慈濟志工朱少玲,就這樣介紹他們認識。

於是胡志偉開始利用每個星期三的休假日到慈濟會所值班,把握因緣參加每一次的大型活動,看到志工們無所求的付出,讓他很感動。他跟著學習做總務工作,在煩瑣的工作中越做越歡喜,也改變了以往愛計較、比較跟急躁的個性,進而勇於承擔起總務副組長的勤務。

聽到研習課程中靜思精舍德懷師父分享「齋戒護生」,胡志偉發心立願回到社區之後推動素食,會向更多的朋友介紹慈濟,募心募愛,邀約更多的人來行菩薩道。

◎醫院的一顆種子

2018年夫妻參加慈濟志工見習、2019年參與委員慈誠培訓,在生活中與工作中實踐慈濟的精神理念,來自美國總會的陳瑞光即將在這次研習會中受證。

就讀國防醫學院開始參與慈青的陳瑞光,畢業之後回到高雄,到屏東任職住院醫師兩年。回到高雄之後,他的資深志工、人醫會陳阮娥邀約他參與偏鄉義診。陳瑞光從大學時代到畢業任職,一直都與慈濟人有互動。婚後與妻子加入澄清湖晨運團隊,利用星期假日到澄清湖運動,活動中有備早餐、手語表演、健康操帶動、說法傳法及祈禱,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當時的郭柏福也是慈濟人,邀約他們夫妻參加慈濟志工見習,他一口就答應了。

因任職高雄榮民總醫院,有因緣到美國進修,但是又不希望中斷志工見習課程,後來知道可以在美國見習培訓,夫妻兩人就在美國接續課程。為了深入了解慈濟及募心募愛,在美國需要用英文與人說慈濟,他透過同事的幫忙,在單位上傳達慈濟精神理念,順利募集到愛心。

參與美國慈濟人每月舉辦的癌症兒童、身障孩童社區關懷活動,也參與墨西哥人醫會義診──這需要事前安排好醫院的工作,調配多天的假期才能如願。陳瑞光自費自假參與國際義診,除了看病以外也體會到自我心靈的成長,見證《無量義經》中「苦既拔已,復為說法」。能與佛法契合是他最大的收穫,對當地人也很有啟發性與激勵性,讓許多人都想學習去幫助人。

其實夫妻倆的工作都非常忙碌,思考受證之後能不能做更多的事情?聽到宗教處同仁邱國氣分享:「難在心,成在行」,說到他在募心募愛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自己怎麼樣去轉念,怎樣鍥而不捨,讓陳瑞光覺得很受用。陳瑞光表示,在醫院服務,他就是這個醫院的一顆種子,可以去說慈濟讓更多人來了解,這是他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圖左 :陳瑞光醫師任職高雄榮總,在美國進修,仍接續見習培訓課程。他透過同事的幫忙,在單位上傳達慈濟精神理念,順利募集到愛心。[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靜思精舍德懷師父分享「齋戒護生」。[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即將受證的陳瑞光(中),大學時代開始參與慈青,婚後與妻子參加慈濟志工見習、培訓,在生活中與工作中實踐慈濟的精神理念。[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宗教處同仁邱國氣分享:「難在心,成在行」說到他在募心募愛過程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自己怎麼樣去轉念,怎樣去鍥而不捨。[攝影者:孫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