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法脈源頭在靜思

E-mail 列印
時間、歲月會帶走一切,只有記憶會留存;生命會消失可是慧命會增長,莫忘那一年,是證嚴上人傳給靜思弟子的法脈。

海外慈濟家人回到心靈的家受證,受證是承擔與使命。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素貞(靜原),在板橋 志業園區舉辦的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上,講述「法脈宗門綱要」。她說,受證比結婚生子還重要,因為結婚生子是一生一世的事,但是受證是慈濟人和上人之間的承諾,是生生世世的承擔。

◎承擔與承諾

受證要承擔;天地告急災難起,慈濟人不管在任何地方,災難來臨都要想辦法幫助。要懺悔做了很多迷茫的事,還有對上人承諾,從今爾後要明白方向;最重要是感恩尊重生命愛,還要齋戒茹素護眾生。洪靜原提醒學員:成為一個慈濟人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體,共同的名字是慈濟。團體的品質來自於團體中的每一個人,要承擔起個人的氣質,從頭髮到穿著到言行舉止。

「上人給在場的人『佛心師志』四個字;佛心就是慈悲心,師志就是喜捨。」打開我們的心門,沒有宗教、種族、國家、語言文化的差異,關懷需要關懷的人,以佛心為己心,就是大慈悲心;師志,就是有人需要溫暖,我給他衣服,歡喜付出做就對了,沒有他你我之分,眾生平等。

要用生命成就慧命,就要走一條從凡夫到成佛,中間這條路叫做菩薩道。作為一個菩薩不能離開眾生,這條路很難走,但一定要勤行道,要勤奮的走這條路。靜思法脈勤行道,開道要鋪路,慈濟宗門人間路,條條道路落實社會通達國際。

行願半世紀,莫忘那一年,1966年到2019年;莫忘那一念,自己當初如何感動?那一念心;莫忘那群人,開道鋪路。

◎尋根溯源 志業緣起

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慈善緣起是來自上人的悲心,上人沒錢、沒人但有心有願,克服萬難1966年成立佛教克難慈善功德會。人文緣起是來自誠正信實,1967年慈濟月刊創刊,募款徵信、見證個案。

1969年終於有自己家,靜思精舍落成,上人提出寺廟登記,以慈善、醫療、教育、文化(人文)做為慈濟發展方向。靜思精舍自力耕生不受供養,要做為全球慈濟人的後盾;靜思精舍是所有慈濟人的心靈故鄉,是全球慈濟人的家,因為有家我們才會有目標方向。

洪靜原接續說明醫療緣起,上人訪貧愈訪愈多,感受到貧與病是雙胞胎,1972年於花蓮市成立「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東部醫療缺乏,若生重病要送到臺北治療,車程需要八小時;還有上人心絞痛發作,上人心想,若我倒下去照顧戶怎麼辦?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愛心源源不絕,讓普天下的苦難人都有機會得救?

上人期許自己成為掘井人,啟發人人的清淨心,讓善念永不枯竭,愛心源源不斷,就如掘井人用心開墾、挖掘,泉水就會不斷地湧現出來。1979年籌建慈濟醫院,上人說「我不是為建院而建院,而是為佛教為眾生,這目標永遠不斷。」

花蓮地處邊陲,醫護人才多躇躊不肯東來。為了培育優秀且慈懷柔腸、聞聲救苦的現代護理人才,以及醫術精湛、視病如親的良醫,也為了東部地區原住民少女就學就業的問題,上人在籌建慈濟醫院之際,即萌念興辦醫學教育。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一百零七位新生在兩萬多人的祝福聲中順利開學。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傷亡人數眾多,愛心湧現菩薩從地湧出,慈濟也在災難頻傳的世界各地進行國際賑災。2009年莫拉克風災,小林村部落滅村,慈濟援建六座大愛村一千三百零二戶。2019年伊代氣旋襲擊非洲三國,上人說要用教育翻轉非洲的世代貧窮。菩薩道的盡頭是無窮無盡,慈濟人一直都在。

◎慈濟人的方向

慈濟會所的宇宙大覺者,是對佛陀的體悟所造出來的形像。上人稱之為宇宙大覺者,因為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陀的精神理念是眾生皆可成佛,每一個人可以成佛,所以慈濟的佛像表達的是現代的,地球生病氣候異常災難偏多,大覺者手持缽,以清水為智慧,灑淨人間;一手輕觸膚慰地球為慈悲,疼惜人間。就像慈濟人疼惜大地做環保、疼惜眾生膚慰苦難人,彼此尊重,都在學習佛陀的大覺悟。

「靜思法脈的源頭是靜思精舍,若用一串粽子比喻,靜思法脈是慈濟的粽串。」她手拿一串粽子讓大家看,有粽子、粽繩、粽串。粽子有餡料、葉子、綁粽子的繩子、還有串起粽子的粽串。來自各行各業社會的愛心,就如餡料一樣;而粽葉就是我們的慈誠委員、社區志工。葉子要洗得乾乾淨淨,就如各種習性都要修修剪剪,才能成為每一片整齊的粽葉。

粽繩是用三條棉線編織而成,代表三種力量,第一是清修士、第二是慈誠委員、第三是慈濟志業體同仁。三股力量合而為一,如棉線必須三條變成一條粽繩,才能有提起粽子的力量,每一條繩子都綁好粽子之後,最後就會有提綱挈領,就是最上面的粽串,粽串就是我們的法脈源頭,就是我們的靜思精舍。

要建立法脈濟宗門綱領,不管在任何國家,三人合力在一起,法脈宗門方向要正確。洪靜原再次提醒,每一個人都是一根繩子,三個人就要編成一股力量,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粽串一定要紮穩,一定要確認上人的精神是什麼,常住師父如何指導我們。

慈濟之所以立宗,就是要讓現在與未來的慈濟人,有清楚的精神脈絡可以依循,知道該如何做慈濟事,不會被無謂的是非煩惱干擾。「我們是慈濟宗、是靜思法脈,要知道該如何做慈濟,要依循法脈;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最後,洪靜原殷切叮嚀:慈濟人不分種族、宗教、國度,勤行菩薩道救度苦難眾生,在行經中要有法,就是靜思法脈,才能方向正確,廣度眾生。

圖左 :11月8日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素貞分享「 法脈宗門綱要」。她說:受證比結婚生子還重要,因為結婚生子是一生一世的事。但是受證是我們跟上人之間的承諾,是生生世世的承擔。[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右 :海外慈濟人回到心靈故鄉參加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專注聆聽靜原老師講授「法脈宗門綱要」以汲取法水。[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左 :二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聚集一起精進,不分國度勤行菩薩道救度苦難眾生,在行經中要有法,就是靜思法脈,才能方向正確,廣度眾生。[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右 :不管在任何國家,三人合力在一起,法脈宗門方向要正確。靜原師姊再次提醒,每一個人都是一根繩子,三個人就要編成一股力量,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個粽串一定要紮穩,一定要確認上人的精神是什麼,常住師父如何指導我們。[攝影者:黃曾幼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