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說法 傳法 有法度

E-mail 列印
在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舉辦的「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研習營」,11月8日「國際NGO的永續承擔」與「薰法香有法度」的課程,透過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及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黃誠浩的分享,讓海外即將皈依 的學員了解薰法的重要,進而體解公益組織永續承擔之責任與使命,讓自己的生命發揮真正的價值。

◎社會責任 善循環

聯華電子公司的CEO顏博文因緣巧合認識慈濟,感受到慈濟是一個有人文、有溫度的團體,也因參與而改變了他的生命。從慈濟的體念上,他發現社會企業也要承擔起社會的責任,他開始在公司實行慈善工作,工廠會排放氣體,他結合同仁以節能減碳的方式來處理,成效非常顯著,也帶動企業善的循環。

因為顏博文善的帶動,企業責任獎、天下、遠見雜誌獎、幸福企業首獎……都名列其中。素食二十多年的他,對環保議題本就有興趣,接觸慈濟環保,每週參與一次,看到一次性資源的浪費,感受到上人提到的「清淨在源頭」,他懺悔過去的無知,開始從自身、家庭、公司回收,一週就可以回收一千支以上的塑料品。

顏博文並在公司成立節能服務隊,到處去幫助弱勢及有需要的機關團體,曾經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個服務隊去幫助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做節電,也因此讓他獲得「半導體團體永續傑出領袖獎」,這個獎每年全球只頒給一位CEO,在臺灣也僅有二位獲過此獎,他說:「這都是慈濟和上人給我的影響。」從這裡,可以看到事業與志業是可以完全融合在一起。

「企業追求營收,是短期的、是可以量化的;而慈善事業則是利他、拔苦予樂,是長期、沒辦法量化的。」顏執行長提到,慈善事業在利他行為中,要去思考慈悲多或是智慧多、它的價值在那裡,要做到福慧雙修。

為何談永續?顏執行長說,因為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生住異滅、成住壞空、三理四相,顏博文從很多大、中、小企業的存滅,看到永續的問題。「有法脈、有組織比較能永續。」從全球宗教人口來看,基督教33%、回教20%、印度13%,佛教人數只有6%;耶蘇傳教僅有三年,而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問題出在佛教早基督教五百年,佛法的紀錄僅靠佛弟子的記憶記錄,聖經比佛經紀錄完整,所以佛教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NGO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於是否持續,發揮社會正面影響力,而不在於大小、人數多寡;NGO稱第三部門,第一部門是政府組織,第二部門是私人企業,第三部門是NGO公益團體,第四部門是幫派、地下組織。第三部門NGO來自社會的捐助,生命力是很低的。因此以公益為目的社會企業應運而生,如大愛感恩科技就是典型的社會企業,獲利捐給慈善單位,靠制度運作、靠產品自力更生,結合社會企業的運作組織、管理上的優點,這個團體就會變得很強,而能夠永續發展;慈濟四大八法,依顏博文的研究,完全能夠對應上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的目標。

◎接引後進 永續發展

再提到NGO的永續發展,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非常嚴重,尤其在1880年工業革命後,大量使用機器,人類大量享受文明的發展,產生很多氣體的排放,溫室效應造成四大不調地水火風災難頻傳。

顏博文覺得,慈濟的模式非常好,如果大家好好去宣揚,一定有機會幫助世界,來克服氣候變遷帶來的傷害,慈濟為佛教為眾生,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的精神,要宏揚出去,產生共識、共知、共行,要傳承法脈,引導後進,將慈濟正向的精神傳播出去,讓新一代的慈濟人加人,才能夠永續發展。

從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到慈濟世界來的顏博文說,當理性遇到感性時,高科技業是一個理性世界,凡事都照數字、照規矩、照制度來,但慈濟是一個感性的世界,講的是精神、法脈、理念等等,顏博文2017年從聯華電子執行長退休,到慈濟擔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常自問「是無所求還是有所求?」讓他想到,上人有三求與三不求「不求身體健康、不求只求精神敏銳,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祈求︰人心淨化、天下祥和、社會無災無難。」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我們有所求,但不是為自己而求。

◎看山是山

提到「法」,顏執行長謙虛的說:「自己看山還是山。」隨時提醒自我。法有眾生解義的關係,如上人講法,每一個人聽到的雖都一樣,但理解的卻都不同,所以上人常問弟子:「你們聽懂了嗎?」他譬喻禪宗達摩祖師所說︰「汝得吾皮、汝得吾肉、汝吾骨髓。」註記︰如果沒有皮肉和骨髓,骨髓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的,這是禪宗明慧最高境界的體悟。

顏執行長也透過分享他人生的經驗,印證做好事獲得歡喜,歡喜是永遠的,是來自內心的,慈濟將進入五十四年,全球有六十個國家,有六百八十八個聯絡處,援助過超過一百多個國家地區,全球人醫會也超過五十個國家,做過一萬六千多次的義診,超過三百萬人受到慈濟的幫助,環保志工十萬多人在一萬多處做環保,國際賑災有八個國家地區五十個城市有慈濟日、慈濟週……這要感恩慈濟最大資產就是慈濟志工。

2018年整理的資訊,在臺彎一年動用慈濟志工超過一百八十萬人次,慈濟志工的五大特色:無償、自費、自假、自禮、自捐,全世界絕無僅有。接受過慈濟幫助的一年超過三千萬人,讓很多受助者翻轉人生,價值很難去評估。他勉勵新發意菩薩:「莫忘初心、佛心師志,感恩上人指導、帶領我們一起完成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請大家承擔起法脈之永續。」

◎法入心 法入行

在板橋園區國議廰進行的「薰法香有法度」的課程,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黃誠浩(思浩)分享以出家的心做入世的行,把握因緣做第一代清修士的責任,他與大家分享走入慈濟的因緣與受證時的感動和感恩。

提到第一次禮拜《法華經》的經驗,看到一位年長志工的感動,當時在美國的思浩並不以為意,「但心念改變了,就能感受到佛陀或是上人在呼喚著自己。」當從美國回臺灣受證時,看到藍天白雲就很感動,他從不相信、不願意、不做、不走,到信願行,他放棄美國的工作、生活,回到臺灣走信願行的路,雖然也面對很多的考驗,但從上人身上看到的責任和使命,也學習到上人「感恩」和「堪忍」這兩句話,上人為弟子的慧命,儘管拖著虛弱的身軀,仍盡力的在為弟子講經說法,所以薰法香是何等的重要呀!

上人行腳二十一天,回到花蓮後稍做休息,接著是第二輪的歲末祝福,再來是農曆年,除了重播,要再看到上人升堂講經,就要到元宵節過後,三個月的時間,思浩請大家要好好的精進。薰法香不是交功課,看到大家空洞的眼神,上人就會問「大家聽懂嗎?」雖然大家回說「有」,但真的聽懂了嗎?法要入心才能與生活結合。

為佛教是翻轉末法、為眾生是上人的目標,翻轉非洲為眾生的目標,這是上人現在的期待,人人心中有正法,世界就有正法,心中無正法就在未法時代,廣邀眾人來行菩薩道,人人是說法者、傳法者,才能有更多人了解上人的法。

◎感恩回饋做慈濟

學員SINAPONNU是印度人,居住在馬來西亞偏僻沒有華人的地方。2013參加浴佛茶會,觀察慈濟團體很不錯,「慈濟救助我們國家的人,慈濟人幫助別的國家,我們也能幫助別的國家。」回家以後她不去逛街,送孫子上學校以後,每天六點起來撿回收,也請鄰居不要亂丟垃圾,把可回收的資源收集捐給慈濟。

這次回臺灣看到飼養場影片,將出生的小雞分公母,公雞丟進機器殺了,SINAPONNU覺得很殘忍!看到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分享的影片,病患頭破了,還可以救活!讓她很感動,也讓她學會佈施、擴大愛。

印度籍PAKIAM居住在馬來西亞,住家僅約三坪大,和女兒女婿、五位孫子住在一起,現在女婿中風,全家只靠女兒工作養活一家人;為了幫忙家計,PAKIAM幫忙照顧鄰居小孩、做手工貼補家用。她感恩慈濟免費讓孫子上補習班,她利用時間撿回收回饋慈濟,也跟著志工去家訪。她說:「看到感恩戶比我苦,我有女兒還有房子住,覺得我很幸福。」當她去賑災,看到住戶淹水,而自己的家住得比較高,沒有淹水,她也覺得很幸福,「見苦知福」讓她更認真的帶著孫子們一起去做環保,一起去幫照顧戶打掃。

這次來到臺灣,PAKIAM更加明白上人說的「吃素不殺生是慈悲心,做環保很重要。」她也看到臺灣醫療的好,醫生搶救生命的感動,讓她想到患有糖尿病的親戚被截肢,如果在臺灣、在慈濟醫院腳都爛掉了,還能治癒不用截肢。她沒有錢無法捐助,但是發願要邀約更多人做慈濟,也要鼓勵大家做好環保。

◎方向正確做就對了

陳玉華在香港受菩薩戒,知道眾生平等,從此開始茹素。2017年6月隨女兒、孫女定居英國,希望能多做一些積功德的事。慈濟志工彭碧嬿(慈隆)邀約她到倫敦培訓,讓她了解慈濟歷史,了解慈濟理念,志工們犧牲假日,參加慈濟活動,為別人真心付出,這是讓她最感動的地方。

「感恩、尊重、愛」很重要,內向含蓄的陳玉華卻很難說出口。「只要你有心、有願,就可以行動。」在志工們的鼓勵下,有語言障礙的陳玉華有了信心,也能適時的表達內心的感受。「期待自己要多用心,可以幫助更多人,為佛教、為眾生,這是現在我可以做的。」她也帶著五歲孫女去做環保、到老人院關懷,共同學習慈善、環保理念。

年輕人生在太平盛世、英國又是個富裕的國家,去年英國北方發生水災,當地年輕人似乎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是你們想太多!」陳玉華覺得:改變社會環境及年輕人的思想是很重要的。

這次回到臺灣,陳玉華感受到志工們的用心及上課的內容很有規劃,很多地方都表達上人的法、呈現上人的法髓,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上人希望翻轉東非,希望我們多用心,有願就會有力。」她發心立願︰「回英國要更深入慈濟四大志業,除了參加發放、老人院活動,也可以多方嘗試。」「信、願、行」是上人給弟子的方向,如今方向正確了,就不要怕困難,有心、就會有力量,對的事情努力去做就對了。

「國際NGO的永續承擔」、「薰法香有法度」扎扎實實的課程,讓即將皈依的學員,了解慈濟四大八步的理念,淨化人心、守護地球環境的重要,自利利他中讓生命昇華,讓慧命永續。

圖左 :陳玉華發心立願︰「信願行是上人給我們的方向,如今方向正確了,就不要怕困難,有心、就會有力量,對的事情努力去做就對了。」[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英國的陳玉華(左一)這次回到臺灣,看到志工們很用心,上課的內容很有規劃,很多地方都表達上人的法、呈現上人的法髓,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看著歷年慈濟大藏經,看到受災者的苦難,及慈濟藍天白雲走入災區賑災,學員們為受難著鞠同情之淚,抑或被志工的付出無所求感動![攝影者:吳碧華]
圖右 :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的分享,博得海外歸國的學員熱烈的掌聲。[攝影者:吳碧華]

圖左 :PAKIAM表示,「我缺錢沒本事捐錢,但是我要邀約更多人做慈濟,也要鼓勵大家做好環保。」[攝影者:吳碧華]
圖右 :學員專注汲法,期能帶回去傳法、弘法。[攝影者:吳碧華]

圖左 :海外培訓的慈誠用心汲法,專注做筆記,垃圾就變成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變清流,讓更多人了解慈濟、加入慈濟,做環保、素食,減少地球暖化。[攝影者:吳碧華]
圖右 :慈濟該如何與國際接軌?慈濟因緣如何永續?顏博文執行長「以自己的經驗永續承擔」來做分享。[攝影者:吳碧華]
圖左 :馬來西亞師姊一起合影,SINAPONNU(前)表示「慈濟讓我很感動,我在慈濟學會佈施、擴大愛。」[攝影者:吳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