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回家鄉做慈濟 既行善又行孝

回家鄉做慈濟 既行善又行孝

E-mail 列印
「我真的很感謝,這一段時間沒有工作,難得空閒下來,我有很多時間能夠再多看上人的書。」來自美國芝加哥的彭海燕,帶著笑意,輕聲分享。此次她放棄了新的工作機會,選擇回到臺灣參與這次精進課程。

2019年1 1月6日至10日,在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舉辦「2019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板橋場」,為來自海外二十六個國家的慈濟人,規劃了五天豐富的精進課程,課程中學員彭海燕深為課程分享感動不已而頻頻拭淚、眼眶泛紅。

◎宗教啟蒙

高挑清秀,聲音柔美的彭海燕,正當花樣年華,就從東方的家鄉遠赴重洋到西方美國求學;完成學業後,她便在美國落地生根,就業、結婚生子,如今已過了二十個年頭了。

一位輔導班學生家長,送一本關於慈濟書籍給從事教育工作的彭海燕,讓她與慈濟有了聯結的因,牽起了後來的慈濟緣。說起這本冊子,彭海燕臉上不禁泛起淡淡笑容,抿了抿嘴說著:「那內容是介紹上人與精舍師父,就是一本比較簡短版的慈濟故事。當時看到上人與常住師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覺得這和我心中所想的佛教不一樣。」

她表示:印象中的出家人應該是接受供養,日常生活就只念經,而靜思精舍師父是自己做、身體力行,雖然在成長環境中,從來沒有接觸過宗教,對宗教沒有概念也未曾特別留意,但靜思精舍的農禪生活卻在彭海燕的心中種下一顆敬仰的種子。雖然本身是一位高中數學老師,

◎薰法忘憂

三年多前,她一直為了孩子而擔心煩惱,為家中瑣碎事情所困,此時慈濟故事書裡的畫面突然歷歷浮現在腦海中,於是彭海燕生起了想要探訪、了解的求知心,要對當時心中那個特別的法師一探究竟。「很幸運,住家離芝加哥慈濟會所很近。到了那裡,感覺師兄師姊特別溫暖,特別熱情;後來就經常去『薰法香』,聽上人的法。」

以往,對於人生路上遭遇的種種不如意,彭海燕總是充滿問號,為什麼,為什麼;她帶著靦腆的笑容,說起自己以往是不是也有現代人的通病,「想太多」,有太多疑問。親近慈濟後,她從薰法香中,聽上人說法,心靈獲得啟發。「我覺得,其實那些煩惱都是不需要的,那不過是凡夫的疑惑,一點都沒有必要。」

「那時候剛開始去薰法香,看到師兄師姊都低頭看著手機,心中想著,怎麼這麼沒禮貌。」彭海燕提起當時參加薰法香的趣事。因為自己也聽不懂臺語,也加入這群「低頭族」從Line群組的翻譯內容,更確實聽聞上人說法。

從薰法中解除心中疑惑,更獲得啟發,因此彭海燕特別喜歡薰法香,心中很歡喜。「慢慢地,我就開始想要了解這個團體,我希望像這些師兄師姊一樣,就報名參加見習培訓。」就這樣,她開啟了走入慈濟,深入慈濟的人生旅程。

「我很喜歡臺語,最近我很開心,上人說法,很多我都能夠聽懂了。」忍不住歡喜,她開心分享近來從收看大愛臺高僧傳歌仔戲,學了臺語,不僅看到了高僧們的行儀,也學了臺語,對上人所說法更能貼切明白。

◎步步踏實

在進入慈濟,參加見習培訓這段期間,彭海燕從一個沒有宗教觀念的人,到感受宗教很重要,很慎重;她更深信,慈濟是自己想要的一條正道。彭海燕更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想太多,只要跟著慈濟人踏實去走、去做。

挺了挺背,嘴角揚起,她說:「回來受證很開心,也給自己一個使命,一個新的歷程;受證委員就一定要承擔、要做,不能偷懶。」彭海燕希望自己能保持這分初發心,繼續學習,增長智慧,以為他人付出。

「明年,孩子都上大學了。」臉上顯露出燦爛笑容,帶著堅毅而愉悅口氣,彭海燕:「我計畫明年要回故鄉。」行善行孝不能等,她待孩子上大學能獨立了,將回鄉孝養年邁,在家「等待時間」的母親。「把媽媽接引出來,陪媽媽做慈濟,讓她像『草根菩提』一樣,老人家也能走出家門,為大地付出一點力量。」

掩不住內心的喜悅,她聳起肩膀,以似孩子般的調皮口吻,輕聲說著:「這樣我就行善與行孝都做到了。」此時,彭海燕展開笑顏,眼睛散發著晶瑩透亮。
圖左 :彭海燕(右二)希望自己能保持這分初發心,繼續學習,增長智慧,以為他人付出。[攝影者:黃曾幼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