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環境教育 生態永續篇章

環境教育 生態永續篇章

E-mail 列印
三十年前,有感於臺灣垃圾無處掩埋,遭到民眾任意棄置。證嚴上人在一場公益講座中,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從此開起慈濟人資源回收,進而研發將資源循環再利用的里程碑。然而面對如今過度消費的生活型態,以致 人類仍然不敵垃圾累積與氣候暖化的速度,全世界面臨極端氣候的嚴重威脅。

12月6日,慈濟科技大學三十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第二場慈濟人文研習營「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專家學者分享如何落實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的十七項指標,期待大家共同為地球打造一個生態永續的安樂居。

面對人們追求華奢,加上科技與行銷手法的推波助瀾,巧立名目大肆促銷,人們只要輕點手中的滑鼠,就能滿足生活各項所需,然而不久之後,這些東西卻又遭到任意棄置。大量消耗地球資源,加速資源枯竭,濫墾濫伐間接造成地球暖化。亞馬遜雨林,全球森林大火蔓延,造成人類生命財產損失,影響野生動物生存。氣候失序的奇特景象,地球頻頻發出怒吼,警示人們環境永續發展已經不能再等待。

◎環境教育與預防

慈科大智耕樓地下一演藝廳,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林祥偉副教授,分享氣候變遷所引發的環境議題,臺灣環境教育的思想脈絡,與花蓮地區防災情勢等相關研究。他首先帶著大家回顧,近年來在臺灣所發生的環境災變,例如:2009年莫拉克颱風,在花蓮附近登陸,引進的強降雨,在臺灣南部與東南部,造成嚴重災情。2001年桃芝颱風,花蓮光復鄉大興村嘉濃溪爆發土石流。2012年蘇拉颱風,造成花蓮秀林鄉坡地災害。

「要如何運用高科技來防治災害?」利用直升機進行空拍,在花蓮地區評估災害發生,從和平飛往豐濱、壽豐、立德、石梯坪,一直到秀姑蘭溪出海口,調查土壤環境、地形條件,依據土壤深度,觀察山脈係屬順向坡或逆向坡,再運用參數分析判斷是否造成崩塌?就整個臺灣海岸地區進行環境調查,畫出土壤液化高潛勢區、中潛勢區,用顏色標註;根據瞬間雨量研判,達到一百毫米,就可能會造成危害!運用所建立的資訊,提供降災、減災的準備,必要時適時發布土石流訊息,即時通知民眾先行撤離,平常則勸導山坡地避免任意開發。

遇到災害,居民開始有警覺性,通常會想知道颱風會從哪裡登陸,可能造成的樣影響,何時解除。林祥偉副教授希望讓大家了解︰「環境教育最重要的是民眾的應變能力,與災後復原的階段,不只是讓大家知道颱風的強度就夠,而是從預防災害著手才是最容易,更有效益的辦法。」

◎回收好不用更好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陳哲霖,之前任職於西門子公司,原是一位高科技電信工程師,退休之後遊遍二十七個國家。看他幾乎無所事事,妻子打聽到高雄住家附近的慈濟環保站,推薦他到環保站去幫忙拆安全帽。

有一天,一群幼稚園的孩子來到環保站體驗,因為導覽的志工臨時有事,遂由陳哲霖暫代解說,說得正精彩時,卻因一隻鴨子的出現,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解說因而中斷。心生挫折的他思索著,如何根據環保署十四類可回收資源的內容,而構思出環保十指口訣。「大家把雙手借給我,伸出我們的雙手,愛護我們的地球,瓶瓶罐罐紙電1357。」環保十字口訣,從三歲到一百零三歲的長者,都可以朗朗上口,他說:「希望讓大家了解環保回收好,但是不用更好!」

創造水立方的由來,則是他依據相關科學數據的傑作。雖然地球有七十%被水所覆蓋,但是其中只有二‧五%為淡水,而所有的淡水卻有七十%集中在南北兩極,二十五%流入地下,可供我們使用的只剩下五%。就以回收的一千支寶特瓶為例,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只有二十五支寶特瓶,扣除南北極與流入地下部分,最後地表只剩一支寶特瓶的淡水可供人類使用。他用水立方的概念,藉以提醒大家「愛地球很簡單,環境好、健康好、尊重生命更好。」

近年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空氣品質惡化、熱浪、乾旱、強風暴雨、缺水缺電、土地沙漠化,都是過度消費,不斷汰舊換新,導致生態系統的改變,也造成疾病風險的增加。2005年聯合國發表十七項環境永續目標,而在2020年8月,慈濟推動環保將屆滿三十年,上人希望面對環境要能「共知、共識、共行。」共知,氣候暖化帶來的災難;共識,留給下一代一個乾淨的地球;共行,清淨在源頭,人人簡樸過生活。

◎發展宣言與目標

外號青蛙公主,東華大學楊懿如副教授長期研究蛙類生態,曾經迷惘自己研究青蛙的意義?有機會來到花蓮任教,她試著從科學角度,來看研究青蛙的意義,體解到生命與環境習習相關。

依據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CSEE的簡介,二次大戰之後,包含動物與植物等各種生命,都受到環境很大的影響。戰後歐美國家大力發展工業,也因而造成環境的汙染,部分物種因此消失。檢討目前的環境教育發展的定義與特質,端看海岸大量堆置的消波塊就可得知,海岸線固然可以減少衝擊,但也相對阻礙魚兒的回流。從環境教育探索,現階段的環境教學、環境保育問題,實在需要人類改變過去的思維模式,楊副教授提醒大家:「土地不是專供人類使用,也要為海岸線保留生命力。」

2016年環境發展宣言,提出十七項永續目標,包含消除貧窮、消除飢餓、就業經濟成長、海洋生態……創造一個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的世界。楊懿如副教授表示,環境教育包山包海,主要就是對環境好,環境教育的宗旨,就是減緩對環境的衝擊。楊懿如副教授今天到新社國小,帶小朋友體驗田園生活,透過傳統繪本女巫的故事,讓孩子了解食物,認識當地環境。她同時強調:「環境保育議題,最終是提出的方案可以幫助社區、幫助部落,可以讓他們更好的教學環境。」

◎老少一起護地球

來自印尼的幼教老師徐敏育,也回到臺灣參加環境教育研習營,「從講師所分享的環保十指口訣,易記、易背,可以帶回去和老師們分享、設計課程。」現在當地的學校,也教導學生如何用養樂多做花器,用衛生紙捲筒做花藝,從中班到大班有環保小志工,告訴家長如何分類,在做的過程當中,小朋友體會最多,也達到環保教育向下紮根理念。

「馬來西亞也曾發生過水災,幸好沒有旱災。」跟著媽媽到環保站做回收,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目前就讀高二的王佇誼覺得,環保愛地球很重要,地球是動物和植物共同的棲息地,人類要愛護地球,用手語口訣一三五七愛護地球很好記,三歲的小朋友到年紀很大的老年人,都可以有很好的環保教育理念。

深具意義的「環境教育」課程,期能讓來自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臺灣等地區的一百二十一位學員,瞭解落實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十七項指標的重要,共同為地球打造一個生態永續的安樂居。

圖左 :「環境教育」研習營主持陳翰霖教授,為參與研習的學員簡介三位來自專業領域環保講師的背景與專長。[攝影者:許榮輝]
圖右 :東華大學林祥偉副教授分享,氣候變遷所引發的環境議題,近年臺灣環境教育的思想脈絡,花蓮地區防災情勢科學研究。[攝影者:許榮輝]

圖左 :陳哲霖帶動環保十字口訣,「大家把雙手借給我,伸出我們的雙手,愛護我們的地球,瓶瓶罐罐紙電1357」引來學員的共鳴。[攝影者:許榮輝]
圖右 :志工陳哲霖強調,環保口訣從三歲到一百零三歲,都可以朗朗上口,讓大家了解環保回收好,不用更好![攝影者:許榮輝]

圖左 :來自印尼的幼教老師徐敏育(右)分享,環保十指口訣,易記、易背,可以帶回去跟老師們分享、設計課程。[攝影者:許榮輝]
圖右 :楊懿如副教授今天到新社國小,帶小朋友體驗田園生活,透過傳統繪本女巫的故事,讓孩子了解食物、認識當地環境。[攝影者:許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