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慈師父講古 感動加國慈濟人

慈師父講古 感動加國慈濟人

E-mail 列印
「很高興看到大家回來,你們坐了十幾個鐘頭的飛機和火車,真的是求法心切啊!」靜思精舍德慈師父如慈母般柔和地歡迎遠從加拿大回到精舍精進研習的家人。

為期五天的「2019年加拿大尋根精進研習會」在靜思精舍 舉行,讓海外家人體驗農禪生活、常住師父的日常及舊法新知、法脈傳承課程。12月19日,課程第一天,德慈師父為近一百五十位學員講述證嚴上人創辦「克難慈濟功德會」及慈濟醫院的點點滴滴,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靜思家風緣起

跟隨上人走過五十四年歲月,德慈師父與大家分享慈濟功德會成立的種種,上人翹家一路到臺東,又因緣不具足而輾轉到花蓮,認識許聰敏老先生,暫居在地藏廟。

二十三歲時,爸爸因中風往生,上人感到生命是如此脆弱,一口氣接不上來,賺再多錢也帶不走,無常來時兩手空空。

1963年4月,從小就有心臟病的上人,住進小木屋苦修,一天只睡兩個小時、吃一餐,平時就專心研究法華經,但是六個月之後,小木屋就被拆掉了。之後,再回地藏廟。「我們四兄弟就同住在一間六尺四的小房間。」德慈師父講到當時的清苦,不禁輕嘆。上人安慰幾位常住:「你們已經出家,有緣跟著我,現在甚麼都沒有,要磨練自己,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忍別人不能忍的苦。」上人當時也告訴大家,將來一定有房子住;大家都是第一代弟子,要有所犧牲。

「靜思家風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德慈師父說,靜思家風就是克己、克勤、克儉、克難,要有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心、赤子心,出家人要有一顆單純的心,不要曲曲折折的。

◎功德會為助人

「民國55年(1966年)功德會成立,上人從中部來到花蓮,因為緣就在這裡。當時上人不允許我們回家拿東西,要我們自力更生。」當時沒有人,也沒有錢。有能力就一天三餐,沒能力就一天一餐;為了生活,開始打毛衣代工、向地藏廟借米、種地瓜、種花生、向村長借牛、借犁、做水泥袋、嬰兒鞋……以維持日常生活。

豐濱一位產婦因為繳不起八千元而往生,這一灘血事件讓上人看到窮人沒有錢治病的苦,於是有了組織一個團體來幫助窮苦人家的構想,德慈師父感慨:「以前窮苦人多,救不完。」每一件事的成就都有因有緣。上人告訴常住:「沒關係,我們辛苦一點,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上人表示,對的事,要堅持;對的事,做就對了。

「功德會是從一雙嬰兒鞋一針一線開始的,精舍是分二十幾期拼拼湊湊蓋起來。」回首當年,德慈師父表示,雖然過得緊張,但很甘願。

當時,嬰兒鞋一雙賣四塊錢,每天做六雙,一個月有七百二十元基金。為了救助林曾老太太,一個月要六百元。為了救更多人,上人有募款的發想,開始了竹筒歲月,三十個婦人一天存五毛錢買菜錢。德慈師父:竹子還是我們跑到山上去砍下來的。

◎蓋醫院的因緣

這樣的救濟做了十三年後,上人有感於東部醫療機構設備不足,又有了東部需要一所醫院的構想,期待東部也有一所與臺北醫院設備一樣的醫院,讓民眾有健康的保障。「可是大家都不看好,一個女眾出家人沒人沒錢怎麼蓋?」

1979年,歷盡千辛萬苦,花了四年才找到屬花蓮農校實驗農場的理想建院土地,上人以「生命換生命」的心境,為保障東部人的健康福祉,與校長耐心溝通,終取得這塊土地。1983年2月破土,1984年4月動工。當時預估需八億元經費,卻只募得三、四千萬元,差距這麼大,錢從哪裡來?

為了籌錢,身體不好的上人常到臺北講經、勸募,當時慈濟男眾少,女眾委員才一百多位。「人少工作多,又有負債,真的很辛苦。三寶的力量不可思議,缺甚麼,人才就會出現。」德慈師父語重心長分享,為利益眾生、度眾生,冥冥之中皆有福報。

◎找回那初發心

「回來就是回家,我娘家已經沒有了,這裡就是我的娘家。」移民加拿大二十幾年的藍碧兒,每次回到精舍會把自己當成上人的孩子。

雖然,已經聽過德慈師父分享好幾次了,但是每一次感覺都不一樣;隨著年齡增長,今天的心得是,不要被難克服,要去克服難。聽到上人蓋醫院的過程,很感動。「我們做慈濟要有一分天真的赤子心,像慈師父就有,我很喜歡聽他說話,好像在聽長輩講話。」

來自加拿大素里區的葉盈良,很歡喜回來參加這次研習會。「在加拿大法脈的承擔或傳承需要適時回來補充、吸收,讓我們可以更精進。」她表示,在加拿大大家都喜歡做好事,但是如何傳承法脈,讓法入心、法入行,是這一次的學習目標。

「做慈濟讓我得到很多,尤其是在安定家庭方面。」葉盈良說,讓孩子看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付出,他們比較不會學壞,知道媽媽在做好事,是給他們很正面的力量。自稱以前很跋扈的她,一直想要控制整個家裡的一切,不論是孩子的未來、個性、學業……到慈濟才發現,孩子有自己的未來,是怎麼引導他往正向而不是以我們的想法控制他。

「慈師父講古」這一堂課,令葉盈良很感動。除了克己、克勤、克儉、克難之外,上人慈悲利他的願力,讓葉盈良覺得就像鑑真大和尚東渡、傳法的過程,經過很多苦難。她哽咽地說:「上人還更經過別人的排斥及很多的考驗。」

「講古」勾起大家的不捨,德慈師父更勉勵大家,能深入了解草創「克難慈濟功德會」的篳路藍縷,找回那一分初發心。

圖左 :「功德會是從一雙嬰兒鞋一針一線開始的,精舍是分二十幾期拼拼湊湊蓋起來。」回首當年,德慈師父表示,雖然過得緊張,但很甘願。[攝影者:柏傳琦]
圖右 :近一百五十位加拿大慈濟人回到精舍精進研習精彩的課程。[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回來就是回家,我娘家已經沒有了,這裡就是我的娘家。」移民加拿大二十幾年的藍碧兒,每次回到精舍會把自己當成上人的孩子。[攝影者:鄭啟聰]
圖右 :「做慈濟讓我得到很多,尤其是在安定家庭方面。」葉盈良說。[攝影者:鄭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