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飛越地平線 回心靈故鄉充電

飛越地平線 回心靈故鄉充電

E-mail 列印
飛越過半個地球,回到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參加12月19日至23日「2019年加拿大尋根精進研習會」,散居在加拿大各地的慈濟人,此時放下各自的家業,齊聚一堂,領受靜思法髓,開展慈濟宗門。來自加拿大多 倫多的志工王贊維說:「彼此居住的距離很遙遠,聚集不容易,能與大家精進共修,感覺是回來『充電』,一定要把握。」

在12月19日「靜思人文的責任與使命」課堂中,德勘師父的分享讓王贊維感到最震撼,瞭解證嚴上人成立靜思書軒的用心,更體悟了上人傳法脈及慈濟宗門心切,他用心思考著未來如何依循上人精神與理念,在當地推展志業。

◎步步踏實勤耕耘

認識慈濟是姑婆林王秀琴(矽谷阿嬤)的因緣,因為見到母親投入志工,尤其參加訪貧後,變得積極樂觀,讓王贊維對慈濟團體產生興趣。取得博士學位後,到加州工作時投入志工,當時聽到:「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想好意」非常佩服上人的智慧,將深奧的佛理轉化成為淺顯易懂的靜思語,讓人人在生活中做得到,於是開始參加培訓後受證慈誠。

自1997年移民到加拿大東部的多倫多,當時慈濟人不多,在地廣人稀且不同語言、宗教信仰的國度,推展慈濟志業著實不容易,王贊維仍然與大家一起努力舉辦茶會、活動,邀約更多人來參與、認識慈濟。他承擔各項功能及幹部,也在剛成立的多倫多人文學校當志工。承擔培育組時,更要到五百公里外的渥太華、蒙特婁地區陪伴及關懷當地新進志工。

東部滑鐵盧大學就學的慈青們,在王贊維及團隊的陪伴下,於2001年成立慈青社,透過各項的活動將慈濟大愛的理念,灑進青年學子的心田。讓他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出生於英國的楊桂格(Gregg Young),隨著父母來到加拿大,年輕時曾在追求物欲中迷失自我,在一次慈青社的活動中認識慈濟,找到人生方向,加入慈青社,更積極投入志工,於去年(2018年)返臺受證慈濟志工,承擔弘揚宗門使命。

◎用心體悟得妙法

持續聞法也讓王贊維深刻體悟及獲得法喜,回想當年新聞正播放盧安達大屠殺事件時(1994年),大批倉皇而逃的難民,連一滴乾淨的水都很難求,當時正喝著順手從冰箱倒出一杯冰水,「那一口水,覺得很幸福,體悟到上人教我們的,時時要有感恩心!」他仍忍不住心中的悸動,哽咽地說。

面臨到人生最低潮的時期,遭遇許多困境,也是用上人的法去克服,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句所謂的「四神湯」,讓原本不甘心,痛苦的心情能轉念,讓他走出人生的幽谷,從事業的名利漩渦中解脫。

◎ 無悔的承擔

在多倫多當地耕耘,二十幾年來,慈濟腳步從不停歇,只要有時間就去投入,王贊維從付出中學習及成長,例如承擔精進組時,他說:「自己要先精進才能要求人家精進,所以先要找很多資料從中學習,先獲益的也是自己。」他常常鼓勵大家要勇於承擔:「承擔,在慈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承擔就找不到方向。」在2014年承擔執行秘書期間,需處理許多專案,也因此拓展了視野,也學習用更寬更遠的角度來做慈濟事。

投入志工且擔負繁重任務,數十年如一日,仍然精進不懈,王贊維說:「是使命感,是初發心,也是弟子對上人的承諾。」又說:「既然要修習佛法,已經找到方向,就要朝這個方向繼續前行。」

圖左 :飛越過半個地球,回到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參加「2019年加拿大尋根精進研習會」,散居在加拿大各地的慈濟人,此時放下各自的家業,齊聚一堂,領受靜思法髓,開展慈濟宗門。[攝影者:蕭寂興]
圖右 :聽了德勘師父講授「靜思人文的責任與使命」,王贊維(中)瞭解了上人成立靜思書軒的用心。[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課程最後一天,課務組安排學員到協力廠、靜思書軒了解淨斯資糧的研發、產銷的因緣和過程。[攝影者:呂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