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慈青學大捨 拓展生命寬度

慈青學大捨 拓展生命寬度

E-mail 列印
大自然有榮枯,人生有生老病死,在繁華後萬物終將歸於塵土。但大體老師化無用為大用,死亡將不是生命唯一終點,而是人生另一個生命起點。

◎生命有限 大愛無限

「2019年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暨全球慈青 日」於12月24日展開第一天課程,早上由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遺體捐贈組張純樸帶來「無語良師」課程。講師帶領學員一窺死亡並不是生命句點,而是生命的昇華。

花蓮位於臺灣後山,盤過重重山嶺路途遙,很多急重症病患,等不及送醫就魂斷後山。證嚴上人慈悲不捨眾生病苦,成立花蓮慈濟醫院,醫院開了卻苦無醫生,上人發願成立慈濟大學,成立醫療科系,建構醫生網。以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校訓,期盼學習佛陀拔苦予樂的精神,讓後山苦難能減少。

解剖學是整個醫學知識的入門,學生如果缺乏解剖知識,就像建築師沒有設計圖一樣。但傳統上有很多禁忌,有宗教觀、風水觀、倫理官等顧忌,募集大體老師艱難。講師分享中部某校有三百多位醫學生,卻只有一位大體老師的窘困。但世人無明疑問,往生後在大體身上千割萬刮,這樣適當嗎?

上人慈示,如果是自己發願當大體老師,專業人員在為他處理時他就會很歡喜,絕對不會有痛苦,而這種成就願心的歡喜心就是功德。講師張純樸又補充:「上人開創遺體捐贈的理念,說明生命沒有使用權只有所有權,善用大體做為醫學研究,不但是生命的勇者,更是大捨的菩薩。」而解剖學重要,解剖學科王曰然老師表示:「一旦學生手中感受到大體老師的重量,他們就能了解自己的成就不是平白而來,是經過許多人的成人之美才能達到。」

◎不是句點 是生命昇華

張純樸將無語良師成立因緣細說分明之後,接續用一則則大體老師的行儀事跡與學員分享。陳麗罔老師五年圓滿五個榮董,來自於她每天賣一百三十七碗米苔目,用二十五萬碗米苔目成就。更神奇捐贈大體當日因颱風而淹水,救護車無法開進家門口,急中生智下將家裡大門拆卸下來,大體放於上,才能成就此事。

十六歲大體老師莊峻平,童時體質孱落,家人積極調整體質下,加上運動而成為籃球健將。某日上完運動課後,身體及渴隨手拿了一瓶冰礦泉水,喝到一半不支倒地隨即猝死。父親悲痛至極,化小愛為大愛,將兒子大體捐出。

十四歲林軒琪因罹患「即惡性卵巢瘤」,但她依然樂觀面對生命給她的功課。她不禁反問:「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身體健康,卻不愛惜自己生命?而我想平安的活下來,卻是如此的不容易。」一則則真實生命故事,說明生命結束不一定是終點,反而是生命昇華的意義。

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林尚頤讚歎每一位大體老師很勇敢,往生之後還願意將身體付出,提供醫學支用造福更多人,這是一份大捨,好像菩薩在人間。細膩的她發現大家都跟著師公上人腳步走,即使是往生也不忘佛心師志,看到他們的付出,成就每一位醫學生,林尚頤表示她是慈青可以為社會付出,成為社會清流。

捐贈大體需要很大勇氣,但卻能利益眾生,為醫學生找出疾病的源頭,而能醫治更多因病而苦的家庭。回到大馬之後,她發願要要多推廣宣導捐贈大體不是傳說中的可怕,並期盼自己能聚足勇氣,能在大體捐贈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也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鄧薏洁當慈青已五年,五年當中有進出,規矩好多,年輕的生命不願被規矩綁住讓她消失一陣。課程中十四歲林軒琪說「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身體健康,卻不愛惜自己生命?而我想平安的活下來,卻是如此的不容易。」讓她感動而再度流下眼淚。不禁思考自己是否有勇氣可以做偉大的事,爸爸因為接受過心臟移植,她把這份感動記憶在心,默默在心中發願,長大後願意器官捐贈,回饋給當初捐贈給父親的那一份善意。卻從來沒想到當大體老師,透過這堂課程後,她開始思考現在有機會,讓她願意當大體老師,回饋給當年捐贈器官給於父親的那一份大愛。

◎ 發願付出 讓生命更深更廣

學員陳立絢表示,課程中大體老師表示寧願讓醫生在我的身體上畫下錯誤的刀,而不要在病人身上畫下錯誤的一刀而感動。媽媽曾跟他說過將來想當大體老師,年輕的她無法理解這份大愛。年輕的心理不捨,已經往生還要再承擔在身上千刀萬刮,但在嘴上卻無法說出,只能強硬地說反對。透過今天這一堂課程,小女生細聲細氣說明,到今天她才瞭解這是一份大捨,不只是獻出身體還獻出生命,是件很偉大的事情,她開始正視這件事情。上完這堂課之後,她決定回家後跟媽媽說:她贊成大體捐贈老師這件神聖的事情。

楊舒琪因為沒有帶手帕,就盡力忍住不要讓眼淚掉下來。課程中有一位大體老師分享,過去她都是用嘴巴來教育自己的同學,但希望在人生最後的一程用身體來教導學生。這一份老師的大愛,對社會、為學生付出,楊舒琪深感在心。本身有簽屬捐贈器官,她把這份大愛的付出告訴媽媽,並囑咐媽媽千萬不可告訴爸爸,她知道愛她的爸爸無法承受這一份決心,總是小心翼翼深怕洩漏。但今日一堂無語良師的課程,她吸足勇氣,決定回家後與爸爸懇談她的大勇之舉。

來自馬來西亞斯特亞大學許程揚,將來想要投入藥劑師行列。無語良師課程中多位大體老師,發願在往生後捐出自己的身體當老師。從講師當中知道募集大體老師的艱困,而大體老師是解剖學最重要的媒介,最讓他感動的是某位大體老師表示當醫學生在他身上畫上那一刻,也是他心願圓滿那一刻,這句話讓他心中久久迴盪。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當有人想要發大願將自己身體捐贈出來,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平常很多人來醫院,在身上畫下自己一刀希望能救活自己,但大體老師畫下那一刀是期盼可以救很多人的命。這份善行震動年輕人內心,並激發他行動。許程揚發願回馬來西亞之後要發奮念書,順利考上藥劑師,未來更利他人,他感動下發願未來也要當大體老師,利他自利豐富自己生命。

付出讓生命寬闊,付出讓生命深厚,這群最特別的老師用偉大的行跡, 讓年輕人的生命增長勇氣擴充視野,擴大生命寬度與厚度。

圖左 :林尚頤(左一)表示她是慈青可以為社會付出,成為社會清流。[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三百多位來自十一個國家的慈青,聆聽無語良師課程,深入瞭解證嚴上人蓋醫院成立慈濟大學的目的。[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鄧薏洁(左一)透過這堂課程後,她開始思考現在有機會,讓她願意當大體老師,回饋給當年捐贈器官給於父親的那一份大愛。[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楊舒琪(右一)上了今日一堂無語良師的課程,她吸足勇氣,決定回家後與爸爸懇談她簽器捐大勇之舉。[攝影者:林家如]

圖左 :陳立絢(中)表示,上完這堂課之後,她決定回家後跟媽媽說:她贊成大體捐贈老師這件神聖的事情。[攝影者:林家如]
圖右 :來自馬來西亞斯特亞大學許程揚,在無語良師課程中最讓他感動的是某位大體老師表示當醫學生在他身上畫上那一刻,也是他心願圓滿那一刻,這句話讓他心中久久迴盪。[攝影者:鄭碧玲]
圖左 :許程揚(中)發願回馬來西亞之後發奮念書,順利考上藥劑師,未來更利他人,他發願未來也要當大體老師,利他自利豐富自己生命。[攝影者:黃銘村]